

论书法的灵魂之美
作者 / 刘 峰 (安徽)
书法作品 / 刘 峰
编辑制作 / 风 哥

论书法的灵魂之美
刘 峰
当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如果被这幅作品所感染,作品令人回味,那么这幅作品就写出了书法的灵魂之美。书法的灵魂是指书法中蕴含的具有决定性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就是书法的艺术感然力和美学价值观。
宋代苏轼的一则论书写道:“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鲁迅先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瑰宝,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这是两位文学巨匠对中国书法灵魂之美最形象、最生动的诠释。

关于书法的灵魂,我不想赘述过多的理论,因为那样是没人关注的,也失去了作为一个作家、书法家去涉猎书法理论的意义。
举个例子,草书,草书不是写的越快越好,越草越好,越连带越好,这样写出的作品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是一种低档次的东西。草书要有味道,关键要有点画意识,不管你是学写王羲之的《十七帖》,孙过庭的《书谱》,还是怀素的《自叙帖》,失去了点画意识,那你的作品就失去了草书的风骨,就没有力量感,就没有根,如同飘浮的云,跃然于纸。所谓作草如楷就是这个道理,若在草书作品中点缀几个行楷是极其有趣味的。力量感和点画意识从哪里来?从魏碑中来,从唐楷中来,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来,从苏轼《赤壁赋》中来,然后再去入你所临摹的草书诸帖,只有如此你写出的草书才有风采,才有神韵,才有感染力。

中国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线条是书法美学价值观的充分体现,线条是书法的灵魂。以王羲之《圣教序》为例,右军之《圣教序》字势峻朗,高古典雅,内敛外秀,道发自然,是书法美学的极则,是中华民族审美价值观的典范。欲写好《圣教序》我认为最大的密码是掌握其空中的动作,弹性用笔,唯有如此才不至于把它写死,写呆板了。古人说,学书贵能通变。笔在手中如同跳动的芭蕾,极尽变幻,时整齐均匀,时参差错落,时空旷清朗,时密不透风,形随笔出,字随势生,呈万千气象,此乃用笔之密码也!

说了这么些,大家对点画线条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汉字是点画线条组成的,点画和线条是统一的,只不过在书法中,点画主要表现在力,线条更多的体现美的价值,力与美的统一,融合成书法的艺术灵魂。宋代书法“崇尚意趣”,大家都知道苏轼画字,米芾刷字的故事,其实苏轼书法着重于点画意识,所以看起来精神,有韵味,米芾偏重于线条,因此秀外慧中。

中国书法的表意有抒情和励志功能,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中蕴含着创作者情感思想和人格魅力,字里行间充满着感情色彩,或喜,或悲,或怒,或哀,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生命的活力!颜真卿的书法之所以成为唐代书法的典范,就是他在书法中融入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不像现代人一味的追求视觉的冲击,甚至丑书怪书。欲达古人之书法境界,必须加强文化积淀和道德修身,近代的沙孟海、林散之、赵朴初、启功,哪一个不是满腹经纶,才高八斗的学者?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书法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力与美是中国书法的灵魂,我们作为华夏子孙,理应薪火传承,我辈一定不能辜负时代付予的光荣使命,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的自豪感,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
刘峰,作家、书法家、建筑类高级经济师、安全工程师。56岁,安徽省太和县住建局工作,1984年安大中文系毕业。获第四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大赛”金奖,第五届全国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第二届中外汉诗大赛特殊贡献奖,2019“墨海初心”全国书画大赛书法一等奖等荣誉。诗文与书法作品在《名家笔苑》《文艺百花》《新时代诗刊》等多种媒介刊发,主要代表作:《老街》《沙颍河 流过诗经的河流》《晚秋》《黎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