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信记
悠悠十八盘
信义庄
说到“十八盘”,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想到,那“云梯气势昂,壁如刀削险”的泰山“十八盘”,无不为其壮美、雄伟而叹服。但你可能没想到的是,在泰山脚下的济南南部山区,竟有三个“十八盘”村,分别座落在仲宫高尔乡、章丘垛庄镇、仲宫锦绣川,而今天我们驴行的终点,就是三个“十八盘”村之一的锦绣川“十八盘”村。
早在今年初春,徒步“小岭”古道的时候,队长就向我推荐,秋天一定要走走绣川“十八盘”,那里古道神秘,民风淳朴,回味无穷。
十月二十八日,在队长的精心筹划下,驴行“十八盘”古道的构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天刚破晓,淡青色的天空,几颗稀落的残星仍在眨着眼睛,微弱的晨光里,我们就像一群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兴奋地向旷野奔去。
到达集合地点,停好车,跨过绣川大桥,进入“云河村”。小村宁静安详,清晨少有行人,一位晨起劳作的大嫂,向我们投来了诧异的目光。似乎在说:大早上的,不在家好好休息,出来野啥?
是啊,辛苦了一周,不在家好好休息?出来干啥?有时我也常常这样想,但每到周末,只要群里有活动,仍会毫不犹豫积极参加。说不出为什么,但直觉就是应该参加。昨日清晨,队长在微信中给我发来一段话,读后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美景驱除“我”所有问题、焦虑。看见那美丽的峡谷、巨岩、河川,那一刻,那一秒,自我完全没有了。美在于没有自我之处。”人,来自自然,终于自然,只有融入自然,在自然的旷野中放飞自己,才能真正拥有自我,提升自我。
穿过村中僻静的小巷,一行人迅速向村后的“刀刃山”攀去。枯黄的杂草、荆棘中,悠悠前行十几分钟,耳旁不时传来久违的鸡鸣狗吠,熟悉的烟火味充满鼻腔,更盈满心怀。突然,一轮红日,从东方山巅喷涌而出,普洒大地,瞬时,山上的一草一木被晕染的一片金黄。“快看那柿子树,红彤彤的太美了。”顺着队长指引的方向望去,只间山崖下,绿树中,一棵高大的柿子树硕果累累,虽已深秋,其上的柿子,仍如火红的灯笼,骄傲地挂满枝头,妩媚诱人。

继续前行,路旁荒芜的梯田内,一口古井引发了大家的兴趣。这么高的位置还能打出水井?近前观望,古井幽深,井口沏砌规整,用石讲究,岁月痕迹明显,捡一块石头丢下,响声彭彭,说明井中仍有足量井水。水井所处位置已居山腰,如此之高水井尚存,在感叹大自然神奇的同时,对先辈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高大稠密的柏树,枝条肆意疯长,行走其间,稍不注意,就会划伤胳膊、面颊,走在前面的老李,不停地用登山杖,敲打着这些疯狂的拦路虎,并不时提醒着身后的驴友,让浓浓的爱,在驴友间传递升腾。细碎的阳光透过密林,照射着大家攀登的背影,和谐的队伍,前行的步伐坚定而又欢快。

走出密林,迎面就是一处陡峭的山崖,驴友老李、叶子,身轻如燕,健步如飞,早已率先爬上悬崖。此刻,两人正站在险要之处,探身下观,一面给新来的驴友讲解攀登要领,一面时刻准备把援助之手伸向对方。
旷野中,所有的驴友没有职务、没有身份,许多人一起爬山数年,甚至相互间仅知道网名。但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当你融入,却真真切切感受到温暖,感受到每个人竭尽全力,散发出的光芒。
“这里是观赏锦绣川景色的最佳位置,我们就地歇息一会”。队长指令发出后,大家随即驻足,在晨曦中居高临下,一览“绣川”旖旎风光。
济南南山“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川相连,川川景色秀美,而三川之中,尤以“锦绣川”最佳。《续修历城县志·卷九·山水考五》记载:“两岸之上,峭壁云峰,俨若画屏;松柏掩映,生于石罅;禽鸟飞鸣,如在镜中;春涧野花,秋林红叶,望之如锦,故名锦绣川。”:

我们所处位置,恰为“锦绣川”北麓半山,既可眺望远山朦胧的风光,又可俯视川内斑斓的秋色,明镜般湛蓝的秋水。一行人或座或立,面对眼前锦绣风光,痴痴地观,静静地想,爽爽的心情溢于言表。
分享完各自的美食,饱餐顿“绣川”美丽的风光大餐,谈笑中一行人继续勇毅前行。经过二十几分钟的攀爬,轻松上到了海拔470米高的“刀刃山”,开始了沿刀刃、刀把行走的驴程。

没上山顶之前,听山的名字,心中总有些许的恐惧。但令人意外的是,来到山顶刀刃之上,路竟十分的平坦舒适。两旁松柏青青,红叶灿烂,微风不燥,煞是宜人。驴友们穿行在绿树红叶之间,谈笑风生,轻松惬意。见此情景,有驴友禁不住开起了队长的玩笑。“原来队长也玩文字恐吓啊!”队长听吧,不恼也不烦,招牌似的微微一笑,说到:你仔细看看路旁的山崖。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貌似平坦的小路两侧,掩映在树木杂草之下,竟是万丈深渊。刀刃山名不虚传。
刀刃之上虽然险峻,但站立其上,眺望远山近景,领略“绣川”锦绣河山,却是十分的美妙。其中一处,小路狭窄,悬崖旁一棵颇大的黄栌鲜艳似火,诱惑的你忍不住就近观赏。崖下山谷之中,一阴一阳,两大片黄栌斑斓多姿,其规整的身姿就像列队的士兵。想此处黄栌,一定是八十年代济南大规模绿化时驻军所为。看来,这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人类还是大有作为的。

小心翼翼在刀刃上闪转腾挪半个小时,八点二十分,队伍来到了一处较为平坦宽阔之处,队长说,很快就要爬“轿子岭”了,我们在此歇息片刻,补充点能量再走。众驴听吧,纷纷驻足。
此时,蓦然回首,却见刚刚经过的刀刃上,两位陌生的驴友远远走来,身后,一只淡黄色的小土狗紧紧相随。好浪漫啊,这登山还有狗狗相伴。
移步前行,路突然变的险峻陡峭起来。先是如履薄冰般,沿一处坡度极大的悬崖小心挪行,光滑的岩石,核桃般大小的碎石,行走之上让人胆颤心惊。还好,大家几乎都是久经考验的老驴,十几分钟屏气凝神的行走,终有惊无险站到了一处垭口。来不及歇息,众驴即向垭口东部山头发起了冲击。队长说:大家加油,爬上这个山头,我们即达今天的最高点,后面将是一路坦途。这个小山头虽不甚高,但有近二十米的路段,位于两片巨石之间,攀行十分困难。上去之后,令人恐惧的是,即刻就要跳跃七十公分的一处断崖,随即则要手脚并用攀爬一段光秃秃的崖壁。群里几位恐高的驴友,到达山顶海拔511米的时候,脸都绿了。

没有人提议休息,众驴友却都一屁股坐了下来,不停地喘着粗气补充水分。突然,有驴友高声喊了起来,“这狗狗怎么跟了过来。”此时只见那黄色的小土狗,正蹲在地上,可怜兮兮地抬头望着我们。这是怎么了?驴友叶子说到:是不是看我们喝水,也渴了吧。随即赶紧拧开手中的矿泉水瓶,倒入携带的塑料盒,放到狗狗眼前。那狗狗毫不客气,猛然就是一通狂饮,足足喝掉一瓶矿泉水方才罢休。本以为这狗狗喝足之后准会自己走掉,找寻他的主人,那知这狗狗却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不停地在众驴腿间钻来钻去。“大概是饿了,谁带火腿肠了,喂它点吧。”老李大声提议。驴友“明月”赶忙掏出火腿肠,撕掉外包装,放到狗狗眼前,这狗狗立即摇着尾巴近前,在老李脚下头也不抬地开始享受美味,对其他众驴再也不理不睬。
继续前行,这狗狗竟紧随队伍,片刻不离,一会跑前,一会断后,让驴行无形间又添了一份欢乐。

都说狗狗识路,探路先锋老李,一段时间便放心让狗狗引领队伍。从“轿子岭”下来后,一处较为平坦的斜坡,不知是狗狗迷糊,还是老李不负责任,这狗狗竟与老李,带领几个驴友,南辕北辙走上了斜路,在队长大声召唤下方才回归正途。回归后老李不仅不反思己过,反而指责是狗狗带错了路,并还调侃到:地球是圆的,那路也能走到。
这狗狗喝了我们的水,吃了我们的火腿肠,大概就想着报恩,刚才带路走错,似有许多歉意,继续前行,始终走在队伍前面,不停地在老李身边转悠。十点三十六分,爬到一处山头,前行突然没有了明显的路线。看山崖陡峭险峻,登顶而行显然不是最佳的选择,无奈只能从山头两边密林中找寻线路。站在悬崖下面,左看右看,似乎都像有路,但究竟路在何方,一时难以断定。怎么办?老李说:让狗狗试试。这狗狗刚刚带错了路,能行吗?众人不禁怀疑。老李说:这狗狗像是附近村庄的,它应该熟悉山上的路。狗狗也许是听懂了老李的话语,竟“汪汪”两声,欢快地向左面密林奔去,我与几位驴友便紧随其后,抓着杂草灌木小心跟行。结果二十几米下去,这狗狗便望崖兴叹、不知所措了。见状,我和几位驴友也只好原路折回。那狗狗知道自己又错了,再也没有了刚才的风采,不叫不闹,默默地跟随我们回到悬崖下面。

左边不通,那就只能登顶或走右边了。老李用手摸摸狗狗的头,笑着说:又带错路了,看来你也不是这里的常客啊!余下的路就跟着我们走吧。这狗狗只是低着头嗅着地面,默默无声。
人与人之间需要包容,这人与动物之间又何尝不是;人怎样对待动物,动物就会怎样对待人类。这狗狗虽然两次带错了路,但众驴无人排斥,合影时还专门请其入镜。那老李更是不时停下脚步,摸着狗狗的头,安慰爱抚。下到山底,众驴坐公交离开时,这狗狗不停地摇着尾巴,两眼望着车上的众驴恋恋不舍,似还泪眼汪汪。

登顶还是右边绕行,队伍出现了分歧,胆大的老李、小燕选择了登顶,恐高的队长及我等胆小老迈之驴选择了后者。荆棘灌木中,艰难蟹行,弯腰撅腚钻过一片连翘,呲牙咧嘴忍受“小针刀”的折磨,终在二十分钟后,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上到了一处荒草萋萋的山坡。回头一看,老李、小燕竟然不在队伍之中。队长赶紧呼喊,只听老李、小燕回应的声音远远传来,没想两人还在密林中摸索下行。

下面的红叶好美啊!队长说:过了那片红叶不远,就是“十八盘”古道了,那里的红叶更美。众驴听吧,一扫满脸疲惫之色,迅速向山下奔去。
下行的小路,松软适度,视野开阔,鸟鸣虫叫,赏心悦目,行走之上心旷神怡。很快,一行人来到了红叶密林,众驴纷纷驻足摄影留念。队长看此景色秀美,招呼大家合影留念,一回头,却见大多驴友早已快步向古道奔去,喜的队长不住地摇头微笑。

十一点三分,沿一处垭口刚刚左转,那古道霍然出现在了眼前。先是二十几米青石横排铺就的路段,其上枯草、落叶满布,石板大部覆盖,令古道更显悠远沧桑。路旁一棵高大的桃树,叶片或金黄或碧绿,多姿多彩,引人浮想联翩,当年古道之上“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抬眼眺望,梯田层层,秋色烂漫,神清气爽。
继续下行,先是路旁柏树林立,青翠欲滴;几棵黄栌杂植其间,灿烂夺目。金黄、火红、翠绿相互映衬,让古道生机勃勃。小路随山形弯弯曲曲向前延伸,一块块铺路的青石,大小整齐划一,行走之上,古风幽幽,禅意浓浓。

古道中最美的应是接近山底的一段了。阳光普照,光影斑驳,树影婆娑,叠翠流金。穿行其中,逍遥自在,物我两忘。
队长说:这条古道是我们群首先发现的,据记载,是明清期间“十八盘村”去往历城县城的官道。但从古道的路基铺石看,似乎不是一个年代所修。那整齐划一横排的石板路段似乎较晚;那双排宽阔的石板路段应是明清无疑;那石板横、竖交叉的路段,年代好像应该更加久远。不管怎样,山沟里能有这样一条古道幸运地保存下来,实在是周边百姓的福分,让我们好好呵护,愿其永远如斯如故吧。

走下悠悠古道,回望秀美山川,心潮澎湃,耳旁隐隐似有声音传来:人无论飞多高、走多远,都不要忘了来时的路啊。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