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西装背心
申卫华
周日,老孙和老伴闲来无事,为秀一下老年的恩爱,专门到淮海广场周围,轧一下多年未轧的马路。
未曾想,无意中竟轧到了老伴的同事,谭二开的服装商店。一时间,老孙老俩口,成了店里最受欢迎的人。尤其是谭二和老板娘,放下手里的生意,迫不及待的敬烟,着急忙慌的倒水,手忙脚乱的削苹(果),让老孙老俩口特不好意思,并有点受宠若惊。
老板娘曾是上海知青,小巧玲珑,精明强干;配上阳刚帅气,风流倜傥的谭二,给时装店,增添了不少的人气。据说他俩,从一台缝纫机起家,凭着活络的脑瓜,独特的经营,商人的慧眼,仅几年功夫,便将这服装店,开的风生水起,初具规模。
“你们可是贵客呀!”“最近在哪里发财啊!”“咋有空光临咱这小店啊。”“请你俩参观、参观。”“望给予多多指导、指导。”一连串的问候和闲聊,让老孙老两口是应接不暇。结果,在谭二和老板娘的接待下,他俩经过简单的视察,认为这服装店,还真是生意兴隆。为何兴隆?再经仔细了解,原来是前店后场(服装加工)。再加上谭二和老板娘的配合默契,里外迎合;生意有方,做工不错;说功到位,推销有道。其门庭若市的气场,让周围的商铺和店家,只剩下了羡慕的份了。
就在老孙呷了最后一口龙井,准备起身离开时,只见老板娘搂住了老孙老伴,并嗲声嗲气的说道:“姐啊!你可要常来常往啊。我的店,可就是你的店,不要客气,需要啥时髦的服装,只管跟妹说。” 老板娘的一席话,还真让老伴不忍离开,并思来想去总得做点什么。
于是,老孙老伴仅思索了片刻,便计上心来:“妹子,能否帮我老头子,做件西装背心,平时他穿西装,总觉得胸前有点空落落的。”“好说!好说!你家大哥穿上西装帅,再配上背心,还不帅呆了。”一连两个好说,再加上两个帅,已让此时的老孙和老伴,是身不由己,云里雾里。
“能不能用好一点的布料,再请你店里最好的师傅做,行吗。至于钱嘛,得实打实算吆。”不客气的老伴,是直来直去,直奔主题。“好说!好说!有姐的吩咐,一定全力以赴,拿出我店的看家本领。不过,咱俩跟亲姐妹一样,谈钱就老人了。”接下来,老板娘是放下手中的活计,并亲自上阵,当面为老孙量体裁衣。
话说半月之后,老孙的老伴,来到市中心,去谭二的服装店取衣。那老板娘,还是和先前一样的客气,不过这回所表现出的客气,好像打了一点折扣。因为,当老伴提到背心的价格时,老板娘虽不肯收钱,但说出的话,确是言不由衷:“算了,算了,咱们两口子,虽然已经内退,但还算是单位上的人。以后退休,还得承蒙主任的关照。”
此时的老孙老伴,听到老板娘,改姐为主任的称呼,顿时觉得不是滋味。但站在对方的角度,这自主创业,实属不易。于是,她也放下包袱,直截了当:“这理归理,法归法。该付钱的还得付。况且,做衣给钱,天经地义。你们如果不收,我今后哪还敢登门造访。”就这样,在你推我挡,各不相让的客气中,还是老板娘做出了让步。
“那我就不客气了,连布料代加工,总共——总共——总共是四百八十。” 老板娘说到最后四个字,难以张口的像蚊子一样。老伴倒也爽快,当即掏出五十元大钞,并大方的说道:“那两块钱,就不用找了。”可此时的老板娘,确面红耳赤,半天才从嗓子眼,哼唧出实价:“ 主任,背心价格不是——不是——不是四十八,应该是四百八。”一听此价,老伴顿时有点晕,看着那比汗衫背心,也大不了多少的西装背心,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碍于面子,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从上衣的皮夹中,掏出了五张百元大钞。而当老板娘,找给老孙老伴二十元时,只见她也毫不客气的将零钱,装入到自己的皮夹之中。
此时的老板娘,仿佛也看出了老孙老伴的不快。就在相互找零钱时,还是没忘一再的解释:“ 姐啊——姐——。”什么阳光牌的布料;真丝绸的衬里;杉杉西服(师傅)的做工,没日没夜的加班。如此这般的强调和叙述,此时的老孙老伴,哪还有心思,听那老板娘的伶牙俐齿。
只见老孙老伴,是一脸茫然的不住点头,在一连串“谢谢”的感谢后,是夹起装好的背心,推开服装店的大门,匆匆的离开了这家,估计今后再也不会光临的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