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童年记忆(一)
孙 涛
我是在甲子年甲子月甲戌时降临这个世界的。我的出生并非父母心愿,因在我上面已有三个哥哥,父母真心希望能生个女孩,可偏偏又生了个男孩。好在,生辰特殊,属三甲孩子。人们议论纷纷,说这种孩子主大福大贵,方使父母喜上眉梢。
奶奶更迷信这种说法。我虽是她第七个亲孙子,过百日的时候,奶奶还是破例摆了八桌酒席,亲自主持我的百日宴,招待贺喜亲朋。酒过三巡,当女佣抱着我出现时,人们纷纷上前观看引逗,据说,当时我也算乖巧,不哭不闹,瞪着双大眼,好奇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招来更多的夸赞声。接着各种贺礼,堆积成山。奶奶更加高兴,让她的女佣韩妈把为我特制的吉祥富贵锁拿来,亲自挂在我的脖子上,并当众宣布我的乳名为“海泉”。
当然,奶奶的银锁,比起姥爷家送的镶嵌着宝石的金玉脖锁和大姨妈家送来的长命百岁金锁逊色多了。可每天我母亲抱着我给奶奶请安时,都把姥爷家送的脖锁换下来,带上奶奶给的银锁再去。因为我们家根本没法和人家比,我姥爷家是东平县王家台有名的大地主,家中挂过千顷牌,连东平湖都有他家的。我大姨妈家是汶上县城内有名的曹家,人家在朝廷做过大官,门口立过旗杆,在汶上一说起西旗杆就指的是她家。
我在母亲的心中,成了顶子缨,掌上珠。对我百般疼爱,吩咐老妈子杂活少做,专心看顾我,母亲心情愉悦,奶水充盈,把我喂得白白胖胖。身体发育特好,极少生病。十个月老妈子用宽布勒着,我就能挪步,周岁吴妈牵着手,我自己就会走了。
这时,我小婶子给我生了个堂妹,她一过百日,我就经常拽着吴妈到小婶子屋里看小妹妹。每次小婶子都会把我抱起来,仔细端详我的长相。她总对我的生辰属相好奇,总想找个算命的先生解开这个谜底。她就吩咐她房的老妈子,留意找算卦先生。
在我两岁半的时候,终于来了一个敲着小铜锣的算命瞎子。她房的张妈赶紧回家告诉小婶子,小婶子自作主张,让张妈到街上把算命瞎子领到前院客厅伺候。
小婶子把喂完奶的堂妹往摇篮里一放,急忙去邀请我母亲,其实,我母亲也早想给我算算命。
消息传开,不但母亲妯娌们和各房女佣,就是其他佣人,也都闻讯跑到前院客厅看热闹,瞎子端坐在客厅八仙桌旁的太师椅上。
小婶子让张妈把我领进屋,坐在屋当中的蒲墩上说:“先生,孩子已坐到你跟前,可以算啦!”
瞎子开口道:“请把小少爷和老爷太太的生辰八字告诉我。”
我母亲就一一说明,只见瞎子静坐沉思,掐指神算。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开口道:“小少爷命是大福大贵之人,不过属相和父母相克……”
我母亲一听脸色大变,大声问道:“怎么相克?”
瞎子停了很长时间,低声说道:“小少爷三甲生,命虽大,但主凶,手持钢刀进绣房,不杀爹就杀娘……”
不等他说完,小婶子就赶忙大声制止道:“好啦,别胡说八道啦!别胡说八道啦!”转身对她房的张妈说:“快把他领走!快把他领走!”边说边掏出赏钱,张妈把钱递到瞎子手里,把他领走了。
睡醒午觉的奶奶听说后叫女佣韩妈把小婶子叫到后院堂屋,狠狠地训斥一顿。
可这命一算,我就灾难临头了。母亲再也不待见我,我,成了她心中的眼中钉,肉中刺,丧门星,再不想见到我。吴妈为了不让我母亲烦心生气,每天吃过早饭,就领我到街上去玩,直到吃中午饭再领回家。饭后要是我不睡觉,接着又把我领出去。我几乎见不到母亲的面。每天我都和村里的穷孩子一起玩,我跟着他们学会了用尿和泥巴摔瓦屋,我很快掌握了捏瓦屋的窍门,底捏的薄才摔得更响。夏秋天我跟着他们学会了挖唧蟟猴。有时我能挖到十几个,就叫吴妈到灶房给我用油炸着吃。挖少了,我就把它放到蚊帐里,让它变蝉。
我失去了母爱和管教,倒也自由快乐。整天在外风吹日晒,身体更加健壮,三岁我就能听懂大人之间谈话拉家常的事。从吴妈和村里老人的谈话中,知道了我们始祖老家是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一个名叫野鹊窝的地方迁居而来,至今已六百多年。我已是第十七代孙。我们家在十里八乡很出名,这并不是因有多少土地财产,而是因我奶奶有文化,治家有方。我父亲兄弟五人,培养出三个大学生,我二伯是国立北平大学,毕业后,在外地一所中学当校长。我父亲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江苏桐山地方法院当法官。我四叔北平朝阳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到汉口铁路局当工程师。被誉为孙氏三杰。其实,我大伯在高中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要不是中途辍学帮我奶奶理家,也准会是大学毕业。这都怪我老二老奶奶,我爷爷的父母早亡,是他亲叔,也就是我老二老爷爷把我爷爷拉扯大的,我老二老爷爷是清朝蓝翎五品顶戴中书科中书授衔官员,他邦自己的亲侄子成家之后,才又邦他的独子成家,他的高风亮节,得到族人的高度评价,可爷爷和堂兄弟两人成家之后,我爷爷很快生了孩子,而我老二老爷爷家的爷爷,结婚一直没有动静,当我爷爷的第四个孩子降生后,我老二老奶奶再也沉不住气,急忙为她的独子取了房姨太太,可又过了半年,姨太太也没怀上孕,我奶奶又怀了第五个孩子,老二老奶奶认为是我这个知书达理上过私塾又上过洋学的奶奶,夺走了她家的福分,就和我老二老爷爷商量分家,他们又不好直说,只好托族人向我爷爷说明,其实,我爷爷奶奶,早看出叔叔婶婶不高兴啦,自己结婚后子女不断,而堂弟结婚后怀不上孕,即是有了姨太太,还是没动静,怎么不让老人家着急啊!老二老奶奶对我爷爷奶奶真是羡慕嫉妒恨,给外人说,她家的福分被她侄子夺了,常挂在她嘴上的那句不满话是:“你看这帮狼仔子,整天狼吞虎咽地吃,总有一天会把家吃穷!”
在德高望重的族人主持下,叔侄分家了。
按叔婶的意见,花园的几间平房和半边花园分给我爷爷,在花园的三分之二处砌了一条南北墙,我们家就成了东院。
我爷爷除了完成在镇中学教书,就是协助我奶奶料理家事。自己一介书生,又不能亲自下地耕种,所以俩人就谋划着经商,而把土地全权交给一个叫鸣珂的本家孙子管理,并秘密地把种地户子找来开会。把地租从原来统一的三七分成,改成四六分,并要求不能给外人说。有人问起,还是说三七分。这样种地户子干劲来了,打的粮食更多,我们家人丁财富双兴旺,我爷爷奶奶相继又添了四个孩子,总共生了五男三女,名副其实的大家庭了。
可老二老爷爷家,还是丁毛不见。老二老奶奶又把气撒在我爷爷奶奶身上,经常隔墙指桑骂槐地骂,说我们家孩子哭闹,家人说笑,搅乱了两位老人的安静生活,对村里人说,他家独子不能有后是因分家砌墙,把他家的龙脉风水破坏了。
毕竟两位老人,对我爷爷有养育之恩,所以我奶奶从不还口,还是照样每天过去请安。
我爷爷奶奶治家有方,不到半年家庭生活就走上正轨。首先,孩子一到上学年龄,不管男孩女孩一律送进学校,而自己生活简朴,省吃俭用。接着筹谋的小油坊,也在镇上开了张,生活慢慢富裕起来。
孩子多,居住成了问题,就决定把几间平房和半边花园全部拆除翻盖成四合院,全家人暂时挤在场院平房里居住。
四合院建成后,全家人欢欢喜喜搬回。总算有了幢像样的家。
据说廖家村,是位在朝廷做官的四川廖姓官员,告老还乡路过这里,发现这里风水好,就住了下来,繁衍生息,成了廖姓大户的专姓村庄。可后来,子孙不争气,没过几代就破落下来,最后只剩下三户,最近也正商量着全部迁回四川。正在设法变卖房产,我奶奶得信后,就和我爷爷商量,借债也要把他的宅子买下来,因为他家的房屋,就紧挨着我家的南院墙。买下这座廖家院落,打通之后,可再建两个四合院,而且可以不再走我老二老爷爷分给的夹户道小门,建个正儿八经的坐北朝南的大门。
通过中间人,终于盘买下廖家院落,不几年,三进三出的院落就建成了。
就在家境开始越来越红火的时候,不幸降临头上。我爷爷骑马外出办事,回家路上突遇雷暴大雨,不想一个炸雷,把马吓惊,我爷爷从马上摔了下来。幸亏随从跟着,赶忙把我爷爷救起,顾马车,把我爷爷送回家。因淋雨和受惊,再加常年劳累受苦,身体过度透支病倒了,高烧不退,人事不省。经三四家医生也没看好,终于撒手人寰。
天塌了,丧后全村人都在议论一个寡妇怎么把这群孩子养大成人啊!族人更替我奶奶犯愁,都悄悄派家中的女人过来问候,安慰。
三七过后,人们看到我奶奶虽身穿丧服还是那个精明强干的老太太,领着长子到家族各家磕头答谢。坚强的形象,让村人钦佩。
在绝望中,我奶奶没有倒下。眼泪和痛苦往肚里一咽,就在舅爷爷的帮助下,制定出下一步家庭发展方案。不到一年,家庭又恢复到原来那种兴旺景象,而且还增置了四亩良田。
这时村里谣言四起,说我们的家产已被何姓霸占,外戚人掌家,族人是很忌讳的。其实,这谣言的源头,我奶奶心知肚明,被逼无奈,只好让上高中的长子辍学回家掌权,这才封住一些小人的嘴。
接着我奶奶把家族中所有德高望重的老人都请到家。在客厅,我奶奶首先向老人们讲述了在亲哥哥帮助下,一年来的生活情况。接着我舅爷爷把摞在八仙桌上,帮妹妹外甥们理家的明细账本,一笔一笔念给老人们听。念完把账本和钥匙交给我大伯,然后坐下听老人评说。曾在清朝做过资政大夫,法部主事,京师地方审判厅推事的老老爷爷,听后对我舅爷爷高度评价,赞扬他大公无私,救助孤寡,人之楷模。
谣言消失了,我舅爷爷回家了,在自己家仍为我们家谋划了很多发家方案。写信告诉我奶奶和大伯,让他们按信中说的办,如遇到困难和问题马上去信。
我大伯虽聪明伶俐,但毕竟是个青年学生,管理这三四顷土地的耕种和油坊的经营根本没有办法,不知从何下手。重担还得让我奶奶挑。可是丈夫走了,日夜帮助自己的亲哥哥,又被迫离开,失去了靠山,失去了主心骨。然而八个孩子正等着养大,生活得过下去,脑子不停地思索问题,彻夜难眠。经历了长期折磨,终于,病倒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眼看着消瘦,虽请先生诊治,吃了十几副中药也不见好,不管白天黑夜就是睡不着觉,后来一个先生告诉我大伯和奶奶,吸大烟治治看。大伯就叫管家鸣珂到镇上买来大烟土和烟枪,让我奶奶的女佣韩妈把烟土熬制成烟炮,我奶奶躺在床上吸食,吸完一个烟炮之后就迷迷糊糊睡着了。我大伯守在床前,奶奶睡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醒来精神大好,从此我奶奶就吸上了大烟。
在当时吸食鸦片,社会上并没有偏见,几乎城市乡村,到处都开着大烟馆。富裕人家更把大烟作为必备之品,用来招待客人,显示富贵。而穷苦大众,也在生活重压的绝望中,选择吸食大烟麻醉自己。
我大伯看到我奶奶病情好转,也能吃上饭,渐渐恢复健康,才放下心来。暗暗下决心,一定尽快把家庭重担担起来,所以把舅爷爷的所有来信反复展开阅读。很快参透了舅爷爷所讲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对家中的先生管家佣人长工要尊重体贴,绝忌蛮横训斥,这样他们才会像亲人一样,给你出力干活。后来我也知道,当初分家后,那个把种地户子,地租改成四六分和开油坊的点子也都是舅爷爷替我爷爷奶奶想出来的。因为我舅爷爷经商是大老板,人家就是靠办大工厂发家的。
我大伯按舅爷爷的方案办法,对土地管理和油坊经营,很快掌握了窍门,成了行家里手。有重大问题就和奶奶商量,或去信向舅舅请教。按舅爷爷的意见,又在镇上开了个新酒厂。这家真的发起来了,但更让全村家族称颂颂羡慕的是,我二伯,我父亲,我四叔又都相继高中毕业,考上了北平的大学,我三个姑姑也相继初中毕业,辍学在家,学做女人应做的家务事。
又过了几年,我父亲兄弟五人都娶了媳妇成了家,我三个姑姑也门当户对的,嫁了出去。我们家就是我现在眼前的景象。
不过我从老妈子和村中老人闲谈中,我还听到另外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我四叔逃婚。我四叔大学毕业后,在北平正谋划找工作,没按时回家,我奶奶急忙称病去信催他回家。因为我奶奶早从她订阅的报纸上,看到社会上正盛行自由恋爱,生怕我四叔找个不三不四的回来,所以早给他张罗一家书香门第的小姐,订好了婚期。
我四叔赶回家的第二天,我奶奶就为我四叔安排了婚礼,当时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能违抗的,只能接受这包办婚姻。我四叔回家知道我奶奶身体安好,请过安之后,阴着脸,什么话也不说,任凭我奶奶摆布。我奶奶误认为我四叔认可了这门亲事。第三天,我四叔就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戴花,用八抬大轿把新娘子娶回家。可洞房花烛夜,进门连盖头都不揭,就对坐在床沿的新娘说:“姑娘,对不起,我是母命难违,违心把你娶回家的。我想你一定和我一样,对这种没有爱情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心烦意乱,我们都是有文化的,不能做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我们要反抗,要争自由。所以我不能揭你的盖头,我俩没照面,你还是高贵圣洁的小姐,我走了。”说完,悄悄走出新房,转身把房门掩好,“逃婚”了。根本没按母命履行基本的婚姻义务。
当晚我奶奶从侍女小娓哪里,知道我四叔逃婚,立刻派人四处追赶,也没追上。
家丑不可外扬。我大伯立刻向各房吩咐,对四叔逃婚之事不准对外声张。
让我奶奶没想到的是,当夜子时刚过,新房的灯就熄灭了,更让家人感到意外的是,第二天一大早,新娘子就在两个丫鬟的搀扶、一个老妈子的跟随下,走出新房门款步走进奶奶的上房请早安,好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真不愧是高贵的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
过门三天要回门,可新郎跑了,新娘子独自一人回娘家,真是丢人现眼、不近人情,所以事先我奶奶和大伯商量,为弥补对新娘的亏欠,备了份特大丰厚的重礼,并派我大伯房内的老妈子,薛妈护送到府上,因为薛妈是个能说会道、颇有心机的佣人,让她对亲家姥爷、太太谎说新郎因接到北平大学的急信,必须马上回学校,不能同四太太一起来府上请安,让我代他向高堂大人请罪,并请谅解小婿的失礼。
第三天的早上,套着两匹大红马,车上披着红绸子的马车,已停在门口侯着,佣人正把礼品箱子往车尾巴上摆放捆扎,不一会,梳洗打扮好的新娘,在两个丫鬟的搀扶、一个老妈子的跟随下,再次走进上房,向奶奶请安辞行,然后走出大门。在门口侯着的薛妈也赶忙上前搭手,新娘子蹬着车旁的木凳子上了车。
车到了冯府门口,看门人立刻向里院通报,小姐回府。
薛妈第一个跳下车,把木凳放到车旁,四太太下车走进家门。
薛妈和车夫把礼品箱从车上卸下,并和冯府的下人一起,搬送到客厅,老爷太太早已坐在八仙桌两旁的太师椅上。
“老爷太太安好!”薛妈说完就跪地磕头,老爷太太立刻示意身旁下人,把薛妈扶住,薛妈只好向老爷太太拜了拜,接着把我奶奶和大伯教给她的谎话,熟练地背诵了一遍,反复代女婿请罪并替我奶奶请求我亲家老爷太太谅解,看到老爷太太脸上不悦,怕再停留被质问说漏嘴,就赶忙起身告辞,老爷太太也无挽留之意,薛妈走出客厅,回头向跟出的丫鬟说:“姑娘,请你代我问四太太,我们什么时候来接她?”小丫鬟急忙跑去后院,不一会回来说:“我们家小姐说了,不用来接啦!”
太阳落西的时候,薛妈他们才回到廖家村,进门就到后院上房向我奶奶和大伯汇报详细经过,最后说:“老太太,我估摸,四少太太八成是回不来了!”
“好,你回去休息吧!”我奶奶就沉思起来,她边吸着大烟边想,不回来倒是个不了了之的好结果。
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四叔逃婚的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传说新娘子长的奇丑,又不识字,所以我四叔一个大学生嫌弃她才逃跑的。
更让我们村的人惊奇的是,我四婶子在娘家只住了一天,又回来了,而且坐的是三匹大马拉的更大更豪华的马车,三匹大马脖子上的铜铃更大更亮,咣咣的响着进了廖家村,一些好奇的人,紧紧跟着马车,抢着看热闹。
门房的看门人,急忙出门迎接并帮着把踏櫈拿下放到车旁,一个老妈子慢慢把我四婶子扶下车。我四婶子彬彬有礼地对看门人说:“请派人把车上的箱子送到我房间去。”然后大大方方地走进大门,身后传来村里人的议论声。
哎呀,谁说新娘子丑,多漂亮啊,真是光彩照人的天仙美女……她那双清澈的大眼睛,透着真诚和善良,没有羞涩,没有忸怩,没有矫情。高贵的气派,彻底把看门人折服了。
看得出她对我四叔背弃婚约让她受到羞辱之事非常淡定,更让人意外的是她的两个贴身丫鬟没再回来,只是换成年龄更大的奶妈陪伴。她们进家,直奔后院上房向奶奶请过安才回到东屋新房。换另外的人,一定会感到颜面扫地,不愿出门,不愿见人。可她照样大大方方按家教礼数,到奶奶和三个嫂嫂房里请安问好,她受到全家人的敬佩和关爱。
因她是名医世家出身,从小就热爱中医,又喜欢绘画,所以这次从娘家带回来的三大箱子装的并不是什么绫罗绸缎,金银财宝,而是线装中医古书和文房四宝。
她独守空房,对孤独从不放在心上,而把所有精力,全神贯注的放在绘画上。她画山水画花卉,禽鸟走兽鱼虫,她都会画,不过水平不高,最擅长画人物。据说我娘现在供奉墙上挂的观音像,就是当年我四婶子画的。绘画,四婶子是从小跟着她姥爷学的,她姥爷是个画家。
我听了之后,突然在幼小的心灵中,对我四婶子产生了同情和怜悯,我便经常主动地把她订的报纸杂志从门房抢着送到她房里,虽奶奶规定家人少去她房打扰她,看得出她还是很喜欢孩子的。因为我给她送报刊杂志,她总是一脸喜悦。有一天我把报纸送进房门刚想走,她把我叫住:“海泉,进来。”
我进屋,她就叫奶妈拿了很多糖果给我吃。我吃着糖果,走进她房间一看,哇,墙上挂着好多画啊!八仙桌上是一幅没画完的山水画,而条几上放着一捆一捆卷起来的画稿。
“海泉,你喜欢吗?”我四婶看到我那样兴奋,就问。我点点头。
“喜欢的话,有空我教你画画。”
“好!”忽然我听到我娘,“小泉”“小泉”的在叫我,我像一只受惊的小猫,赶忙蹿出四婶婶的房,跑向前院。
第二件事,就是我们家叫“东平房”的事。只要十里八乡一说东平房就是说我们家。因我父亲,二伯,四叔在北平上学见过世面,也想让我奶奶,像村里其他富裕家庭一样也住上楼房。经大伯同意后,就由四叔托他们学校土木建筑系的同学,帮着设计了一幢每层七大间,共四层的洋楼。动工之后,盖完一层,第二层四周的墙才砌了半米,高度就达到了我老二老爷爷家西院小楼的一半。这下真彻底把老二老爷爷激怒了,他亲自出面制止,我老二老奶奶,竟指着我奶奶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们已经把祖宗留下的龙脉破坏,怎么还想把龙根全刨出来,让我们彻底断子绝孙吗!”
我奶奶没有争辩,立马停工封顶,把第二层的墙取齐,就成了现在这种四不像的,平顶房。
不过至今,我老二老爷爷家的独子爷爷娶了三房姨太太,还是没生出孩子来,说不准还真是我们家刨了龙脉,破了风水造成的。
第三件大事,就是我们家为什么在十里八乡被誉为“开明家庭”。原因是我奶奶打破封建家庭的陈规戒律,标新立异,制定新家规,使门风大变,独树一帜,才被村人好评。
新家规规定,改家庭堂号,守善堂为积善堂,废除儿媳妇每天早晚到婆婆房里请安的习俗,各房不管娘家贫富,每房只能留一名女佣,年龄必须在五十岁以上,各房原有丫鬟侍女一律辞退,各房女佣对孙子辈的孩子,不准称少爷小姐,可直呼乳名,并有责打教育权利。
家中饭食分三种,小灶是专为奶奶和大伯设,中灶专为我父亲兄弟们和外来客人管家、账房先生以及各房娘家派来的跑差人,不管来人是先生还是佣人,一律享用中灶。大灶是我娘五个妯娌,各房的孩子、女佣及全家长工短工所有被雇人员一律大灶。对长工、短工在春耕,夏收,秋播,一律在大灶的基础上增加酒肉。
废除派专人向各房送饭,而改成吃饭时各房佣人到灶房领取。改这条的原因是有一天中饭,我小婶子正想打开送来的饭盒吃饭时,忽然送饭人又提着另一只饭盒进屋说:“五太太,对不起,我把饭盒提错了,这只饭盒是你的!”说完提起早先送来的饭盒就往外走。
“怎么,食盒还不一样吗?”
“不一样,这里有大爷的菜。”说完提着饭盒走了。
“大房掌实权,专为她房做好吃的。”这种诽谤坏话,很快传到奶奶耳朵里,奶奶非常生气。
要说我们家劳苦功高,除了奶奶和大伯,就得属我大娘了,她最早被娶进家门,进门就接过理家重担,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像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什么冬至饺子夏至面,三伏天里吃凉面,反正季节应吃的 食物,到时全家人准能吃上,再加年节的安排,亲戚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所有杂七杂八,都是她一个人张罗,她娘家给她的教育是,人在做天在看,做任何事,不能违背良心,所以那些诽谤话根本不往心上放,再说给大伯做的饭菜,那是她没进门时定下的,当然,一人难称百人心,管理这么个大家庭,要说没有一点疏漏也是不可能的,今后对全家人吃喝拉撒,想得细一点就行了。
可奶奶不这么想,他认为几房儿媳妇属老大家最贤惠,公正无私,别说饭菜是专为我大伯做的,就是专为我大娘做,也应该,你们妯娌几个真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䞍吃䞍喝还这事那事胡叨叨,我也要你们都尝尝担当理家重担有多苦。新家规规定妯娌五个轮流理家,一切都自己做主安排,当天吃什么饭食,需多少粮、多少米,多少人吃,需购买什么,共花费多少钱,一切的一切都得计划算好,晚上向奶奶汇报。第二天执行。我小婶子他们才真正知道理家有多难、有多累,各房佣人到厨房领饭,饭菜更是一目了然,真是理家的好方法。
至于辞退丫鬟侍女起因还是与小婶子有关。我小叔从小就不好好学习,在小学和初中都留过级,降过班,刚上高中就结识了几个纨绔子弟同学,很快学会抽烟喝酒,还和他们一起调戏住在学校周边的大姑娘,小媳妇,几乎被学校开除。我奶奶没法,和大伯商量把他转到临县一所校风正,管教严的中学上高中,并派专人陪读。好歹考满六十分高中毕业,再考大学根本没门,所以让他娶媳妇成家。没想到他恶习不改,有了老婆,还和家里的丫鬟侍女,打情骂俏,败坏家风。弄得小婶子嫉怒吵闹,这才有了把全家所有丫鬟侍女全部辞退送回娘家,所以家中再没出现乌七八糟的事。
新家规还规定,对上门求助者,我奶奶认为人不遇到大难是不会轻易张口的,所以凡上门求助一律不拒绝。账房先生和管家对求助,钱不过百,粮不过斗,可自行处理。
这时我们家,又双喜临门,我娘又给我生了个小弟弟,我小婶子也生了个男孩,,不过我小婶生的小弟弟,有脐布袋,一哭就鼓出来,我和小妹妹两人就用手指头给他按下去,小婶子看到后就大声斥责道:“你两别给他按啪了”,小婶子生的小弟弟不好,不叫人喜,夜里好哭,怎么哄也不行,就是一个劲地哭,弄得四邻都不安,我小叔就写了帖子,让女佣到街上去贴,并教会我和小妹妹跟着去唸。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行路的君子唸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可在村里贴了几十张,我和小妹们几乎每天唸,也不行,还是哭,可我娘生的小弟弟就没这毛病。
最后还是四婶子出了个药方,我跟着小婶子的女佣到村里药房取药,药房的学徒拿着药方问老师:“师傅,这方写着蝉蜕七个去头去足,仅留下半截炒后研末,薄荷三分煎水调服”不等他念完,师傅就接话说:“噢,这可是古方治疗小儿夜啼病的,这方神效,不过要把蝉蜕的头足和上半截都用上,这方就没效了!”
没想到小堂弟吃了药还真不哭了,这个弟弟短命,七个月大就生麻疹死了。
我知道唧蟟猴皮能治疗病之后,我就到树林的小树上捡了一小篮子,送到药房的后院,我知道药房从外地买的药都送到后院,因我娘在药房有股份,我跟着吴妈替我娘领过份子钱,所以药房的人都认识我,一进院,老药工苏大爷就问道:“海泉少爷你来干嘛?”
“苏大爷,我捡的唧蟟猴皮给你们送来了!”
“呀捡了这么多!”他转身对小伙计说:“小春,过过称,到前柜给小少爷支点钱。”
“我不要钱,不要钱”说完,就想跑。
“别跑呀小少爷,不要钱也得拿着你的小篮子呀!”
小春准备把空篮子递给我时苏大爷又发话说:“小春,把苇箔上晒的熟地给小少爷拿几块”
“这熟地才蒸晒了八次,还差一次能吃吗?”小春傻傻地问。
“当然能吃,这也够甜的了!”
我吃着熟地走了。
我把剩下的三大块熟地分给了小伙伴们,他们都说稀甜还想吃,第三天的中午,我领着这群孩子来到药房的后院,门虚掩着,大概是药工们都休息了,我们就推门进院,像群狼一样,抢着把苇箔上的熟地往衣兜里装。
“干什么的,怎么偷药?”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