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141

土门军工的霏霏文事
卞文君
1984年7月至1988年7月,我在鲁山脚下、九七六厂子弟学校当老师。人生的第一站。
学校仅有两名专职政治课教师。我尊敬的的大师兄李现明老师任教研组长。组里还有四五位生物、地理老师。相当于一个公共课教研组。不像语数外那么单一科。
七月份报到,正值学校假期,我领了半个月工资即打道回府了。九月份一开学,就接受了一份特殊任务:为九月九日毛主席逝世纪念日写一首朗诵诗,届时厂广播室要拿来朗诵。
给我传达任务的是我的组长现明老师,代转了厂部职能科室的意见:他们查了你的档案,发现你上大学时发表过作品。
是的。1983年,大二时,《山东青年》第8期《大学生文苑》专栏发了我的处女作,散文《洁白的洋槐花》,同期还配发了翟德耀《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洁白的洋槐花赏析》。另有其它发的小诗若干。
这家刊物上一期发了中文系同级同学赵念民的散文《银色的月》。接连两篇发表,这就在母校校园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在那个变成铅字绝非易事的八零年代,引起关注是很正常的。念民现为山东省记协主席。这是后话。
接受了厂里安排的写作任务后,我酝酿情感,挑灯夜战,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很快写出了纪念毛主席逝世朗诵诗。记得九月九日那天中午,正是食堂开饭时,音乐响起,九七六厂广播室按时播音。一男一女两位声情并茂的播音员对这首一二百行的长诗进行了专业、精彩的配乐朗诵。女播音员叫石岩。男播不记得了。
由此,发端了我在一厂教书期间的文学生活,并相继结识了吕建,王长庆,王连成,夏海涛,驻地村的复员军人、农民诗人孙凤玉等一众文朋诗友。一同分到土门二厂子弟学校的毕德云,是我大学同班同室最好同学加诗友,前后任班里的学习委员,往来更是频繁密切,无话不谈,谈必谈诗文。
这期间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件事:
沂源文学社成立。86年冬天,在当时还在老家沂源县广播局工作的作家刘玉堂亲自策划推动下,筹备成立沂源文学社。我接到通知后,即邀请在厂教育科工作、文学素养不错的王连成一同参加。成立那天,宣读了著名作家张炜发来的贺信。我和连成是军工单位参加文学社唯二的代表。这个文学社后来出了不少人才。记忆犹新的是用完晚餐的当晚,我俩酒后骑自行车连夜返厂。是夜大雪纷纷,狂风乱舞,车子根本骑不动,只能推着艰难前行。经芝坊,过九会,手冻得僵硬,二十多里山路,摔了好几个跟头。我与王连成互相鼓劲,我一路大呼“老王”!他大声吆喝“老卞”!跌跌撞撞回到厂区,已近半夜。先去河西连成家烤火取了暖,我方回到单身楼的单身宿舍歇息。这个情节被我写到了这次征文的一首诗里。
《青春》发诗。1987年第四期,发行量七十万份的国内文学名刊《青春》杂志,发了我的组诗《梅雨季》,上了封面,开了专栏,配发了评论。关键是汇款单寄来的稿费诱人,76元!当时我的月薪是60块大洋。这下引起了学校传达室负责收发的一济南籍老师傅的惊叹:啧啧,赶上我一个多月的工资了。在这之前,85年开始,我已开始陆续在《山东文学》《黄河诗报》《大众日报》等发诗,但稿费没有超过三十来元的。《青春》发诗后,对我是个转型。当年夏天,已经有两家新闻单位向我伸出了橄榄枝。经历一年的“送走毕业班即放行”的等待,我于一年后调离军工。此时,新闻单位人家已不再等我,错失良机。我遂调入当地文化部门工作。
四年的军工人经历,令我终生难忘。那山,那水,那人,那精神,已融入我的血液。四年中汲取的营养,学习培养的干事做人的作风,团队意识,也深深影响了我以后的路。回望山河,历久弥新。虽然,调走几年后给我补发的山东军工荣誉证书不知怎么弄丢了,成为一大憾事!但我心里一直视其为最重要的一个凭证:这是我人生第一站,我曾经入列过一个光荣的行列!
2025.8.11
作者简介:卞文君,山东费县人。曾为教师,文化干部,新闻工作者。退休高级编辑。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