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痕沁心 晚晴自安
郑世兴
我是一名医生,业余爱好写作,我的人生在医术与文字间织就双重年轮。听诊器是我记忆里的永恒,“爬格子”成了我的酷愛。这或许便是岁月赋予我的馈赠。
笔尖上的生命延续
担负着救死扶伤的天职,常年与疾病及死神博弈,爱好使然,使我几十年笔耕不辍。担任区委中心报道组通讯员,宣传部颁发了采访证,成了一名业余“记者”,还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退休后,仍未放拙笔,在各级报纸副刊发表散文、随笔百余篇。前年,在外孙女的鼓励和帮助下还出版了一部《绣江流韵》文集,将我之亲历、亲闻,师长、亲人,人文故事、故乡风情统统收进“人文篇”、“乡情篇”、“感怀篇”和“杂说篇”。文字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让消逝的岁月在纸页上重新脉动。
泪光中的家训传承
每写至一双小脚的母亲推着独轮小车往地里送粪,挑灯缝补的段落,泪水总在稿纸上洇出墨花。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用布满老茧的手教会我如何做人。她在饥荒年代分给乞丐的半块窝头,自己勒着裤腰带省下那少得可怜的几个干粮,尽量让子女吃;在“文革”中受尽折磨,忍辱负重,却支撑着这个家。这一切都化作了我沉甸甸的记忆。我忽然懂得:文字不仅是记忆的容器,更是让家族精神破土而出的种子。
墨香里的精神突围
平素里在微信中与读者文友们交流,方知 原来写作从不是独白,甚至是跨越代际的沟通,当“00后”读者为我文字里的老故事落泪时,我知道,时光的沟壑被文字填平了。
余辉中的永恒追寻
我的故乡是章丘明水李清照故里绣江河畔的一个美丽村庄,我的文集《绣江流韵》付梓之时,外孙女指着她亲自设计的封面上“绣江”二字说:“这是一条永久流淌的河。”我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此时宛如又听到了母亲含着眼泪说的那句“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念书。”还有老人家的嘱咐:“咱是书香门第,你要把咱的家风传下去。”如今,近千篇发表的文字,十几万字的文集,不仅是个人史的镌刻,更成了子孙后代溯源的精神纽带。每当夜深人静,抚摸着文集的烫金书脊,我似乎听见时光在耳畔低语:生命的长度终有尽时,但文字的温度能让精神永生。从医院到书房,从救死扶伤到以文疗心,86戴的坎珂人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生存。夕阳为稿纸镀上了金边,我会紧握手中之笔,因为这里,藏着对抗时光的永恒密码。

作者简介:郑世兴,济南市章丘区人,现居淄博市淄川。副主任医师(退休)。正业从医,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常有散文、随笔等见诸各级报端。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优秀作家称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