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伍,我们就在北京过八一和国庆节
作者 原铁十师四十九团宣传干事杜巴金
九三大阅兵,看得我这个八十二岁的退役老兵热血沸腾,不禁回忆起刚参军就在北京过八一和国庆节的幸福经历。
我们1962年入伍的这一批一千多名重庆兵,是响应紧急征兵令,勇敢报名参军的。7月5日这天,一场大暴雨像洗礼一样把我们送到了兵役局报到。
穿上了军装,我们不知道自己当的是什么兵,队伍将开赴哪里,问接兵干部也不告诉,说是军事秘密。因为接兵干部教我们唱的军歌是《人民海军向前进》,加上体检完那一天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蒋匪帮要窜犯大陆的消息,所以我就想啊,我们可能是当上了海军,要去解放台湾,活捉蒋介石。
可是战友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军列经过五天四夜,一下子把我们拉到了北京丰台。原来我们当的是铁道兵!碰巧的是,我们参军的7月5日,正是铁道兵的成立纪念日。入伍的部队是铁道兵第四十九团,驻地就在北京五棵松,而且我们九连,就驻在团机关的营区里。
连长拿着花名册点名分兵,每班十名新战士,由老班长带回班里。那时候部队还是步兵的三三编制:全团三个营,每营三个连,每连三个排、九个班。我被分到了九班,也就是四十九团建制班的最后一个班。班长告诉我们:全团老兵已经按照命令调去了福建前线,就等着你们来重新充实。
新训开始了,第一个科目就是走队列。连长口令:二排长出列!让他为我们做动作示范。
二排长马国志是河南人,英姿挺拔,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利落标准,让我们新兵十分钦佩。下来才知道,马国志排长,还有一排长邓明金(四川人),他俩居然是从建国10周年天安门阅兵方队里走出来的。脱下军上衣,他俩还穿着在阅兵方队里穿过的白汗衫,印着国庆阅兵的字样和图案,让我们仰慕不已。说到这里你就知道了,虽然我们是铁道兵,军事训练一点不比其它兵种差。按照规定,队列、射击、刺杀、投弹、战术动作等全军共同科目都必须合格完成。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这些健在的“80后”老兵,立正站队还能展现标准的军姿!
授枪授衔以后,战友们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天安门去照一张戎装照片寄回家里。出门之前,班长和连里干部还特别提醒:到西单下车、步行路过新华门,一定要看一看门边那两名站岗的卫兵:立正站姿一动不动,就像雕塑在那里,只有警惕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
转眼就到了八一,我们全连在团部礼堂会餐。连首长高高举起酒杯,祝贺我们在北京过参军入伍的第一个建军节!并向每一位战友的父母家人顺致慰问!
那时候还是困难时期,会餐菜肴并不丰盛。其中一盘红烧黄羊肉干,成了一辈子难忘的一道美味。班长告诉大家,咱们铁十师部队在甘肃、青海修建原子弹基地有关保密铁路时候,为度过少粮缺菜困难,组织了打猎队,打回黄羊改善伙食。所以49团移防北京以后,连队炊事班库房还有黄羊肉干留存;只有过节的时候才拿出来增添节日气氛。
我们团在北京执行的任务,是参加一项保密国防工程建设(有关两弹一星)。工地北边的黄庄有空军机场,几乎每天都可以看见飞机从我们驻地和工地上空掠过。长这么大,我们还是第一次看见飞得这么低的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连机身上的八一标记都看得清清楚楚,简直比在天安门广场大阅兵观礼还看得过瘾!
再一转眼,国庆节已经临近。在五棵松西北一点的天空里,不时会看见零散试放的节日礼花。晚上,天安门方向也越来越频繁的看见少量礼花试放。还有数十束探照灯光在首都上空晃射演练;光柱有时候一字排开,有时候聚焦一点,像一个巨大的锥形光罩,罩着整个北京城。
9月30日的夜晚,我们正在团部礼堂看电影的时候,窗外天安门方向的天空忽然礼花飞腾,各种花色的礼花把天空映照得灿烂无比。全场的战友们都站了起来,把目光聚焦到天安门方向,完全放弃了看电影!这一天晚上,是我们参军以后度过的最幸福欢乐也最感自豪骄傲的国庆之夜!
国庆节这天放假。那是战备期间,部队规定节假日每个连队只能三分之一的人员外出,其余在营区待命。我在班里列队第四,正好轮到可以外出的名次。到那里去游玩呢?班长建议颐和园。于是我和列队第五的周吉富战友一起,早饭后兴致勃勃从永定路坐公共汽车辗转到了颐和园东门。
东门的公园简介宣传牌上,写着颐和园是为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挪用海军军费建成的;现在成了劳动人民的乐园。我和周吉富战友进园以后,被园里的湖光山色深深的吸引和打动了。我俩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公园;园林和宫殿建筑交相辉映,各处景观游人如织。走在湖边的长廊里,周吉富竟哼起了小曲,真是美不自胜!
公园的广播喇叭正播送着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盛典的实况。在天安门城楼上作庆典讲话的是陈毅元帅,一口纯正的四川话,让我们两个小兵听得倍感亲切。周吉富和我说,在北京当兵太幸福了!到服役期满的时候,一定要留在北京!哪怕是当个扫公园的清道夫都可以。其实我心里想的,我们是铁道兵,不可能一直留在北京。我们团的老兵不是都上福建前线了吗?参军以来,每次开大会,举行庆典,“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不绝于耳,包括军营里墙上的标语都少不了这一条。
果然,到1964年的国庆节,我们团就移防到了峨眉山下,修建成昆线的开山炮声轰然响起!
2025年9月28日完稿
作者简介:杜巴金,祖籍河南焦作,1943年生于重庆。1962年应国家紧急征兵令投笔从戎,服役铁道兵第十师49团。历任通信员、通信班长、排长、宣传干事。1965年2月入党。先后参加了北京保密国防工程以及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建设。获评五好战士、一级技术能手,出席西工指先代会。1974年7月退役。
编辑 李汪源
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