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記兩位年輕華裔牙醫博士李丹諾和黃艾在爾灣舉辦牙齒健康講座民眾受益
鲁 安
(標題照片: 兩位年輕女醫生 牙科醫學博士為講座中的獲獎者頒獎 )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就要來到了. 在爾灣舉行的牙齒健康知識公益講座, 於美國成信房地產管理公司會議廳舉行, 這是年輕的華裔牙科醫生李丹娜醫學博士第二次在這裡舉行公益講座, 而這次, 她還盛邀了另外一位年輕的華裔牙科正畸醫生, 黃艾博士, 一起為大家講述牙齒的保健和牙齒矯正科普的知識, 使民眾受益非淺, 深受大家的歡迎.

(圖1 , 牙科醫生李丹諾醫學學博士在講座現場照片)

(圖2, 牙科醫生黃艾醫學學博士在現場和民眾親切交談)
關於李醫生在爾灣做牙科的科普講座, 說來是一種奇妙的緣份, 也算是巧合, 聽我娓娓道來, 把這緣分的故事講給您聽.
(圖3位於南加州爾灣的 IRVINE MEDICAL ARTS大樓外景)
第一次講座是在今年的五月中旬, 源於我通過朋友介紹, 找到了位於爾灣HOGE 醫療系統附近的Medical Art Center大樓, 把醫療視為醫學藝術中心, 可謂超前的醫療理念.
(圖4 李博士在公益講座中 照片)
當我走進大樓大門, 迎面看到的是玄關中心影壁上, 是英文的醫學藝術中心IRVINE MEDICAL ARTS三個英文大字. 走進電梯, 直上三樓, 輕輕推診所大門, NOVA DENTAL STUDIO 撲面而來, 而前台接待人員已經在笑臉相迎了.
(圖5 IRVINE MRDICAL ARTS 玄關中心影壁圖示)
通過和前台交談和看診所的介紹, 才了解到NOVA DENTAL STUDIO的主人, 牙科醫生李丹諾博士, 竟是非常熟悉的老朋友, 來自彩雲之南的武術大家, 書法藝術家李先生的愛女, 世上真是無巧不成書啊.
(圖6 李丹諾醫學博士和父母一起的照片)
(圖6-A李丹諾醫生的父親是一位武術表演藝術家)
記得還是幾年前, 歡迎來西安的文化交流代表團 以及橙郡當地的學校聯歡活動, 和在美國地標型建築洛杉磯千禧大酒店舉行的迎接龍年的點亮彩燈的活動中, 李先生都作為貴賓盛裝出席, 他出手不凡, 矯健敏捷, 一招一式的武術表演, 令人深刻, 李先生參加的這樣的社區公益活動, 沒有報酬, 而且有些地方遠離爾灣, 來回有一百多公里的路途, 加上堵車, 僅來回車程就要花掉三, 四個小時的時間, 李先生的愛心奉獻, 令人動容,因而我們成了無話不談好友.
(圖7 李丹諾醫學博士在工作室照片)
看到 NOVA DENTAL SUDIO工作室的設計, 不難看出李先生夫婦對女兒深沈的愛以及他們的藝術匠心, 更為可貴的是李先生的夫人, 也是一位技術精湛的牙科醫生, 有著幾十年的治療口腔疾病的醫學經驗.
這也算是一種基因的承傳吧.
難怪, 他們李家的成員都有一口的好牙齒, 由於牙齒健康, 身體也都是倍棒, 醫療加上藝術, NOVA DENTAL STUDIO 設計的那樣的精緻和美觀大方, 也就不奇怪了.
(圖8 李丹諾醫學博士和張溪純茶藝師等合影)
這種一生以治療牙齒為志業, 就是這樣代代相傳的.
牙科醫生李丹諾醫學博士從小就是在這種藝術氛圍中成長起來的, 她從小就是學校的優等生, 用現在通俗的語言來描述, 那是出人頭地的“學霸一姐”, 高中畢業的她, 通過高考, 被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擇優錄取, 當年在大西南地區, 只有區區幾位從彩雲之南, 來到珠江江畔, 以口腔健康為己任, 在這所全國享有盛名的口腔科醫院度過了學海苦讀的八年, 而李丹娜醫學博士又是女性學生中的佼佼者.
大學畢業後, 在進行臨床實踐的過程中, 她不斷走出國門, 如飢似渴到歐洲, 北美 和亞洲各國學習考察, 汲取最新前沿科學技術. 她分別前後走訪了德國, 韓國, 日本和美國, 並利用國際牙科學會的機會, 擔任NYU和UCLA中英文現場口譯任務, 她了解了目前行業最前沿的理念和技術, 也讓世界各國的同行專家們, 認識了一心為民解決牙齒病痛的丹諾博士, 深受各國同行的好評. 她在美國南加州大學(USC)還參與植牙項目培訓, 得到結業證書; 2018年她在美國UCLA 牙科學院取得DDS, 獲得在加州牙醫行醫執照, 然後在橙縣爾灣開創了自己的牙科工作室.
在李博士的工作室最顯眼的地方, 掛有一張圖片, 是李博士工作的座右銘, 牙科醫生(Dentist), 應該是博士(Doctor)+工程師(Engineer)+藝術家(Artist).
(圖9李博士在工作中)
在公益講座中, 李博士強調人類口腔和全身健康系統的整合治療, 介紹了生物仿生生物學的理念, 特別是人類牙齒的咬合重建和全口的功能性復健方式, 深入淺出的進行了專業知識的科普介紹, 使大家廣為受益, 大受歡迎.
(圖10 黃艾博士在講座中)
在第二次公益牙科醫學講座中, 李丹娜博士還介紹前來另外一位主講人黃艾博士, 也是天之驕子, 她專精牙齒矯正專業, 這也是一門牙科矯正的醫學藝術.
(圖11 黃艾醫生在四川大學華西口腔學院博士論文答辯後的合影照片)
大家都曉得, 華西醫科大學, 在中國近代史上, 非常有影響力. 在那裡, 有一座成立於1907年的成都仁濟牙科診所, 後來擴建為牙症醫院, 1917年稱為華西協和大學牙學院, 是華夏第一所高等口腔醫學院校, 至今有了100多年的歷史, 現在稱為四川大學華西口腔學院, 是培養高級口腔醫療人才的重鎮, 黃艾醫學博士在那裡苦學八年畢業, 然後來到美國, 最後在這裡也獲得了醫學牙科博士.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住院醫實習期間, 黃博士曾成功治癒一一位年僅19歲的患有嚴重反頜(俗稱地包天)疾病的患者, 由於臉型畸變, 同時他還有社交恐懼癥, 非常自卑, 憂鬱, 很難樂觀.
黃博士經過與患者友好溝通, 共同分析病情, 為他量身設計了一套精準且創新的非手術矯正方案, 以最大程度改善顎骨與齒列的關係. 這位患者每個月都堅持開車五小時, 到UCLA來複診, 經過十七個月的診療正畸, 這位男患者的咬合逐漸恢復正常, 面部線條開始柔和, 臉上開始出現燦爛的笑容, 還結識了女朋友, 女友並陪同他來一起來複診. 這位患者對黃博士說:“您不僅改變了我的面容, 還恢復了我的笑容, 給了我燦爛的人生和光明的未來”.
這一經歷, 使黃艾醫學博士深受感動和鼓舞, 更加堅定了她的從醫初衷——以矯正齒科醫學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幫助人們重建自信與笑容.

(圖12黃博士和正畸患者在美國的合影)
由此可見, 黃博士(Dr. Ai Huang)是一位學術背景深厚, 具有豐富臨床經驗, 且非常有愛心, 竭誠為民服務的美國正畸專科醫師.
她的經學歷與李丹諾博士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她在取得中國牙科職業執照和植牙學博士後, 先後在美國NYU研究深造, 之後在羅格斯大學牙醫學院取得牙醫學博士學位(D.M.D), 憑藉這優異的學術成就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爾後在UCLA又進行了三年的正畸的嚴格訓練, 系統的學習人類的顱顏生長, 咬合功能和以美學的矯正. 通過美國正畸醫學委員會(ABO)嚴格考試, 成為美國認證之正畸專科醫師, 這一認證, 表明她在專業技術, 治療品質, 和持續進修方面, 達到了業界的最高標準.
獲得認證後, 她在家人的支持下, 在橙縣的芳泉谷市開設了自己的正畸牙科工作室 (Ai Care Orthodontics).

(圖13黃艾醫學博士在羅格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照片)
說來也巧, 黃博士的工作室位於芳泉谷市( FOUNTAIN VALLEY CITY), 城市不大, 距爾灣不遠, 那裡有一個公園方方正正 的公園(MILE SQUARE REGIONAL PARK ) 非常有名. 記得每年的五月美國的亞裔傳統月, 也就是多元文化節, 都在那裡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 有一年夏初, 美國總統小布希先生, 乘坐直升飛機在那個公園降落, 旋即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記得20多年前, 我還在現場歡迎總統的到來, 令人印象深刻. 因為那座城市居住著很多的亞裔, 如華裔, 越裔, 以及東南亞移民, 而黃醫生的診所就座落於這個公園的邊沿街道上.

(圖14黃博士介紹牙科矯正設備)
通過黃艾醫學診所的落地式大玻璃窗, 還可以看到街對面的UCI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醫療中心 (UCI MEDICAL CENTER)
黃艾醫學博士真是慧眼, 挑選了這塊風水寶地作為她大施才華的牙齒正畸中心.

(圖15兩位醫學博士的牙齒健康講座受到大家的歡迎喜愛)
常言道, 牙疼不是病, 疼起來會要命, 黃博士在講座中, 把牙齒的神經系統, 齒合齟嚼關係, 和消化系統, 呼吸系統等相關的深奧科學理論, 化為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科普常識, 使得大家一目了然, 特別是一些華裔孩子的牙齒畸形矯正, 讓家長有機會和矯正畸形問題, 面對面溝通, 使得大家廣為受惠, 座談會結束不久, 就有家長前去她的正畸工作室診療.

(圖16 黃博士在科普講座中)
診所中的診斷和治療方式, 也是完全現代化和通過視頻的方式進行的. 首先是把孩子的口腔和牙齒的口腔視頻, 通過電視大屏, 展現在孩子和大人的面前, 然後醫患雙方坐在沙發上, 一起討論治療方案, 回答患者有疑的問題, 在討論中, 共同尋找最好治療方案.
(圖17黃艾博士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在工作室的照片)
這已經是一種高科技的牙齒醫療的藝術了, 而且是醫患共同參與的一種行為藝術.
真的很有前瞻性.

(後記, 本文感謝成信房地產公司提供場地, 感謝張溪純茶藝師提供茶席, Jing 主持活動, 感謝李丹諾醫學博士, 王偉等各位提供照片, 初稿完成於爾灣協和大學校園, 初稿 呈兩位醫學博士審閱並提供了珍貴的補充資料, 並與修改, 感謝張齊英先生編輯上線百度, 都市頭條宋總等, 在此中秋佳節到來之際, 祝大家月圓團聚, 全家歡樂, 平安健康.修改文稿完成後, 又奉兩位牙科醫學博士審校加以補充, 定稿於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校園, 月光皎潔中秋前夕之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