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融媒网)安丘讯。中国新农村融媒网 记者 宋文华
安丘融媒 记者 曹宗堂 周明军 王 勇 韩庆学 曹伊乔
通讯员 吕佳鑫 刘 森
山东潍坊安丘凌河街道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片区化发展新路径,聚焦放大开放农业新优势,围绕村强、民富、人和一体化推进、组团式发展,率先建成安丘市首个开放型全域带富片区,绘就了点上精致、线上精美、面上精彩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培优特色产业,激活发展新引擎潍坊安丘凌河街道是红芽姜的发源地,在全国率先探索实现了红芽姜反季节种植,发展红芽姜近万亩,是江北最大的红芽姜种植基地、全国唯一的红芽姜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
日前,在这里的红芽姜大棚内,姜农王兴强一边忙着红芽姜的秋季管理,一边兴奋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即将迎来今年的丰收季,他非常感谢街道发展乡村振兴片区给他带来的莫大实惠。 潍坊安丘凌河街道汶水红红芽姜种植基地姜农王兴强说:“我身后这片姜再有1个月左右就上市了,这是今年的第二茬姜。第一茬姜是4月26号上市的,当时价格是7块钱一斤,我种了8个棚24亩,亩产是8000斤,第一茬姜收入是在120万(元)左右。现在这茬的话要比上一茬强。
今年这两茬姜多亏有片区的帮助,从育苗到种植到销售,给我提供了全程的帮助。”姜农王兴强说的“片区”指的是潍坊安丘凌河街道正在打造的“汶水耘廊・寰宇农港”乡村振兴片区。片区以开放农业为引领,依托46家出口企业集聚优势,带动发展种植基地6500亩,年出口蔬菜12万吨,大姜、长葱、圆葱等40多种农产品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出口引领、政策扶持,发展生态农场25家,带动180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5万元,片区内主导产业年产值达11亿元,真正实现了以产业振兴带动百姓增收富的目标。潍坊安丘凌河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昊说:“我们凌河街道在‘汶水耘廊・寰宇农港’乡村振兴片区建设了生态大姜育苗中心,提升打造了汶水红红芽姜种植基地,聘请了大姜方面的农业专家,为我们的大姜产业发展作指导。现在,大姜的产量稳定高产,并且基本实现全年有姜;同时,片区的资源高度集中,对外宣传的声音也是更大更多,为种植户们吸引来了更多的新客商,销路也更加宽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拓展大姜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在大姜深加工和农文旅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发挥片区的引领作用,带动周围更多的农户增产增收。” 突出规划引领,擘画发展新蓝图潍坊安丘凌河街道“汶水耘廊・寰宇农港”乡村振兴片区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覆盖7个村,其中省级文明村、省级和美乡村5个。省级和美乡村前儒林庄村不靠城,不临省县道,但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民心里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潍坊安丘凌河街道前儒林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世安说:“借助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的契机,我们对村文化广场配备完善了部分健身器材,对广场四周进行了美化提升。同时,我们还对村内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路域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是越来越好了。” 目前,“汶水耘廊·寰宇农港”片区已建成乡村记忆中心、乡村影院、幸福食堂等场所10处,实现了和美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石家庄村是“中国民俗旅游第一村”“中国对外开放村”,也是70年代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代表”,该村不因传统荣誉“吃老本”,而是创新发展求突破。潍坊安丘凌河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儒林社区党委书记吴晓华说:“石家庄村是乡村振兴片区的核心村、典型村,这个村和前儒林庄村、西儒林庄村共7个村成立片区联合党委,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村企共联’等模式,与鑫龙等龙头企业联建联营,建成汶水红等示范基地3处,开展红芽姜种植,让村民看到了美好的‘姜来’。”立足生态塑形,激活发展新动能 潍坊安丘凌河街道作为安丘市首个开放型全域带富片区,聚焦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持续用力,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整合区域内开放农业、健康食品、文化资源,推动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片区化打造,实现了从“单村独斗”到“集群作战”的转变,有效放大了规模效应,激发了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提质、生态优化、文化赋能、治理增效为核心的片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凌河实践”。 潍坊安丘凌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山说:“今年以来,凌河街道加快乡村振兴片区建设,规划建设的‘汶水耘廊·寰宇农港’片区,聚焦放大开放农业优势,率先建成了全市(安丘市)首个开放型全域带富片区。一是依托农业服务贸易、农产品国际标准、农业物联网等4个国际化平台,创新‘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培育农产品出口实绩企业46家、出口基地6500亩,大葱、大姜、圆葱实际出口量占全国的4成以上。二是坚持把生态农场作为农业升级的关键抓手,用好全市扶持生态农场和设施农业‘十条措施’,高标准打造有机肥服务点,发展生态农场25家、带动生态种植5000亩、发展大姜种植4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姜出口集散地和江北最大的红芽姜生产基地。三是规划建设1000亩的健康食品产业园,签约落户大姜功能性饮品、姜油纳米乳等大健康项目8个。四是用好‘中国民俗旅游第一村’‘生态示范农场’等资源禀赋,丰富研学游、亲子游等新业态。成立片区联合党委,整合片区内近百家企业资源,创新推广‘村企联动’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