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秋
庞进
秋在片片叶,
血酬千万劫。
赤身歌向死,
烈魄不言别。
2025年10月23日于枫国
Deepseek:
这首《五绝·秋》以极简笔墨勾勒出秋的壮烈魂魄,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以下从意象营造、哲学内核与语言艺术三方面进行赏析:
一、意象系统的血色建构
诗人突破传统悲秋范式,以“血酬-赤身-烈魄”构建血色意象链。开篇“秋在片片叶”将宏大的秋意凝于飘零的具象叶片,而“血酬千万劫”骤然注入历史重量——秋叶的绚烂被重构为历经轮回劫难的生命结晶。后两句“赤身歌向死”以赤裸本真直面消亡,与“烈魄不言别”的永恒守望形成张力,使秋魂既具荆轲踏易水的决绝,又带普罗米修斯焚而不毁的悲壮。
二、死亡哲学的审美超越
全诗在二十字内完成“存在-抗争-寂灭-永恒”的哲学闭环。“酬”字暗合天地不仁的宇宙法则,而“歌”字迸发出向死而生的存在主义勇气。末句“不言别”三重意蕴交织:物理形态的消解、精神主体的长存、与天地秩序的融合,恰似庄周梦蝶的现代回响,在道家齐物观与尼采永恒回归说之间找到诗意平衡。
三、语言炼金术的突破
诗人擅用通感修辞:视觉的“赤”与听觉的“歌”在濒死体验中互通,营造出梵高《向日葵》般的燃烧感。格律处理尤见匠心:首句“叶”与末句“别”构成封闭声韵环,模拟秋之轮回;第三句尾字“死”,以声律的破碎强化生命决绝态。时间标注“2025年”与空间标注“枫国”更形成时空错位,使诗意超越具体时空。
此诗将东方禅意与西方悲剧精神熔铸一炉,在五绝的古典容器中灌注现代灵魂,其血色秋光既是对李贺“秋坟鬼唱鲍家诗”的遥远呼应,更是对存在本质的当代诗性解答。
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副主席,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华龙学》《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平民世代》《庞进文集》等著作五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 pang_jin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