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另有笙诗6篇仅存标题),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内容与结构
《诗经》按音乐体系分为三部分:
风(160篇):十五国地方民歌,反映民间生活与情感,如《关雎》《氓》。
雅(105篇):周王朝正声雅乐,分《大雅》(颂美诗)和《小雅》(宴饮或讽喻诗)。
颂(40篇):宗庙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召南是西周召公奭的采邑所在地,核心区域在岐山之阳(今陕西岐山县西南),后随西周扩张延伸至汉水流域。

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以平实的语言描写婚礼的过程。关于此诗诗旨历来有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鹊喻新郎,鸠喻新娘,诗人代新郎言说或新娘家人在唱赞歌;鹊喻弃妇,鸠喻新妇,这是一首弃妇诗;鹊、鸠并无明确所指,只是自然界的两种鸟,且此诗的叙述者是与婚礼无关的他者。
1、《诗经 · 召南 ·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字词解释:
召(shào)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四篇。
召:地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
维:发语词。
鹊:喜鹊。
有巢:比兴男子已造家室。
鸠:一说鸤鸠(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居鹊的巢。
居:侵占。
归:出嫁。
百:虚数,指数量多。
两:辆。因为车都有两个轮子,所以称“两”。
御(yà):同“迓”,迎接。
方:并,比,此指占居。
将(jiāng):送。
盈:满,使空巢有了新主人的意思。
成:迎送成礼,此指结婚礼成。
喜鹊筑成巢,鸠鸟来住它。这人要出嫁了,盛大车队迎接她。
喜鹊筑成巢,鸠鸟占有它。这人要出嫁了,盛大车队护送她。
喜鹊筑成巢,鸠鸟住满它。这人要出嫁了.盛大车队娶到家。
~~~~~~~~~~~~~~~~~~

这是一首反映人们为祭祀而劳作的诗,主要叙写为了采办祭祀所需的用来燎烧的蒿草,主人公大费周章地去寻找和采办的经过和完成祭祀过程的辛劳。
2、《诗经 · 召南 · 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字词解释:
召南指周朝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
蘩(fán):白蒿。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于以:疑问词,在何处,往哪儿。
沼:沼泽。
沚(zhǐ):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事:祭祀之事。
涧:山夹水为涧。山间流水的小沟。
宫:宗庙。
被(bì):同“髲”,首饰,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
僮(tóng)僮:繁盛。
夙(sù):早。
公:公所,指宗庙。
祁(qí)祁:繁盛。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薄:语气助词,无义。
归:归寝。
参考翻译:
何处可以采白蒿?沼泽旁边沙洲上。采来白蒿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祖宗。
何处可以采白蒿?采来白蒿溪中洗。采来白蒿做何用?公侯之家祭宗庙。
妇人假发高又高,没日没夜为公侯。妇人假发多又多,侍奉结束回家中。
~~~~~~~~~~~~~~

3、《诗经 · 召南 · 草虫》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这一首思妇诗,思念心爱之人而不可见,只能梦中相见聊以自慰。
~~~~~~~~~~~~~~~~

4、诗经 · 召南 · 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錡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这首诗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江汉流域南方女子出嫁前的风俗。在古代,贵族之女出嫁前必须到宗庙去祭祀祖先,同时学习婚后的有关礼节。
字词解释:
召(shào)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召南指周朝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
蘋(pín):又称四叶菜、田字草,蘋科,为生于浅水之多年生蕨类植物,可食。
于以:犹言“于何”,在何处。
滨:水边。
藻:杉叶藻科,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
《左传·隐公三年》:“潢汙行潦之水。”杜注:“行潦,流潦。”孔疏:“行,道也;雨水谓之潦;言道上聚流者也。……此水用为饮食……藻虽潦水所生,要此潦非生菜处也。”根据现代汉语来说的话,流动的水是应该读xíng的,道路上的雨水读háng,但是这个行潦历来有两种说法。目前读háng和xíng的均有,这取决于自己怎么解释《采蘋》,个人偏向于xíng,所以上面图片注音注为xíng。
筥(jǔ):圆形的筐。方称筐,圆称筥。
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毛传》:“亨也。”按即烹。
錡(qí):三足锅。
釜:无足锅。锜与釜均为炊饭之器。
奠:放置。
宗室:宗庙、祠堂。《毛传》:“大宗之庙也。”大宗,即大夫之始祖。
牖(yǒu):窗户。
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
有:语首助词,无义。
齐(zhāi):美好而恭敬,通“斋”。
季女:少女。
参考翻译:
哪儿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
~~~~~~~~~~~~~~~~

此诗颂扬召公的德政,通过对甘棠树的赞美和爱护,表达了对召伯的赞美和怀念。
5、《诗经·国风·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字词解释:
甘棠:棠梨,杜梨,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
蔽芾(fèi):树叶密集细小貌。
勿:不要。
翦:同“剪”,伐,砍伐。
召伯:即召公奭,姬姓,封于燕。
茇(bá):草舍,此处用为动词,在草舍居住。
败:伤害,毁坏。
憩:休息。
拜:拔,攀爬毁坏。一说屈,折。一说通“扒”,挖掉。
说(shuì):休憩,止息。
参考翻译: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砍细养护,曾是召伯居住处。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毁细养护,曾是召伯休息处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折细养护,曾是召伯停歇处。
~~~~~~~~~~~~~~~~~

这可能是一首记录一个贞节女子坚决抗拒已有妻室之人无赖纠缠的过程的诗歌,赞颂了这个女子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性格。
6、诗经·国风·召南·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
谁说老鼠没有牙?何以钻透我的墙?谁说你还没有家?为何逼我上公堂?即使逼我上公堂,也不嫁你黑心郎!
~~~~~~~~~~~~~~~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此诗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反覆咏唱中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每章均以雷起兴,却变易雷响的地点,不仅写出了雷声飘忽不定的特点,而且还引出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漂泊生活的挂念。
诗经 ·国风
召南 · 殷其雷
振振:忠诚,老实。
雷声隐隐响隆隆,好像就在南山南。
为何离家去远方?不敢稍稍有闲暇。
雷声隐隐隆隆响,好像就在南山旁。
为何离家去远方,不敢稍稍暂休整。
诚实忠厚心上人,妻在家里盼你归。
雷声隐隐隆隆响,好像就在南山下。
为何离家去远方,不敢稍稍作停歇。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看到梅子落地,感慨青春易逝,于是希望心仪的男子能够抓紧时机向她求婚。诗中通过梅子数量的逐渐减少,暗示了时间的紧迫性和女子内心的焦急。同时,“求我庶士”等句也表达了女子对婚姻自主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期待。
诗经·国风
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xì,又读jì)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注释:
摽(biào):落下或抛掷。
有:语助词。
七:七成,表示多数。
庶士:众多未婚男子。
迨(dài):趁。
吉:吉日。
三:三成,表示剩余稀少。
今:现在,强调紧迫性。
顷筐:斜口浅筐。
塈(jì):拾取。
谓:开口约定或求婚。
翻译:
梅子纷纷落地来,树上还剩七成在。追求我的小伙子,不要错过好时机!
梅子纷纷落地来,枝头只剩三成在。追求我的小伙子,今天就是好时候!
梅子纷纷都落地,倾尽筐子将它取。追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来莫迟疑!

此诗写一位下层小吏日夜奔忙,疲于奔命,感叹命运不平。
字词解释:
召(shào)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召南指周朝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
嘒(huì):光亮微弱的样子。
三五:形容星星稀少。一说参三星,昴五星,指参昴。
肃肃:急忙赶路的样子。
宵征:夜间赶路。
征:行。
夙(sù)夜:早晚。
公:公事。寔(shí):“实”的异体字。是,此。
维:是。
参(shēn):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昴(mǎo):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柳星。
抱:古“抛”字。钱大昕《声类》:“抱,古抛字。《史记·三代世表》:‘抱之山中,山者养之。’《集解》:‘抱音普茅反’。”P.39衾(qīn):被子。裯(chóu):被单。犹:若,如,同。
参考翻译:
小小星星光朦胧,三三五五在东方。天还未亮就出发,从早到晚工作忙。只因命运不一样。
小小星星光朦胧,参星昴星在天上。天还未亮就出发,抛开温暖被和帐。只因命运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