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一座城市083】北京啊北京,张自忠旧居原来在这里
作者/沈 学 印 主播/河清海晏
这天在京城走街串巷,不知不觉逛到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张自忠路。随之想到了抗日将领张自忠。
于是,沿着这条用民族英雄冠名的道路去寻找张自忠住过的地方。走过“清政府陆军部和海军部所在地”(原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也是袁世凯及段祺瑞的执政府)、"和敬公主府″和″欧阳予倩故居″后,看了看手中导航已经到了目的地。但身边却是两扇漆黑的大铁门,门的墙面上挂有一块自上而下约两米来长的铜板黑字的牌子,上面写着“北京市自忠小学”。为了确认导航位置的真实性,我又返回隔壁的邮政局问了工作人员,他们说,这个小学里确实有张自忠旧居,你可按铁门旁的电子铃联系校内人员。待我又回校门按此操作了两下,果然有人打开大铁门,并确切的告诉我,这里就是张自忠旧居,也在校园里,但没有对外开放过,说完就匆匆关上大铁门。
无奈,我只好在那块上面写着“北京市自忠小学”的校牌子前拍了一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来过张自忠旧居了。
这时,我似乎觉得在这条道路上,总有一段忠魂在回响。那不是青砖黛瓦的私语,是张自忠路刻进现今街名的赤诚,永久地成为中轴线旁的精神坐标。不知现在的府右街老墙里,是否还记得1934年那个修缮院落的身影,他便是张自忠。
那是在北洋旧宅的破败里,张自忠用简朴勾勒出家的模样,连地板还未铺好就已觉得十分满足,书房的灯火更是映照29军抗日决策的筹谋。后来这里成为自忠小学,东院卧室陈设依旧,西院书房墨迹尚存,瞩物思人的情感在朗朗的书声中愈发清晰。
我坐过5号线地铁,走过张自忠路站的出口,那里有风掠过张自忠的半身铜像,戎装肃穆,眉眼向前,对着中轴线的方向。孩童绕像向他稚嫩发问,老吧北京念叨历史的沧桑,似乎都在诉说,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盟军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永在这里,从未走远。他在信中写的"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早已化作这条路的英魂,与中轴线文脉共生;自忠小学的校训"立志有为 自忠报国",是他遗嘱里"献财产于福利事业"的延续;自忠路的和谐安宁,是他"死得光荣,良心平安"的慰藉期许。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殉国时年仅49岁。
1940年毛主席亲自为张自忠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延安各界人士1000余人为张自忠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1946年6月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致函北平市市长熊斌,提议变更街道名称以纪念张自忠等抗日英烈。1947年3月13日由北平市市长何思源签发政府公报,将铁狮子胡同改称“张自忠路”。此后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均有张自忠路设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9月张自忠的名字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当年,周恩来曾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更把张自忠"尽忠报国"的底色,染进张自忠路的绿荫中,定格在北京城的风骨里!!!
(2025年10月21日于北京市北京站东街地铁站汉庭酒店980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