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万里长城 金山独秀
作者: 清 泉
金山岭长城,不仅令人惊叹,更让人为之倾倒,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最好诠释。金山岭长城,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更是一处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所在。金山岭长城,华美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文化遗产交相辉映,为世人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爱唱《金山岭长城》歌
金山之巅 云雾缭绕间
长城蜿蜒 岁月刻痕深
烽火连天古战场 英雄泪满襟
壮志凌云 豪情映乾坤
金山岭上长城长
风雨千年傲骨扬
龙腾虎跃山河壮
铁血丹心谱华章
青砖石瓦 历史见证者
烽火戏诸侯 往事如烟散
战鼓声声催人急 金戈铁马行
边关烽火连天际 壮士不归心
月照长城影婆娑 寒风凛冽过
思君不见倍思亲 泪湿战袍透
遥望故园烟火起 归心似箭急
愿得此生无战事 共赏长城美
长城永固 山河无恙
愿我华夏 盛世安康
金山岭上风云变
长城故事传干秋

金山岭长城简介
位于河北省滦平县,是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始建于1368年,由徐达主持修建,1567年戚继光续建,以敌楼密集、建筑精美著称,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金山岭长城横跨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区交界处,距北京市区约130公里,全长约15公里,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主持初建;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与谭纶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续建和改建,形成复杂防御体系。1980年被重新发现,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完成保护修缮。
金山岭长城以军事防御功能完善、建筑艺术精湛闻名,核心特点包括:密集敌楼:沿线分布158座敌楼和战台,平均间距不足200米,部分仅50米,形成交叉火力网。

金山岭 “三绝”景观
障墙:陡峭山坡上的阶梯式短墙,为士兵提供掩体。
文字砖墙:500余米城墙砖刻有烧
制年代和部队番号(如“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用于质量追溯。
挡马石与麒麟影壁墙:阻挡骑兵的设施及装饰性浮雕。设计细节:城墙高7米,下宽6米,上宽5米;马道设排水沟和吐水嘴,兼具排水与防御功能;空心敌楼分上下两层,可驻兵储粮。

三绝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军事与工程价值:三绝体现了戚继光“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思想,障墙强化防御,文字砖记录军事管理,麒麟影壁融合艺术与实用,共同构成长城最复杂的防御体系。
文化遗产地位:金山岭长城因三绝的独特性,于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现代影响:三绝成为摄影与研学热点,障墙和文字砖墙保存完好,麒麟影壁虽因坍塌需云梯登临,但仍吸引全球游客,彰显长城作为中华文化符号的纽带作用。

金山岭风景独秀
当晨曦的第一缕光,吻上金山岭的砖石,历史的长卷在霞色中徐徐铺展,每一块青瓦都藏着千年的低语。金山岭长城蜿蜒如龙脊,盘旋群峰之间,敌楼似星辰,散落云海边缘,诉说着戍边将士铁血铸就的家国情怀。这里是时光雕刻的艺术馆——67座形态各异的箭楼,像凝固的音乐符号,麒麟影壁上的纹路,流淌着匠人的心跳声。在将军楼的观景台极目远眺:秋阳为层林镀金,冬雪给隘口披银,四季更迭间,尽显华夏文明的壮美诗行。沿野径拾级而上,触摸被岁月磨光的台阶,就像翻阅泛黄史册,每道裂痕都是时间刻下的英雄勋章与文明密码。万里独秀的美誉,绝非虚传!当夕阳穿透箭窗孔洞,洒下金色琴弦,连残缺的城垣都在演奏永恒的生命乐章。

这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的巅峰之作,更是用石头写成的史诗巨著——每个转角的风景,都有故事等待破译解读。若说八达岭是恢弘交响曲的主旋律,那金山岭便是细腻的小夜曲变奏版,以独特韵律,诠释何谓真正的东方美学。从后川口的原始风貌,到仙女楼的摄影圣地,这段十公里长的时空隧道里,处处可见自然与人力的完美和鸣之音。看!挡马墙上斑驳的光影,正在讲述戚继光大帅的故事;库房楼里的陈设,还保留着明代军营的生活气息呢!站在最高处的东五眼楼上俯瞰大地,顿觉人类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正是这渺小存在,创造了如此震撼的世界奇迹啊!

这里的秋天,自带诗意滤镜:粉白相间的杏花瓣,飘落在古老的石阶,恍若穿越回了那个烽火戏诸侯,却也浪漫的时代...别看它现在静默无言,当年可是抵御外侮的重要屏帐,那些沉默不语的炮眼,至今仍在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全感。
如果把中国比作一条腾飞的巨龙的话,那么位于河北承德的这座雄关,无疑就是镶嵌在其背部的璀璨明珠啦你知道吗?就连登上月球,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份荣耀背后,凝聚了多少无名工匠的心血汗水,可想而知了吧……

惊险的敌楼
金山岭长城的敌楼是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背景与军事策略紧密相关。全长约10.5公里,西起龙岭口(或古北口),东至望京楼,沿线共设敌楼67座、关隘5处及烽燧了座。其军事防御体系完善,敌楼间距一般为50-100米,部分不足60米,多数为双层结构,便于驻兵与瞭望。
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镇守北疆时,主导了金山岭长城的修建与加固工程。他通过增加敌楼数量、优化防御布局,将这里建设成为万里长城上构筑最复杂、楼台最密集的段落。这种军事建筑风格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典范。 黑楼是金山岭长城中极具代表性的敌楼,采用立体防御体系:地下设隐蔽暗道连接二楼和三楼。待领取各层可形成梯次阻击,配合周边敌楼构成严密的战术网络。这种设计体现了明代军事建筑的空间布局智慧。

金山岭长城敌楼内部有哪几种形状?主要有田字形、日字形、川字形和井字形四种形状,这些设计基于军事功能需求,用于优化空间布局和防御效率。
田字形:内部空间被划分为多个矩形区域,形
似“田”字布局。这种设计便于分区驻兵和存储物资,增强防御灵活性。
日字形:由两个并列的长方形空间组成,形似“日”字。适用于狭长地形,优化瞭望和射击视野。

川字形:内部为三个纵向排列的通道或房间,形似“川”字。利于快速调动兵力,减少内部阻碍。
井字形:中心区域被十字形隔断分割,形成井字格局。常见于大型敌楼,提供多方向防御支撑。
金山岭伴随着游客的到来而点燃人间烟火,长城依然静卧,人间却已沸腾。也许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座长城,寻梦金山岭,兴衰几许,不必那样纠结,很努力地生活,很努力地攀登,或许这才是金山岭长城如今人间烟火气息浓炙、灿然的原因吧。从砖垛口登临,举目可见大青砖铺地,沿山势而上的城墙,像一路召唤的神启。梯形台阶,起起落落,俯仰皆美。墙外山岭纵横,沟谷深杳,种类繁多的野草山花,茂密丛生的灌木乔木,构成一幅巨大的风景油画。

最有代表性的敌楼。砖垛口西行,直冲卧虎岭,是京畿重地古北口重要的守卫之所,这一段是金山岭的西段,没有经过后人修葺,最有古长城原汁原味的风貌;砖垛口东行,是游人游览的最佳路线,中断道路经过修葺,顺台阶而上,站在西梁砖垛楼的楼口,极目向东远眺,看到长城经三岔口分别向左向右延伸。向右蜿蜒往山顶爬去的是“主城墙”,高处的敌楼就是作为指挥所的将军楼;左拐向山下而去的叫作“支墙”。我不禁感慨金山岭长城防御体系的精妙绝伦。位于高处的将军楼(库房楼)确保敌我态势尽收眼底,可以兼顾东西两翼,在没有远程火炮的冷兵器时代,是指挥所的绝佳位置。它位于砖垛口与沙岭口的制高点,周围有:烽燧、支墙、拦马墙、障墙和坞墙,可谓是壁垒森严。专家称其为明长城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敌楼”。登楼向北眺望,金山岭长城防御体系的精华尽收眼底,远处两个烽火台矗立在沿长城向北伸出的两座山梁的顶端,是当年传递军情的地方,一旦有敌人,马上点烟火报警,及时发出信号。起到最早发现来敌,通报敌情的作用。

将军楼的三道防线。顺着山脊由上延伸到山脚下的这段长城,是建在长城外的一道城墙,叫支墙,守城士兵在此扼守,两侧设有炮台、战台,支墙西侧垛口墙与砖垛关一带的长城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半包围圈,用来夹击入侵砖垛关的敌人;有敌人来犯,首先进行阻截,一旦抵挡不支,士兵可用支墙做掩护,边战边撤,牵制敌人,延缓敌兵进度。因为支墙直通将军楼,调动兵力出入便捷。支墙是将军楼的第一道防线,是金山岭长城独有的建筑。
在将军楼外侧50 米远的山腰上,有道用石块砌成的墙,高3 米,宽1 米,长200 米,叫“挡马墙”,好似现在修的拦水大坝,彪悍的骑兵在挡马墙前,会威风顿挫。这是将军楼的第二道防线。

在将军楼两边的长城上分布着一座座炮台。想想当年铁炮林立,威风大震,令敌人闻风丧胆,也是荣耀倍生!
我们在通往将军楼的阶梯上,看到9 道短墙,墙上都有瞭望孔和射击孔,高约2.5 米,占阶梯宽度的三分之二,这是障墙。每道障墙远近不一,后面都有士兵活动的空间。敌人一旦攻上城墙,在障墙的掩护下,守军边打边撤,撤入敌楼,也可凭借障墙,利用射击孔打击敌人,直至赶走敌人。障墙是将军楼的第三道防线,被长城学家称为“长城上的长城”,为金山岭长城所特有。

登上鼎鼎大名的将军楼, 会发现这里的气派:南北宽9.6 米, 东西长10.3 米,该楼是砖石结构的两层敌楼, 楼基由条石垒砌, 建筑工艺确属一流, 据说每块砖约重12 公斤。南北三道通拱, 中央有六个小的拱券门相互连通, 楼梯条石铺就通向二层楼橹,上建铺房为砖仿木结构。经几百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在将军楼外侧的敌楼脚下,筑有半月形的围墙,叫坞墙,人们起了很多形象的名字——月墙、月城、重墙等。长15 米、高2 米的坞墙, 顶端有垛口, 墙壁上布满射击孔。如果敌人一旦冲上拦马墙,守城士兵就凭借坞墙射击堵截。倘若敌人再登上坞墙,守城士兵便会与敌人短兵相接。而将军楼上的士兵, 则可以凭借敌楼上的箭窗、垛口,打击逼近的敌军了,坞墙是将军楼的第四道防线。

万里长城万里长,唯独此处一间房,将军楼就是因这所房屋而得名。青砖青瓦,木梁木柱,长6.4 米,宽4 米,高1.9 米,其形状与我国北方的民居一模一样,它与房前的长城建于同一时代,是珍贵的文物建筑。据考证,此楼为前线指挥官办公和住宿的地方。专家对附近三个关隘进行实地考察,也发现过类似的房屋遗址,从位置看应该是每一段的军事指挥所,但只有这间保存最完好。将军楼是戚继光主持修建的最早的7 座敌楼之一。再联系到此处防卫如此严密,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推测,这间房子应该是前线指挥官戚继光办公和住宿的地方,还可能接待过朝廷来此视察的军政要员。
抚摸金山岭长城上那颓废的城砖,努力地在长城中找寻历史,在历史中感怀长城,仿佛看到了群雄争霸的金戈铁马,看到了远古将士们的弓矛箭铳,看到了长城堞楼中袅袅升腾的烽火狼烟,却不知道这里是否依然游荡着那被统治者强制修筑长城所有劳累致死的冤魂,是否曾风干过孟姜女那千年让人吟叹的泪水?秦始皇、朱元璋等一个个帝王都走远了,能诠释他们背影的,就是这条曾经倾力修筑的盘盘绕绕的长城……

站在这斑驳的青砖城墙之上,颇有指点江山的豪迈。多么艰难的行走,在这里都是那样渺小而微茫。任何空洞的慨叹,与这苍茫群山、厚重砖墙相比,都是一种肤浅,而热爱生活,珍重生命,却是在这长路登攀中越来越深切的感悟。
咏金山岭长城
云横古堞入穹苍
金岭蜿蜒似卧龙
烽火千年消旧梦
残垣犹诉世沧桑
叠嶂秋风吹石冷
关山落日染霞红
登临绝顶豪情涌
不负人间此段雄
云横古堞入穹苍:翻滚的云雾缭绕在古老的城墙垛口之间,直冲向广阔的天空。这景象真是壮观极了,让人一眼就被吸引住。

金岭蜿蜒似卧龙:金山岭长城啊,它的城墙就像一条沉睡的巨龙,在山脊上蜿蜒盘旋,仿佛随时会腾空而起,气势非凡。
烽火千年消旧梦:历史上的狼烟烽火早已经熄灭了,那些过去的硝烟与战争的记忆,现在都化作了缥缈的旧梦。我们这些后人,看到这儿,心里难免会生出些感慨。
残垣犹诉世沧桑:即便只剩下断壁残垣,它们依然无声地讲述着世间的巨大变迁和历史的厚重感。每一块砖石,都藏着故事呢。

叠嶂秋风吹石冷:重重叠叠的山峦,秋风呼啸而过,吹得城墙上的石头都冰凉彻骨。这风声,好像在低语着什么。
关山落日染霞红:夕阳西下,余晖洒满了边关的山峦,将天空和远山都染成了绚丽的红色。那画面美得让人心醉,有点不真实感。
登临绝顶豪情涌:登上长城最高的山顶,胸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豪迈的情绪。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简直想放声高歌!
不负人间此段雄:面对这雄伟壮丽的长城,觉得人生中能有此一番经历,绝不辜负这人间独有的壮美与豪情。我们能站在这里,真是太幸运了。
金山岭长城以其“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的壮美景观闻名,四季皆景:春日杏花如雪覆城墙,秋日层林尽染映雄关,冬日银装素裹显苍茫,夏日云雾缭绕似仙境。砖瓦低语千年事,山风绘就万里诗。我看到了金山岭秋之绚烂,红叶与长城相映,晨光金黄、晚霞蜜糖,如“斑斓秋色裹巨龙城垣,天地辽阔心自宽”。金山岭上,长城矗立,诉说千年秘密。登临之巅,历史厚重与自然壮美交织,豪情自涌。风过长城低语传说,一步一景踏历史脉络……
2025.11.2.金山岭长城

宗克穷,1967年生,中共党员,现已退休。曾任第六师五家渠市文明办主任,五家渠市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兼职第三、四届提案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在职行政管理研究生、高级政工师,新疆、兵团摄影家协会会员。现在他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诗词、歌词、摄影创作方面。目前由他创作的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歌词已有30余首,代表作有《啊延安》,古体和近现代诗300余首,代表作有组诗《昆仑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