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龙五人姬常生先生千古
文/丁学文荣誉总社长
知君抱恙苦经年,问讯中秋祝早痊。
欲励重阳桃李硕,何如教案烛光贤。
谁凭讣告推生死?愿赴昆仑汲玉泉。
不尽哀思龙五泪,忽闻鹤咏彩云天。
2025.10.28
白话韵文:
知道你病骨抗争几多年,
中秋节问候盼你早康安。
本想着重阳激励招生事,
常思量烛光摇曳教案前。
我拒绝一贴讣告断生死,
我愿拿长生圣水赎你还。
龙五人泪雨难言哀思痛,
似恍见鹤咏新诗彩云天。
赏析者 佚名(特邀评论员)
丁老师的这首悼念诗,以质朴深沉的笔调,抒发了对龙风第五文学总社同仁姬常生先生的深切悼念。全篇紧扣具体事象,在现实细节与诗性升华间构建出真挚动人的情感世界。
首联“知君抱恙苦经年,问讯中秋祝早痊”,以纪实笔法展开追思。“苦经年”三字既指逝者多年缠绵病榻,更暗含多次抢救和带病坚守教学岗位的艰难历程。作者多次问讯和中秋祝福终无回应的细节,为后文突闻噩耗埋下伏笔,平淡叙述中暗涌着不祥的预感。
颔联“欲励重阳桃李硕,何如教案烛光贤”,将悼念与姬常生先生的未竟事业紧密相联。”励”,为激励和鞭策,“桃李硕”,桃李指招生成果,既应和重阳时节,更暗喻龙五总社十五个分社的招生大业;“教案烛光”则定格了姬常生伏案工作的经典画面。这两句在时令与工作的交织中,展现了一位文教工作者生命最后的牵挂,读来令人泪目。
颈联“谁凭讣告推生死?愿赴昆仑汲玉泉”,迸发出强烈的情感张力。前句以反诘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噩耗的强烈抗拒,后句借昆仑玉泉的神话意象,抒写愿以仙泉赎回战友生命的痴想。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祈愿,将悲怆之情推向高潮。
尾联“不尽哀思龙五泪,忽闻鹤咏彩云天”,在集体哀思中寻求精神慰藉。“龙五泪”三个字,集中概括了龙五总社全体师生为失去姬常生这样的好领导、好教官、好同事的集体悲痛。结句化用丁令威化鹤典故,将彩云间的鹤鸣视为逝者精神的长存,并于沉重之中开辟出澄明之境。
此诗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教学工作意象(桃李、教案)与传统诗语(昆仑、化鹤)自然融合,在记录真实事件的同时完成诗性超越。对微信问讯、电话未接等现代生活细节的诗化概括,为旧体诗注入了当代生命力,特别适合诗词初学者借鉴学习——它示范了如何将切身经历转化为隽永诗行。
至于后面的白话文,即是本七律的译文,又是再创作。文白呼应,一缩一扩,相得益彰,有助于对七律正文的理解,亦属锦上添花,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