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梅韵,笔底诗魂
作者:张忠信
当我的目光触碰到那幅梅花图的瞬间,便被牢牢牵住,再难移开。枝头的梅花肆意绽放,红瓣似烈烈燃烧的火焰,在墨色枝干的衬托下,更显明艳动人,灼灼生辉 。恍惚间,我仿佛嗅到了在凛冽寒风中飘散而来的一缕清幽梅香,那香气丝丝缕缕,萦绕心间。
这哪里仅仅是一幅画中的梅花,分明是倔强不屈的生命在冰天雪地中傲然昂首。它是无声却又震耳欲聋的宣言,书写在冬日洁白的宣纸上,向世间展示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王镇虎先生以毛体书法题写的《卜算子·咏梅》与这画相得益彰。其笔下的字笔走龙蛇,气势奔放豪迈,仿佛带着无尽的力量。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字句,好似挟着风雷滚滚而过纸面,与画中梅花相互呼应,让整首词的意境与梅花的神韵完美融合。
仔细端详书法,飞白之处恰似雪光闪烁,给人以清冷高洁之感;转折之间又暗藏劲骨,彰显出坚韧不拔的力量。刚柔并济之间,恰似毛泽东原词中所蕴含的那种孤傲却不失温情、凛冽中尽显生机的独特诗意。整幅作品,画是诗的风骨,支撑起词中的傲然气节;书为诗的灵魂,赋予其灵动的精神内涵,三者相互交融,毫无违和感,浑然天成。
站在这幅作品前,我不禁浮想联翩,仿佛看见一位艺术家在寒夜中挥毫泼墨。他心随笔动,满腔的情感都寄托在梅枝之上,将千年传承的文人风骨与时代精神熔炼于这一方纸墨之间。这绝非简单的题画之举,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刻对话。毛泽东的词意、传统的梅魂、毛体书法的豪情,在这一纸之上悄然相遇,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而后静静燃烧,散发出永恒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个驻足欣赏的人。
编辑:张忠信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