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为视障老友点亮银龄智能生活侧记
(梁卫国 晏惠玲 报道)
11月4日上午,羊城笼罩在濛濛雨雾中,寒意渐浓。但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青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却灯火融融、暖意涌动。20名视障老友在志愿者“一对一”的搀扶下陆续入座,一场专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智能手机操作实用课程(基础篇)在此温情启幕。指尖摸索间,他们以坚韧为眼,在数字世界里探寻光亮;耐心陪伴中,志愿者用善意搭桥,让“数字鸿沟”化作温情坦途。
“活到老,学到老,健康老年化”——本次活动以这句温暖的理念为核心,分为“新机实操”与“防诈护航”两大板块。作为海珠区社会组织微公益创投项目,“老友新‘机’会——点亮银龄智能生活”由海珠区民政局主办、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承办、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具体实施,精准聚焦60岁及以上孤寡、独居、空巢及残疾老人的“数字困境”,用专业服务为银龄生活注入新时代活力。
活动现场,中等身材、身着白色衣的视障讲师刘老师,通过扩音器传递着热忱与专业。“大家先找到手机右侧的电源键,长按三秒就能开机,读屏软件会自动播报哦!”他一边清晰讲解,一边伸手示范按键力度,从无障碍功能的原理科普,到主流手机读屏APP的安装调试,再到全屏导航、语音拨号等实用操作,每一个步骤都拆解到极致。遇到学员疑惑,他便俯下身,让学员的手触摸自己的指尖,感受操作节奏,“慢慢来,咱们多试几次,你一定能记住”的鼓励声,如春雨般滋润着在场每个人的心田。
志愿者们更是全程躬身相伴,用耐心与细心诠释着奉献的意义。他们半蹲在学员身旁,声音放得轻柔舒缓,手把手引导视障老友触摸屏幕图标,反复讲解操作逻辑:“阿姨,向左滑动屏幕,就能找到微信图标了”“叔叔,双击这个绿色按钮,就能接通电话啦”。遇到记忆力稍弱的学员,志愿者们便不厌其烦地重复演示,强化触摸识别。手指酸了便搓搓手继续,声音哑了便喝口水坚持,他们用行动践行着“1+1+N”服务体系的初心——1名讲师牵头、1名志愿者结对、N种方式助力,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在“一对一”指导中稳步前行。
视障老朋友们的学习热情,更让人动容。60多岁的邓姨鼻尖几乎贴近屏幕,手指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缓缓滑动,每完成一个操作便露出孩童般的笑容。遇到复杂步骤,她便轻声念叨操作要领,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有学员手指微微颤抖,却始终紧紧握着手机不肯放下;有学员记错步骤后略显沮丧,却在志愿者的鼓励下立刻重振精神。课堂上,读屏软件的播报声、志愿者的讲解声、学员们的交流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动人的学习乐章。
当江南中街派出所的干警带来反诈知识分享,指导大家安装反诈中心APP、关注反诈公众号时,老朋友们更是听得格外认真,纷纷主动要求志愿者协助操作,用学到的技能为财产安全筑起“防护墙”。
结业时刻,邓姨手捧结业证书,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以前总觉得手机是年轻人的东西,没想到我也能学会用微信视频、网上挂号,真是太感谢志愿者们了!”现场的老朋友们纷纷点头附和,大家互相交流着学习心得,分享着用手机联系家人、查询信息的喜悦,笑容里满是成就感与幸福感。这份看不见程序的数字世界,因志愿者的善意与老人们的坚持,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据悉,课后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还将通过线上学习群持续为学员答疑解惑,组建“银龄互助小组”鼓励大家结对练习,真正实现“离堂不离学”。“我们将持续开展此类富有温度、贴近民生的惠民活动,用系统化教学与社交赋能,让老人们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切实提升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协会服务总队长覃朝晖的话语,道出了公益服务的初心。
雨雾渐散,暖意留存。这场跨越“数字鸿沟”的爱心之约,不仅让视障老朋友们掌握了实用技能,更感受到了社区的关怀与社会的温暖。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公益的力量,志愿者们用诲人不倦的坚守传递着人间温情,视障老朋友们用老有所学的执着书写着生命精彩。看不见的程序里,是善意的编码;看得见的笑容中,是幸福的绽放——这份双向奔赴的美好,正在岭南大地不断传递。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