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一座城市090】北京啊北京,“正阳门”和“箭楼”那个是先建的?
作家/沈 学 印 主播/河清海晏
来过北京的人,都去过“大栅栏”。
因此,人们把“大栅栏”叫“前门”。
其实,“前门”只是一个区域,范围包括“正阳门”和“大栅栏”等。
“前门”大街是北京商业街之一,位居中轴线,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从“大栅栏”中轴线往北,依次是箭楼、正阳门、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故宫、端门、午门、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承光门、神武门、景山、万宁桥、钟鼓楼等。
“前门”是“正阳门”城楼的俗称,元代称“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既是礼仪之门,也是行政门户,更是皇帝龙车出入祭天阅兵等重大典礼的必经之门,皇权威严,又称“国门”。
“前门”由原箭楼和城楼及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被分割成两部分,即正阳门和箭楼。所箭楼就是“前门”的一部分。人们通说的“大前门”、“前门楼子”说的就是正阳门箭楼。
“箭楼”位于正阳门城楼南侧,是北京最高大的箭楼,为砖砌堡垒式建筑,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属纯军事防御建筑,楼体设多层箭窗,用于战时瞭望敌情、架设武器、抵御攻城敌军,是保卫京师内城的重要防御工事。
应当说,“正阳门”先于“箭楼”建成。
“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当时是将元大都城墙南移一公里后,在原丽正门(后改称正阳门)的位置上重建的。
“箭楼”则是在明正统四年(1439年),为加强京师防御,在京师各城门外添建箭楼时建成的。
因此,“正阳门”先于“箭楼”早20年建成。
正阳门城楼与正阳门箭楼从建成的那天起,一直就是老北京的象征。1915年改建后便成为北京人的游览场所。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此举行过盛大入城式。
正阳门城楼与正阳门箭楼分别于1990年1月21日和1991年6月29日首次做为旅游景点正式对公众开放。2024年12月26日经过修缮保护后更是以焕然一新的姿态重新面向全社会公众开放。
看过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就会知道那时俗称的“前门”,就是老北京内城正门的“正阳门”,这里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各种人物汇聚的地方,附近的酒馆便是形形色色三教九流人物的交流场所,他们在这里谈论各种话题,从家长里短到国家大事无话不谈,论说天地。
总之,对老北京人而言,“前门楼子”已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记忆和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尽管“正阳门”在历史上有过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至今仍是北京的一座地标建筑,让北京的老百姓耳熟能详,今生难忘。
我离开“正阳门”时,一曲《前门情思大碗茶》飘入耳中:“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儿叫,伴随他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
(2025年10月28日于北京市北京站东街地铁站汉庭酒店980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