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南疆线上的“铁军”传奇
王兆衡
铁道兵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她所创建的丰功伟绩,足以彪柄青史。她是一支被共和国和亿万人民赞誉称道的铁军!

在这支声名显赫的队伍里,有一个叫“铁军”的连长,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担当,在铁五师南疆线新管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
数十年后的今天,当年的故事仍被战友们津津乐道。每当各地举办的新管处战友联谊聚会,只要有他出现,就犹如一道彩虹的光环,总被战友簇拥着,争先恐后与其照相,甚至成为军嫂们及铁二代“追星”的偶像……
李铁军,红军后代,祖籍江西,生长于武汉。1968年参军入伍时身高1米75,年仅16岁还是个青葱少年。新兵整训结束后。奔赴越南,参加援越抗美斗争。他服役于铁道兵13师63团8连,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部队回国后到襄北五七干校农场,干了二年多庄稼活。养牛喂马赶马车,插秧挑谷割麦子,样样农活都会干。1971年提升排长。1972年部队调往北京修沙通线。1974年被推荐上了长沙铁道学院。
1977年大学毕业回到铁13师,任师作训科参谋,教导队教员。
1978年调南疆线新管处,先后任机务一连连长。机辆营副营长。铁五师新兵团团长。
荣立三等功和获越南民主共和国颁发的独立、自由、幸福徽章。
1984年铁道兵撤销,结束了奋斗16年的军旅生涯,32岁黯然遗憾转业。

(在桂林新兵训练时照)
一、临危受命挑重担,空手夺枪传美名
人的一生总是伴有许多的变数和充满戏剧性。大学毕业回到老部队,被任命为师作训科参谋,教导队教官的李铁军,正施展着才华,干得风生水起。
1978年元旦过后,兵部因其所学铁道运输专业,遂将其与另3名毕业生,一并调入急需人才的南疆线新管处。
接到调令的李铁军,刚刚过完1978年元旦,便从北京密云十三师驻地,依依不舍地告别老部队,告别甘苦与共十年的战友,带着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神秘新疆向往之心,风尘仆仆奔赴南疆铁路。
报到后的一个星期左右吧,新管处发生了一件行车大事故:从吐鲁番开往鱼尔沟的一趟货车,因两个水泵故障无法向锅炉注水,被迫停在离鱼尔沟站仅一站之地的望布站并请求了救援。鱼尔沟站内正好有一等待的机车,调度命令该车立即出动。
请求救援的机车折腾鼓捣一番,水泵恢复了正常工作,司机认为救援机车不可能来得那么快,违反“已请求救援的列车,不得再行移动”…的规定。擅自闯入待救区间线路,在一处转弯的山包地段,双方发现对面来车,停车不及造成正面冲突,导致两台机车严重破损,机乘人员3死2伤的重大事故。
刚到调度所报道的李铁军还没有分配具体岗位,就被处领导叫去谈话,要他去事故单位的机务一连代理连长。
以专业对口名义调来的四名大学生,三人留在了处机关,调度所。惟独李铁军干起了专业外的机务火车头,在学非所用的岗位上,“铁军”演译了一幕个性鲜活令人折服的精采剧目。
机务一连驻地鱼儿沟,除了连部是土坯房外,班排都是住的棉帐篷。事故发生后,连里主要干部被撤职,干部、战士、还有军职工,人心涣散、军纪松弛,睡懒觉、不出操,卫生脏乱差,帐篷里被子不叠,油腻的工作服随地乱扔,一股子汗臭、鞋袜臭的味道;喝酒打架时有发生,冷眼看去就不像是部队的样子…
临危受命,走马上任的这个代理连长,针对种种现状,从整肃军纪开始,早出操、晚点名,狠抓纪律,严禁喝酒闹事、搞卫生大扫除,开展班排争先评比,展开了连队全面整顿工作…
在整顿期间,由于他履新上任,还是个“代理”连长。战士们和个别干部都在冷眼旁观。一天,值班室向他反映,整备线给机车加水的地方,下水道排水不畅,轨道结冰,严重危及设备和人员安全,派去清理的人搞了半天也没有解决问题。听闻此事,他来到现场仔细查看后,二话不说脱去棉衣,只穿了件背心就跳下排水井,用镐头刨起冰来,旁边几个战士看到后,也赶紧抡起镐头干了起来。在铁军连长无声的带领下,很快冰面刨掉了、下水道疏通了,安全隐患消除了。战士们看在眼里,对这个代理连长佩服赞赏之心由然而起。
有一件事惊心动魄:一个叫“a巴”的维族随军职工,喝醉酒在院子里撒酒疯,强抢了站岗哨兵上着刺刀的步枪满院子乱舞,一会在这个帐篷刺一刀,一会儿又对着那个帐篷刺上一刀,险些刺中帐篷内正与战士谈话的二排长后背。有的战士还被他拿着枪追着满院子乱跑,围观的人群好心劝阻没有效果,事态严重,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接到报告,铁军连长立即赶来,大喝一声:“住手”!便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前去,行动之敏捷,出招之精妙,在众人还未反应过来的瞬间便制伏了醉汉,夺回了枪械。一场危机悄然化解…
经过这些事,他逐渐在干部战士心中树立了威信和权威。在全连干部战士的齐心努力下,连队局面焕然一新,当年就以崭新的面貌跨入新管处先进行列!
“铁军”连长不惧安危,空手夺枪,在战士中口口相传,逐渐演义成一段武功高强的侠客传奇。

胜利桥的冰天雪地
二、移师天山冰达坂,胜利桥站写华章
1978年夏季,随着南疆铁路铺轨的不断延伸,在艰难中翻越天山高坡地段后,顺利抵达绿州和静。西北指挥部下达命令,力争1979年8月1日前铺轨到达库尔勒(南疆铁路一期工程的终点)。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军节。
为缩短工程运输距离,确保铺架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机务一连奉命来到天山冰达坂的胜利桥站驻扎。
初到胜利桥,一切都是一张白纸。全靠自己动手、自力更生。一方面要完成繁重的运输任务,另一方面要白手起家:搭帐篷建营地、铺铁轨建临时机车整备线;打土坯垒土砖、砌食堂建连部。为保证安全过冬,抵御胜利桥冬季零下二十来度的严寒,土法上马,在帐篷门前砌风斗,在风斗内挖坑砌火炉,在帐篷中间挖沟,沟上铺盖铁板,修成炉火烟道,确保冬季防寒取暖,还在帐篷四周砌围墙,防风又保温。工作量大,全连大部份是机车乘务人员,劳动力严重不足。
在连队的管理上,“铁军”连长始终秉持言传身教,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每天和战士们一起苦干,开展劳动竞赛,在他身上根本没有一点高干子弟的“骄娇”之气,也没有一点身份架子,平易近人,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他每天打的土坯量,总是排在全连的前例。在他的带动下,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连四合院式的营地建设,院内还建起了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全连官兵军职工,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机务一连胜利桥站驻地)
他每天坚持巡视营房,检查卫生状况,巡视机车整备作业场,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1978年年底,胜利桥已是零下10度左右,冰天雪地。一台机车入库加煤上水,不巧的是抽水机突然故障,检查发现需更换电机,可连部仓库无此备件,从营部调配或去和静县城购置,最快也需七个来小时。此时机车锅炉已是最低水位线,司机心急火燎地跑到运转室报告:“注水器因水樻水位太少无法向锅炉供水”。险情就是命令!
铁军连长命令全连紧急集合,战士们拿着水桶脸盆来到机车旁的小溪,排成三路纵队,用接力传递方式,将水送至高达四米的机车水箱内。北风肆虐,天寒地冻,河水刺骨,时间紧急。
只见铁军连长挽起裤腿,带头站在冰冷刺骨的溪水中,一桶桶水经他的手传递到战友们的手中,不少战士的手心与水桶的铁提杆粘冻,撕去一层皮,衣裤被水打湿结成冰,鞋与地面冻结无法移步。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叫苦,经过近二个小时的拼搏,水箱内水位上升,水泵正常工作将水注入锅炉,避免了一起后果不堪设想的事故。

四十年后,笔者曾就此事询问“铁军”连长,在零下十几度的刺骨冰水中,你如何能坚持二个来小时,就不怕腿被冻坏吗?他不加思索,顺口答道:“当过铁道兵,天下没有吃不了的苦,经过军营淬火,生命中便有了坚强韧性”……
三、潜心学技实为用,莽撞驾车全处惊
“铁军”连长为人正直,低调谦虚,好学钻研,不懂就问,他是全连出了名的“机械迷”、“业务精”、“李大胆”。连里机械:汽车、推土机,抓煤吊车,发电机等,他都喜欢鼓捣,很快上手;不仅样样能实操,理论原理也从书本中搞得清清楚楚。他每月至少有一半左右的时间,跟车添乘,拜师学技,从检查到实作,一样不落,边看边琢磨,边问边摸索,资质聪惠,悟性极强,学习蒸汽机车驾驶技能,他在干中学,学中干……
79年春节期间,为完成南疆铁路建设项目,加快铺架进度,机务一连昼夜不停地将轨排往前方输送,在恶劣的环境和大强度的连续抢运中,不少司机、战士病倒,造成非战斗性减员,连队司机不够用了。
一天,又有一趟紧急物资列车要开行,调度命令:无论如何,次日早8时必须送达施工现场。军令如山!
完成任务是军人的天职。在派不出司机的情况下,“铁军”连长毅然上阵。一年多来的跟车学习,无数次的实操实练,他对驾驶机车颇有心得,每日里和机车摸爬滚打,业余时间读书自学,构造原理了然于心,完成好本趟任务他充满自信。挑选了两名最好的副司机,拉上列车就出发。

(李铁军在驾驶机车)
连队值班员出于安全考虑,随即将此事上报了处调度所,惊动了处领导。主管运输的副处长坐阵调度台,一路上每过一个车站要求“铁军”汇报运行情况,反复叮嘱谨慎驾驶,确保安全,直到平安扺达目的地。
这事发生后处里作出两项决定:
1,对“铁军”连长的违章行为给予全处通报批评,从今往后任何人不得无证驾驶机车,违者严惩。
2,为吸取此事教训,凡从事与行车相关的行政干部,必须学习岗位技能,经考试合格后发给资质证,从而在全处掀起了技术学习的热潮。
为检验“铁军”连长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处里专门组建了一个考试组,对其进行了一次专考。理论、规章、检查、操纵四项,“铁军”连长都取得良好以上成绩,一次过关,考取了驾驶证,成为名符其实的火车司机。

(李铁军考取的机车驾驶证)
关健时刻敢于担当,保证了任务的如期完成,受到处领导的赏识,又被提升为机辆营副营长。
真可谓:闯祸得福,双喜临门。
四、临危不惧三救人,生死关头勇立功
人生就是一本书,内容和精彩程度都是自已创造的。
1981年底,因“铁军”有过教导队教官的资历,被铁五师任命为新兵第六团团长,负责组织招兵和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
82年2月份,新兵训练的尾期,七个连队将近800名新兵,要在三天内完成手榴弹实弹投掷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上级领导再三叮嘱“任务要完成,安全要保障”。

(给新兵们做刺杀示范)
这位有着手榴弹投掷破63米大关的投掷能手“铁军”,面对领导,自信的拍着胸脯,“保证安全、圆满完成任务”。
手榴弹投掷场地,地处戈壁沙滩,开挖的掩体只能堆到半米高, 勉强算是一个简陋的掩体。为确保实弹投掷的安全,新兵团长“铁军”亲自上阵,全程现场监控实弹投掷。第一天顺利完成了投掷计划。意外发生在第二天和第三天,三名新兵因为心理负担大,投掷动作不到位,手榴弹意外脱手,掉落在掩体内外,发生险情,都被监投的“铁军”及时化解,没有造成意外事故。最危险的一次是:一名新战士将手榴弹掉落在掩体内正面的砂堆上,手榴弹弹头扎进了砂堆,滑落下的砂石将手榴弹掩埋只剩下手柄尾部,导火索呲呲冒着烟,说时迟那时快,“铁军”一把将新兵向后推倒,转身朝冒着烟的手榴弹扑过去,第一把没抓住,滑落下来的砂石再次将手榴弹掩埋,“铁军”冲着砂堆里冒烟的部位再次抓了一把,终于抓住了手榴弹,一个反手迅速将手榴弹投向掩体外。他人刚卧倒,手榴弹就炸响了,溅起来的砂石盖了“铁军”一身。看到新兵安然无恙,他掸了掸身上的尘土,欣慰的笑了。


(师领导检阅新兵训练成果)
鉴于“铁军”在突发意外的关键时刻,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机智沉着的三次排除险情,保护了战士的生命,避免了伤亡发生,铁五师通令为他记三等功一次。
五、油罐着火映红天,靠前指挥视等闲
1982年2月的一天,新兵训练接近尾声。晚上新管处机关球场放电影,23时左右即将散场时侯,不远的一处油罐存储地突然发生大火,猛烈燃烧的大火冲天而起,把夜空照得通红。
“铁军”团长与参谋张凤歧,迅速组织两个最近的新兵连赶往火灾现场,有锹的拿锹,没有锹的就拿脸盆、水桶,围绕着火的油罐,一锹锹沙,一盆盆土奋力朝着火的油罐泼洒。
“铁军”团长和参谋张凤岐始终靠前指挥,精准调动兵力,注意观察火势,掌握油罐动态,防止剧烈燃烧后的罐体异状,以防爆炸引发伤亡。战士所到之处,火势一寸寸后退。在新兵们血气方刚、冲劲十足的攻势下,大火很快被扑灭。

(南疆线上会开火车的铁道兵)
顾不上擦拭被烟火熏花的脸,新兵们欢呼雀跃地把脸盆、水桶扔向了天空…簇拥着他们的铁团长和张参谋,感谢三个月的朝夕相处,感谢军训的严苛磨砺,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蜕变。庆祝在与火的搏斗中,生死不惧,经受考验,胜利完成任务,为军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火光映照青春色彩,最美的风景是军人的冲锋!
六、真诚关爱显情怀,功亏一篑长自责
“铁军”爱兵有目共睹,和战士打成一片,战士都爱和他交心谈心,诉说平时不愿和外人说的事情,成为战士的“贴心人”。他对后进兵从不嫌弃,极尽全力帮助,使其增强信心,改正缺点。但也有“马失蹄”的深刻教训一一
大概是79年,“铁军”还在胜利桥当连长,有个新疆兵,聪明调皮,喜欢喝酒,就是自控力差。经常啊,一喝酒就和周边连队的这个那个打架闹事,造成很不好的影响,“铁军”找他谈了多次话,与他交朋友,用真诚感化他。“铁军”问:“你能不能改”?他说:“能改”。“铁军”就把他从班里面抽调身边,单独安排工作。
当时机库整备线清理煤渣的工作是由一个班来做的,他主动请求道:我把机库清理煤渣的工作包了,干不好,完不成任务,连长你处分我。于是“铁军”安排他去清理机库的煤灰炉渣。
他每天很早就去清理炉渣,机车炉渣排放没有准时,天冷遇水容易冻结,很难清理,他就早早去等,只要机车排放炉渣,他马上就清理掉,这个干法很见效,什么时候整备场都是干干净净的,就这样他一个人干了一个班的活,坚持了大半年。根据他改过自新的表现和工作实绩,在年终评奖时,“铁军”建议连里给他报请了三等功。过节一高兴,他又喝高了,于是…后面的事大家都能猜到。三等功的报告都已经报到处里,又给刷了下来,人也带着遗憾退伍回了家。

(40年后铁军连长重返南疆线,将汽车开上胜利桥站的轨道,回忆当年开火车的情景)
“铁军”连长在提起这一段往事时很是内疚。“如果稍微多关注他一点,多给他一些提醒和敲打,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哪怕再坚持半个月,一个月,三等功批下来,他会载誉回家荣归故里啊”……
三十多年后,“铁军”和他联系上了,电话那头的他痛哭流涕:“连长,我对不起你呀”!“辜负了你对我的期望”…
“铁军“对这个战士的帮教工作,虽说功亐一篑,由此他陷入深深的自责,折射出内心的善良和爱兵的情怀。
这个兵对连长的帮助关爱充满感激,也用自身的工作实绩回馈报答。虽说后来没有把控住,但多年后的电话里,他的痛哭流涕及“对不起”的内疚悔恨,不正反映出他对“铁军”发自肺腑的敬重之心吗?
1984年元月1月,数十万铁兵集结在火红的军旗之下,听候宣布铁道兵撤编的命令。那一刻,“铁军”和他的战友们仰望军旗,庄重地举起右手,向军旗致了最后一次的军礼!泪眼婆娑,抽泣无声…
军营是无数战友的共同理想与追求,是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与“绝恋”。
“虽然艰辛,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虽然远去,我还是会寻找那片远方的梦境”!
“真心感谢父母为我起了“铁军”这么响亮的名字,使我的一生与铁道兵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军队改革撤编,铁道兵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而我却是永远的“铁军”!

(胜利桥机务一连铁军的两位军工战友,左潘良才,右作者王兆衡)
(本文中的资料、素材、由铁军连长提供,图片下载铁军连长的美篇。部分细节根据原机务一连江腾、龙廷成、王克俭、彭作华、张世贵等几位战友口述整理,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025年11月5日写于襄阳在水一方
责编:槛外人 2025-11-7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