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手机视频里偶然看到铁岭柴河水库的视频,如获至宝、欣喜异常,并情动于衷,连看了好几遍,又截了图片。
铁岭柴河水库为什么让我如此动情?因为有我当年跟老干部的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铁岭经济开发区一所农村中学调入铁岭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做文秘工作。那时,老干部都在六七十岁左右,身体尚好,精力充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其中,钓鱼活动最受老干部欢迎,在活动中心十多个协会中,钓鱼协会人数最多,近70人。每年从5月到9月要组织十多次钓鱼活动,而柴河水库水面大,鱼又多,当然是首选。我作为活动中心秘书科工作人员,参加钓鱼活动时只负责拍照,做文字记录,因此很轻松。清晨的柴河水库,微风徐徐、水波荡漾,空气格外清新,确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感觉。
老干部们找到了各自认为合适的钓位后,摆摊,取鱼竿,栓钩,上鱼饵,甩竿,放线……一阵忙乱之后,都静静地等着鱼咬钩。开始一阵儿很平静,“老渔翁们”置身在山水之间,呼吸着负氧离子,欣赏着红日跃出水面的美景。突然,一把海竿的玲响了,平静便被打破。“赶紧收线!上鱼了!”“我来帮你。”说话间,一条十多斤的鲢鱼蹦跳着浮出水面,一阵吵嚷之后,鱼被装进网库里。这种平静而耐心地等待和兴奋忙乱的场景,在不断重复着。我端着照相机哪热闹往哪去,捕捉了很多精彩的瞬间。印象最深的是,钓鱼协会会长陶令飞(铁岭市公安局原局长)戴了个硕大的草帽,肩膀上搭了一条白毛巾,坐在自带的折叠椅子上,神态安详地看着水中的鱼漂。我轻轻地走到他的身旁,小声说,“陶会长把好钓位都让给了老同志,您在这个钓位哪有鱼可钓啊!”他朝我笑了笑说,“钓鱼得有一个好心态,甭管谁钓上来都要高兴,所以,这一天下来就有好多高兴的时候,如果只想着自己钓上鱼,那就糟了,钓不上来光憋气窝火了,哪还有乐了?你说是不是?”我心想,“不愧是老领导啊!连钓鱼都有境界。”此时,他正前方的水面上有一道霞光在跳跃着,我赶紧调焦,按下了快门。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去太阳神照相馆洗印了出来,当我把这张照片拿给陶会长的时候,陶会长笑得像孩子似的,一个劲儿地夸我照得好。
在风景秀丽的柴河水库边,老同志寄情山水,甩竿提钩,收线换饵,都显得格外高兴。而其中最活跃的是德万才。他很少坐着,常常是腰板拔得蹦直,神态自若地举着一把手竿。那形象实在好看,有一次我把他这一情景照了下来,幸好那张照片老人家一直保存着,并放到我撰写出版的《在共和国功臣身边》一本书里。
我曾经研究过德万才腰板儿直的问题,最初的答案是,他是一位1948年参加革命的老兵,跟着共产党从北打到南,又第一批入朝参战,长期的战争生活炼就了一付铁脚板和好腰板儿。后来我又有新的发现和认识,他心里干净,用他自己的话说,一辈子没做过亏心事。德万才真是一位心里干净、令人佩服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钓鱼活动时,他有时把老伴儿带上一起钓,让老伴儿也散散心。但凡是比赛时,他就来了认真劲儿,老伴儿钓的鱼绝不能放到他的鱼库里给他凑成绩。工作人员在称量他钓的鱼时,他一本正经地作说明。一次,我就亲眼看到了这一幕。光明正大,才能顶天立地,这样的人腰就不会弯吧。
曾经做过新华社记者的任庆元对我印象极好,平时交往也多,对我指导和帮助更多。钓鱼的时候,总让我坐在他身边,有时候还把手竿让给我钓。任老还送给一本他自己印制的诗集,其中有很多是钓鱼方面的内容。如,
如,钓翁乐
雨余青山分外翠,
稻谷芬芳鱼儿肥。
老翁独坐垂竿钓,
眉开眼笑乐忘归。
读着任老的诗,浮想联翩;回想随老干部钓鱼的一幕幕情景,感慨万千。当年参加钓鱼活动的老干部,几乎没有健在的了。当年老干部口中的小卢,如今也变成老卢头儿了。岁月如梭,世事沧桑,我庆幸我曾经是一位老干部工作者,因为在为他们服务的过程中,我提前看到了人生的后半程,并对人生有了别样的感悟。
仔细端详着这两幅铁岭柴河水库的截图,我仿佛又听到了老干部们欢乐而爽朗的笑声,又看到了他们在鱼儿上钩后那种激动而兴奋的情景。
2025年11月9日早
作者:卢祥云,做过多年的老干部工作,跟老干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努力钻研老干部工作的规律,出版《老干部工作研究》和《在共和国功臣身边》两部专著,并有多篇论文在中组部和辽宁省委老干部局获奖。在职期间曾先后被辽宁省委省政府和中组部、国家人事部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