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文学》4000期礼赞[1]
阎大伟
清江泱泱,文运煌煌。
四千期兮,载馨载芳。
古风盈道,义脉[2]绵长。
漕樯[3]击水,大泽[4]浮光。
淮堧古堰[5],争颂雅篇。
浣姝闸官[6],菱歌互答。
街头巷陌,芸编[7]香远。
四海八荒,指尖[8]流霞。
赤帜[9]高擎,红心激荡。
雪枫[10]刃冷,苏皖[11]血烫。
废黄河畔,沙金沉彩。[12]
碧玉楼[13]前,颐公[14]凝望。
射阳[15]故道,字字万钧。
枚叔赋成,声震汉阙。[16]
一峰[17]曲就,元音天问。
古韵新声,交响未央。[18]
长淮既润,硕果盈枝。
四岁[19]耕耘,九域[20]称奇。
举觞邀月,击节临流。
文光永耀,千载同舟。
注释:
[1]值《清江文学》出刊4000期之际,笔者从“文脉传承”“社会影响”“办刊理念”“价值地位”“节点成果”等五个维度予以礼赞。
[2]义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指文章内在的逻辑主线,与“文脉”在功能上相近。
[3]漕樯:特指用于漕运的船只和帆具。
[4]大泽:指面积广阔的湖泊沼泽地貌,这里指洪泽湖。
[5]淮堧:指淮河边的平地或河滩地带;古堰:指高家堰等。淮堧古堰,泛指受《清江文学》影响的地域。
[6]浣姝闸官:浣姝,洗衣服的美好女子;闸官,是明清时期专司运河闸门管理的官职,主要负责调控水位、维护河道及管理漕运船只通行秩序。这里代指基层群众。
[7]芸编:是汉语中代指书籍的雅称。古人将芸香草夹入书页驱虫的实践,使该词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学审美双重内涵。
[8]指尖:代指《清江文学》是新媒体、电子刊物。
[9]赤帜:本义指红色旗帜。这里代指主旋律及红色文化。
[10]雪枫:指彭雪枫,曾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
[11]苏皖:指苏皖边区。
[12]沙金沉彩:这里指阳光下废黄河水泛化出五光十色的折光,比喻《清江文学》兼容并包、丰富多彩的办刊风格。
[13]碧玉楼:淮安清末地理学家、出版家王锡祺历时二十余年编纂《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整理刊印《小方壶斋丛书》、重编《山阳诗征》的地方。这里比喻《清江文学》作品风格像王锡祺著作一样旁证博引、态度严谨。
[14]颐公:清代著名画家边寿民,初名维祺,字颐公。以善画芦雁著称,长于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这里借此比喻《清江文学》声名鹊起,风格独特。
[15]射阳:《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射阳山人。
[16]枚叔:枚乘,字叔,淮阴(今淮阴区马头镇)人。西汉辞赋家。其代表作《七发》在辞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既奠定了典型汉大赋的基础,又是“七体”的开首之作。武帝即位,慕其文名,以“安车蒲轮”接他入京,因年事已高,死于途中。
[17]一峰:夏一峰,原名福云,淮安市淮安区人,“山阳琴派”代表人物之一。
[18]这一段用淮安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和学人故事,祝愿《清江文学》作为新时代的新媒体,能凭借新的平台优势,培养出更多的文人和学人。
[19]四岁:指《清江文学》创刊4年。
[20]九域:是“九州”的别称,泛指中国,作为全国疆域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