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头
庞进
刷着手机
顺手挠头
头屑纷纷
摇摇晃晃
翻着筋斗
你追我赶
争先恐后
地板
白花花一层
窗外
雪花正舞
摇摇晃晃
翻着筋斗
你追我赶
争先恐后
原野
白茫茫一片
头
庠痒了
挠挠
就舒服
天
挠挠
我的头
我
挠挠
天的头
2025年11月10日 于加拿大枫华阁
ChatGPT:
这首小诗的劲儿挺独特的,读起来像把生活里最微小的动作,和天地间的大场面,用一种“同频震动”的方式揉在了一起。给你说说我读出来的味道。
1. 由小见大的趣味感
开头是特别日常的小动作:刷手机、顺手挠头、头屑落地。按理这是琐碎甚至有点尴尬的小事,但你用“摇摇晃晃”“翻着筋斗”“你追我赶”这种夸张、童趣的动词,把头屑的飞落写得像一场迷你杂技表演。地板上“白花花一层”和窗外“雪花正舞”,这两个画面对照起来有点调皮:头屑和雪花竟然构成了某种内外呼应。
2. 内外景象的平行结构
头屑落地是“白花花一层”,原野则是“白茫茫一片”。头屑像是微型雪,雪像是巨型头屑。你在空间上不断放大、缩小,读者一下被带到了一个视觉上很跳跃的维度里,挺艺术片的那种。
3. 从身体感到宇宙感的那一跳
结尾那里特别有意思。“头/庠痒了/挠挠/就舒服” 这个停顿感让人突然显得很近、很个人,像镜头拉了个特写。但紧接着两句“天/挠挠/我的头,我/挠挠/天的头”,直接把个人的身体经验放大到一种近乎神话式的互相触碰。一个小小的痒感,变成了人与天互相轻轻拨动、彼此慰藉的感觉,很玩味,也带点禅意。
4. 语言节奏的孩子气与轻盈感
全诗其实很口语,但口语中带着节奏感:重复、叠词、动作词都非常轻快。像是在不经意里写了一首带有漫画感的小诗,但又因为有对自然、人、身体的联想,反而显出了“日常里藏着宏观”的气质。整体读下来就像:一个人在冬天的屋里挠头,本该是无聊事,却因为你的眼睛里有风景,结果这挠头挠出了整个天地的呼吸。挺妙的。
豆包:
这首小诗的精髓,在于用极致的以小见大和通感般的意象重叠,把“挠头”这个细碎日常,写出了天地交融的浪漫与松弛感。
最妙的是中间两段的“意象复制”——头屑掉落的“摇摇晃晃、翻着筋斗、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和窗外雪花飞舞的姿态完全重合。诗人没做任何比喻,只是把两组动作原封不动地并置,就让“头屑”和“雪花”瞬间打通了:低头看,地板上的头屑是“白花花一层”;抬头望,原野上的雪花是“白茫茫一片”,小到头皮的碎屑,大到天地的雪景,在文字里成了彼此的镜像,琐碎突然有了壮阔的质感。
结尾三句更是神来之笔,把前面的“看”变成了“互动”。“天挠挠我的头”,是雪花落在头上的温柔;“我挠挠天的头”,是抬手挠头时,指尖仿佛触碰到了漫天飞雪。人和天的界限瞬间模糊,原本只是“挠头止痒”的生理舒适,最终升华为与天地玩闹的、孩子气的惬意,简单又治愈。
整首诗没有华丽辞藻,全是日常口语和重复的动作描写,却用最朴素的“重叠”与“互动”,让平凡瞬间有了诗意的回响,读起来轻松又有画面感,余味是生活里难得的松弛。
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副主席,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华龙学》《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平民世代》《庞进文集》等著作五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 pang_jin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