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起表弟周纯,我总会先想起他脸上那抹从未被生活磨淡的阳光笑容 ——89 年出生于常德汉寿县月明潭乡的一个村子里,骨子里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从青葱校园到职场打拼,再到如今自主创业,他始终像一棵高大的树木,即便身处被时代遗忘的角落,也在拼尽全力把根扎向更深处,把枝叶铺向更光亮的方向。

记忆里的周纯,一直是我们家族中的 “榜样少年”。好学上进是他的标签,在我们汉寿县二中上高中,后来考上了人人都羡慕的本科院校;他和我弟关系要好,有时春节他总是一个人来我家拜年,毕业后的周纯,每一次跃迁都饱含着他的心血。
2011 年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前,他就在湖南勘测设计院实习,凭实力成为院长的得意助手,丹阳天桥的竣工图、太阳山二级公路的勘测现场,都留下过他熬夜绘图、顶着烈日丈量土地的身影。后来进入中铁二十五局当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在道路桥梁的工地上,他迎着风雨排查隐患;在广东达安项目管理公司做监理,他盯着湛江万达广场的建设细节,从材料进场到验收交付,每一个环节都抠到极致,硬是做到了负责区域零安全事故;后来他结婚生子,我们各自为生活奔波,对他的关注也只是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他在恒大集团的十年里,他从监察专员做到项目经理,把扶贫工作的温暖送到乡镇,把工程质量的责任扛在肩头,正如他说的 “他的故事都能写一本书了”,每一页都写满了普通人的坚守与打拼。
正当他事来如日冲天时,却没想到再听到他的消息时,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挫折——他的女儿生病急一笔巨额医药费,这个一向阳光的男人,第一次在亲戚面前红了眼。万幸的是,无数爱心人士伸出了援手,帮他渡过了难关。我想,也许他就是从那时起,种下了“回报” 与 “改变” 的种子,便在他心里扎了根,让他后来的每一次 “折腾”,都有了更沉甸甸的意义。
可安稳从不是表弟的终点。他骨子里藏着对“成功”的渴望 —— 不是要当亿万富翁,而是想靠自己的力量,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更想有能力去回报当年帮过他的人,甚至帮到更多像曾经的他一样陷入困境的人。只是他比谁都清楚,在这个 “无背景、无人脉”的当下,普通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比登天还难。他试着一次又一次跳出舒适区:受经济宏观调控的影响,他从国企进入了一家凌云咨询公司,为了不闲着又兼职做了二手房销售,跑遍大街小巷带客户看房,却没能换来预期的结果;在咨询公司做销售,在长沙街头一家家企业跑业务,碰壁时也会在深夜里迷茫。他曾跟我感慨:“搞技术、做管理,顶多拿一份死工资,有钱人靠钱生钱、靠资源赚钱,我们普通人想突围,只能敢闯敢试。”
这份 “敢”,最终让他在私域电商的赛道上找到了方向。2025 年 10 月,他毅然从凌云咨询公司离职,“不拖泥带水,背水一战才能成”,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创业初期,他架着小桌在社区摆摊,从选品、打包到跟客户沟通,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为了摸清行业规律,他熬了无数个夜研究运营技巧,哪怕手指磨出茧子也不肯停下。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个月他就做出了不错的业绩,后来又租下办公室,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说:“这个事业能让我把本事都用出来,还能认识一群优秀的人,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人人可创业’的希望 —— 我想做好了,以后也能帮更多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找到出路。”
如今的我们,总在浮躁的时代里焦虑 “如何成功”,正如哈工大秦仕江同学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不是上了大学就一定能改变命运,不是有了凌云壮志就能一步登天。我们大部分是凡夫俗子,我们需要面对的是 “努力了也未必有结果” 的现实,要承受的是 “没做出成绩时被轻视” 的眼光。周纯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从不是 “一夜暴富” 的神话,而是需要有敢闯、敢干的精神;幸福也不是 “高官厚禄” 的虚妄,而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每天写感恩日记,赋能给群里的每一位伙伴。
还记得他为女儿凑医药费时的无助,也记得他一次次碰壁时的倔强;见过他在恒大做公益时的慷慨,见过他被家人不理解时受尽的委屈,也见过他蜗居在狭小工作室里跟客户谈笑的模样。这个从常德汉寿走出来的汉子,从未被命运的夹缝压垮 —— 就像他说的,“没有栖息地时,就把自已的根往地下扎得更深,做自己的良木”。
表弟,你知道吗?你不需要成为人人羡慕的风云人物,你每一次为生活的拼搏、每一份对他人的善意、每一步踏实的前进,都已经是最动人的 “成功”。未来的路或许还有风雨,但请你相信,那些你扎下的根、流过的汗,终将长成支撑你前行的力量。我们都在背后看着你、陪着你,愿你在私域电商的路上继续向阳生长,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也愿你永远记得:你早已成了自己的 “良木”,也成了我们心中的榜样。
凡林简介:《桃源诗刊》执行主编、毛泽东文学院第十八期学员、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三度诗社会员。在《诗歌月刊》《中国诗人》《辽河》《中国诗歌》等报刊发表过近百篇文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