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一座城市098】北京啊北京,那么多的胡同名字都是怎么得来的?
作家/沈 学 印 主播/河清海晏
前几年去北京,大多都在胡同里找住的地方。第一次是赵锥子胡同北京市第三招待所,那时我上班的单位也是招待所,业务对口便住了进去。第二次是东城区大羊毛胡同17号金泰之家连锁酒店。第三次是西城区白纸坊西街1号北京驿家365连锁酒店(牛街店)。此后还在西城区龙泉胡同陶然酒店及格林豪泰智选酒店等住过。
为什么喜欢住在胡同里或胡同的附近?
因为胡同是北京的名片,也是北京的京味儿所在。胡同里藏着文化,藏着往事、藏着历史,更藏着北京骨血里的温良和最质朴的烟火与安稳。胡同文化又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来都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一辈辈人从固守中垒起的生活肌理,是坚守温馨的四合院和把日子过成诗的寻常。
那么,北京胡同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各家说法历来不一,众说纷纭又各执己见。但其来源大致可归为五类:一以姓氏署衙命名的的、二以市场命名的、三以建筑物命名、四以地形命名的和以名人名字命名的。
老北京时以姓氏命名的胡同大约有一百多条。如史家胡同、方家胡同、魏家胡同、潘家胡同。最直接的有张自忠路(铁狮子胡同)、佟麟阁路(南沟沿)和赵登禹路(北沟沿),东城区的府学胡同因有文天祥祠,祠堂东侧的胡同就叫“文丞相胡同”;以官府、署衙命名的胡同有惜薪司胡同、贡院胡同、内务部街、外交部街、东总布胡同等;以市场命名的胡同遍布京城各地,以两广大街为例,早年间售卖瓷器的集中地有磁器口、菜市口,在磁器口和菜市口中间有珠市口,遂后又有花市、米市、灯市、缸瓦市等胡同,现在仍在使用;以老北京地名建筑命名的胡同当属“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后简化成东西、西四。由寺庙演变来的名称更多,如灵佑胡同、正觉胡同、净土胡同、千福巷、延寿街等;用建筑命名的胡同还有皇家仓库、海运仓、南新仓、北新仓和东堂子胡同、大石碑胡同等。以地形景物命名的胡同有南深沟、芦草园、潘家河沿、龙须沟、沙土山、九道湾等。三里河公园就是沿薛家湾胡同向北桥湾胡同与元末金口旧渠接通建成的;以名人名字命名的,姚铸锅胡同、鲁班胡同、蒯侍郎胡同、以郑和命名的三不老胡同、文丞相胡同、刘海胡同、张自忠路、遂安伯胡同、韩家胡同等;“大木仓北二巷”原称“郑王府夹道”,是以清朝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的王府命名胡同;“刘兰塑胡同”是以元朝著名塑像家刘元的名字命名的胡同,曾讹传为刘銮塑或琉璃塑;“外交部街”原名“石大人胡同”,是以明朝大将石亨的官称命名的胡同;“育芳胡同”原称“班大人胡同”;“武定胡同”以明初开国功臣郭英的后代世袭封爵武定侯命名的胡同,原称“武定侯胡同”。更为有意思的是,在老崇文区鲜鱼口街南面有一条斜街,原为“大蒋家胡同”,后为回避蒋介石,“大蒋家胡同”只好改成“大江胡同”。
北京胡同以形状命名的也有很多。
如鲁迅先生曾住过的"八道湾胡同",就是指胡同的蜿蜒曲折,四通八达;京剧演员李菊盛住的"耳朵眼胡同",是说这不长的胡同是个死胡同,入口处狭窄,到中部却宽敞,还有一大片空地,形状确如耳朵眼一样;因树得名的“柏树胡同”;以建筑命名的如"东堂子胡同",其胡同内还有清朝末期的总理住宅和各国事条衙门旧址,以及蔡元培、沈从文、吴阶平、林巧稚等名人故居。
除此,由鼓楼斜街更名的烟袋斜街,因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像烟袋锅儿,故得其名;“钱粮胡同”又因处在钱币局之地而改成“钱堂胡同”;原本是“熟肉胡同”而为雅化被均作“输入胡同”;黑芝麻本与胡同没有半点关联,但因作坊主人姓何又做糊纸马生意,就谐音化为“何纸马”,其所居住的胡同就叫成了“黑芝麻胡同”;有些胡同的名字变更更能突显趣味与象征意义,如“狗尾巴胡同”改为“高义伯胡同”、“王作儿胡同”改为“王佐胡同”、“石虎胡同”改为“小石虎胡同”、“高公庵胡同”替换为“国兴胡同”、“光彩胡同”原为“棺材胡同”,改名后既在轻妙变化中还原了些许历史记忆,又使语言的音韵之美得以延续,体现了对传统观念的否定和对现代审美的迎合。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的奥妙难测,现实生活中又是如此的歪打正着。
北京的胡同之多之密,多是上千年时光的凝聚了。“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如牛毛”,每一条胡同又有着每一条胡同的历史、故事和典故,名字的背后都深藏着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密码。
我在北京的胡同里喜欢走在青石板上,看它驮着百年晨光的样子;喜欢坐在门墩上,琢磨它在青苔中写就的诗行;也喜欢靠在半掩的朱漆门扉旁,看漏出院内的石榴红丹橘黄,从冒出的老北京烟火气中,寻访早点摊的油条香,鸽哨划过天际的清响,想和几位老北京人围在槐树下,摇着蒲扇,唠着往昔今昔昨日明日美食茗茶闲话家常!!!
因为,传承胡同文化、讲好胡同故事、留住心中乡愁,是无数人的情结,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畅往!!!
(2025年11月5日于北京市北京站东街地铁站汉庭酒店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