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行十二篇之十二
作者:学贵
主播:月亮泉
2018年7月,与老伴随团游青海,就所见、所闻、所感记之:
《正宫•双鸳鸯》
青海留念二首
其 一
雪山昂,大河长,青海湖波映昊苍。茶卡银滩呈幻景,水天澄澈韵悠扬。
其 二
牧歌扬,奶茶香,风土民俗特色彰。骏马嘶风千万里,行行鸥鹭舞霓裳。
【正宫】音乐术语。宫调之一。
【双鸳鸯】曲牌名,又名合欢曲。通常五句,一般押四平韵。
2018年7月22日至25日,随东尼户外游览了青海。虽属走马观花,但也印象深刻,一路上,拉拉杂杂写下十二篇散记,含十四首诗词曲。回秦后,就所历、所见、所闻(有些仅为耳闻)、所感做一盘点,现归纳如下:
面积在全国排第四位、人口排第三十位的青海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繁多,具有青藏高原的特色。自然景观的震撼之美、民族文化的神秘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构成了“大美青海”。
宏伟壮观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古朴雅致,创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我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教育中心和最高学府。礼拜大殿平时可容纳3000人礼拜,最多达万人。殿脊装饰的藏式鎏金宝瓶,为国内清真寺所仅见。
人间仙境青海湖,是青海省的面孔,是大美青海的符号。它清澈纯净、烟波浩淼。研究表明,这里可能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瑶池的现实依据。西王母瑶池另一说在天山天池,或昆仑山。西王母是神话了的人,和王母娘娘不是一回事。青海湖历史文化悠久,中央王朝最早管辖青海的西海郡就设在这里并以它为名。近年,青海省连年举办环湖自行车邀请赛,成为青海省自我推介的一张名片。
青海藏传佛教主要载体塔尔寺,是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并在全国和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它是藏民族的精神家园。藏族是青海的主体民族,藏传佛教文化是这一地域主要的文化特征。透过塔尔寺,可以走进藏民族的精神世界,探寻藏民族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神方面的观念。
于中国极为重要的柴达木盆地,是资源富集的聚宝盆,但却很少被人提及。盆地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盐湖,其中查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盐湖,青藏公路和铁路在湖区的“万丈盐桥”,竟无一座桥墩和一根梁柱,成为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柴达木的盐可供全世界50亿人口食用1000年。今天没有人为吃盐发愁,但在古代盐的地位非比寻常。盐化工是青海重要的工业门类。从审美上讲,柴达木富于传奇,有中国最大的雅丹地貌景观区,有胡杨古柏伫立茫茫戈壁。
文成公主进藏和亲走过的唐蕃古道,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亦有丝绸南路之称。唐蕃古道迢迢3000公里,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它的历史甚至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天造地化亚洲水塔三江源,是青海甚至整个自然界最神奇的景象之一。区区十万平方公里,发源出三条世界级的河流。这里河流如织、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源头汇水区,还是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构成独特的立体生态,比任何人的想像都更为生动。
万山之宗昆仑山,横贯中国西部的高大山脉,分三支延伸,较为耳熟的支脉就有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昆仑山南支向东延伸后,与岷山相接。长征途中,毛主席站在岷山上,写成了《念奴娇·昆仑》。昆仑山是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共工触不周之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精卫填海都是昆仑神话的内容。昆仑玉、昆仑泉、西王母声名显赫。周穆王姬满策马西行,拜祭昆仑山,会见西王母,留下千年传奇。
以上,是青海之旅得到的大概印象,盘点作个小结,备忘留念。
作者: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副主任,秦皇岛市朗诵艺术团秘书长。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在河北省文研会举办的“红色记忆 百年风华”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活动中荣获“最美诵读者金奖”。 2023、2024年度,荣获都市头条“先进工作者” 称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