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晨报社执行社长、总编辑 高文
1945年,《中国晨报》在民族挣脱侵略枷锁、迎来和平曙光之际创刊,亲历了芷江洽降的关键磋商,见证了南京受降仪式上侵略者低头的历史瞬间。这份诞生于和平起点的媒体,自始至终带着反战的烙印与护持统一的根脉——我们深知今日之和平,是千万生命换来的珍贵果实,更明白主权与领土完整,是民族存续的根本底线。

当中国军号以日语海报宣示“日方若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中方必将迎头痛击”,这不仅是一句立场鲜明的警告,更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呼应。日本右翼势力的行事逻辑,从来都藏着“恃强凌弱”的底色:对强于己者奴颜婢膝,对弱于己者则露刃相向。即便是远在中东的伊拉克局势,日本也未曾缺席——当年美国主导推翻伊拉克前政权后,日本便以“人道主义援助”为名推动立法,于2004年1月派遣陆上自卫队开赴伊拉克塞马沃地区,这是二战后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后续还向科威特派驻航空自卫队提供协助,直至2008年底才逐步撤离。连遥远的中东乱局都要派兵力掺和,面对近在咫尺的台海,以及琉球等涉及中国领土、边界的议题,其自然更不会放过染指之机。
近段时间,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妄言愈发荒诞:从声称“美军介入台海便启动安全法”,到借各类局势试图突破二战后确立的和平宪法,其野心昭然若揭——不过是想借外部势力撑腰,重走军国主义的老路。而这背后,美国的“松绑”与“纵容”难辞其咎:为了在台海问题上“借力打力”,美国一面为日本扩充军备、壮大自卫队,一面又不愿直接卷入冲突,妄图将日本打造成遏制中国的“打手”。这种算计,与俄乌冲突中借乌克兰牵制俄罗斯、两伊战争中挑唆对立的套路如出一辙,本质都是将地区和平当作博弈的筹码。
可笑的是,日本自恃有外部支持,便以“小丑”姿态在政治、军事上频频挑衅,却忘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100多年前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而是拥有海陆空及航天卫星全方位立体防御体系的军事强国。中华民族向来秉持中庸之道、以和为贵,但这份和平从不是无底线的妥协——当主权与领土完整受到威胁,中国军民必然会以“寇可往,我亦可往”还以颜色。
1945年的胜利,是用亿万生灵的鲜血浇铸的和平丰碑。日本若好了伤疤忘了疼,执意在台海问题上触碰中国底线,必将被历史的潮流反噬。正如中国军号所宣示的那样,任何干涉台海、破坏统一的行径,都将遭遇最坚决的反击——这是中国的立场,更是对千万和平殉道者的告慰。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