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重逢:一句“记得”,温暖整个重阳
——谨以此文致敬恩师吴延澄、罗士英
李慧茹
重阳节前夕,我参加了清江商场银龄俱乐部组织的三十多人的旅行团去安徽旅游。出发前,导游把名单和座位一一对号,发在群里,我和闺蜜两人随团,因为旅行都是一次线路组一个团,团里人互相并不认识。
第一天中午,我们在一家酒店停车用餐,三十多人分成三桌。和我同坐一桌的,有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士,气质优雅温婉。目光相遇时,不知为什么有种不同寻常的亲切感,却又不知道为什么?我闺蜜或许感觉到了,问我是不是我们认识?我摇头,我说,我挺喜欢她的。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有的人,你第一眼看到就喜欢,就能成为知己,比如你;有的人,你与她相处一辈子,也成不了朋友,比如……我们两个调皮地笑了。我说她应该属于我们第一眼就喜欢的有缘人。闺蜜点头说,的确如此。
午饭过后,她笑盈盈地走到我身边。其实席间不知何故我情不自禁地打量过:皮肤白皙,一头微微卷曲的头发,不是烫出来的卷,是与生俱来自然的卷发,一举一动、一眉一笑都带着温婉文静。
“请问您小时候上五年级时,是不是在三河农场待过?”她热切地目光注视着我的眼睛,似乎想验证什么。这句话像一只小手在我心上轻轻触碰了一下,我顿时眼睛发亮,看着她连忙点头:“是啊!我是在三河农场长大的,虽然我的父母,不是本土农场人,但是我出生在那里。”
“我姓吴,叫吴丹。我爸爸是吴延澄,我妈妈是罗士英,在三河农场小学教书。”当我听到这两个名字的时候,我眼眶瞬间激动得泛红,双手紧紧攥住她的手,指腹能感受到她掌心的温度,连声音都带着颤音——原来是吴丹,我小时候的玩伴,是我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吴延澄,和语文老师罗士英的女儿,四十多年了,都没有彼此的消息,居然以这样的方式重逢,这一刻,我相信了缘分,而且感谢缘分,原来真的是只要有缘分,哪怕再远,哪怕再久,都会有相逢的时候。
吴丹说,昨天晚上,她看到群里名单上有李慧茹的名字,就记住了座位,看看是不是小时候慧茹姐姐,还真是啊!我们激动地拉着彼此的手,指尖都在微微发抖,絮絮叨叨地说起小时候的事……闺蜜被我们激动的情景弄得啼笑皆非,插不上话了。
那一刻,我记忆闸门也打开了,把我推回十一二岁的时候。那时的丹丹皮肤白白的,一头自来卷发像洋娃娃般可爱,性格和我一样温顺乖巧——既有孩子的贪玩调皮,却从不让老师和家长操心。我们两家离得近,我家住在学校旁一个单门独院的小院子,没有邻居;丹丹家就住在学校里,学生放学后,整个那一片只剩我们两家,我们自然而然成了童年不可或缺的玩伴。
我打小就格外喜欢吴老师和罗老师,他们比我的爸爸妈妈年长两岁,他们对我就像对他们自己的孩子。每次写作业碰到难题,我总往他们家跑,无论什么时候去,他们从不嫌麻烦,吴老师总是笑呵呵的,罗老师也是笑眯眯的。就连星期天,他们忙家务时,我也会搬个小板凳,趴在他们家的小饭桌上写作业。罗老师坐在木桶边用洗衣板搓洗衣服,我遇到语文难题就喊她,她会一边搓衣服一边歪着头侧过脸来教我,洗衣服的“嚓嚓”声伴着她温柔的声音,至今记忆犹新;吴老师做饭时,我拿着数学题问他,他也会放下手里的活,拿过题目,弯着腰,耐心给我讲题,神情严肃,微锁眉头,一字一板,生怕我不懂,看我懂了,才轻松地笑了,吴老师皮肤微黑,笑起来牙齿特别白,也特别温暖。那个一边做家务,一边为我答题的画面,至今想起来都是温馨暖心的。那会儿爸妈忙,一到放假,我多半是在丹丹家写作业,对他们两口子,我有一种亲人般的依赖和喜欢,虽然是老师,心里边早已称呼他们吴爸爸、罗妈妈。
后来我上了中学,吴老师和罗老师调离了三河农场中心小学,去了农场九区中学教书。我常想念他们,放暑假时还特意跑到九区他们家玩过两次。每次去,都能见到和我年纪相仿的学生在他们家玩或者问作业,吴老师和罗老师热情介绍我们认识,到现在我都记得他们的名字。
我上高一那年,我们家搬到了盱眙县城,我也转去县城中学读书,自此便和他们断了联系。再听到他们的消息,是我高考那年,正巧赶上盱眙县城招干,我的成绩符合要求,名单被调到了盱眙县劳动局,之后被分到了农业银行。让我惊喜的是,吴延澄老师和罗士英老师竟已不在学校教书了,也调动到了盱眙农行工作,他们看到新来人员名单里有我的名字,得知我要去农行,他们特别高兴,特意打电话到我爸妈单位报喜,我也满心期待,想着能和自己的老师在一个单位工作,太好了!可最后阴差阳错没去成农行,到了淮安工作上学。这一别,竟是48年,我再也没见过他们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经常会想起童年的人和事,吴老师夫妇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记忆里——他们是我打心底尊敬喜欢的老师。可我从没想过,48年后的某一天,我在这里遇见他们的女儿。
吴丹把我们俩个人的合影发给了吴老师,吴丹让他爸爸猜猜我是谁?老人家说想不起来了。是呀!48年了,我从一个小女孩,变成了小女孩的奶奶了,老师早已经是耄耋之年了,怎么可能一下子想起来,认出来啊?吴丹告诉他我是李慧茹,问他还记不记得?他高兴地说“记得记得!”老师的一句“记得”让我红了眼眶,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老师说“李慧茹啊,那是个好学生,学习好,我喜欢她。”一个团里同桌吃饭的十几个人听了,都很感动,为我们的重逢高兴,说这趟旅行,我们的收获最大了,是呀,能见到分别48年前的发小又是老师的女儿,了解老师的近况,是件多么欣慰幸运幸福的事情啊!
可欢喜里也藏着遗憾——罗士英老师已经在十年前,永远地离开了。如今重阳思亲,更念她当年温柔的教诲,我的脑海里一遍遍浮现出罗老师侧着脸给我讲题目的样子,眉眼之间都是笑意,有着母亲般的温暖,眼神充满对学生、对家人的爱,说话声音轻轻柔柔,她爱笑,我想不起来她不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了,印象中和学生在一起,就没有她不笑的时候,他们对学生好像从没发过脾气,更没有见过对学生吹胡子瞪眼睛式的批评,最多是轻声慢语地说道理给我们听,用最温和的语言,把最难的知识一点点装进我们懵懂的脑子里,陪着我们从稚气孩童长成懂事的少年。
48年的时光,我们跨过山跨过海,时间漫长,感觉绕着地球走了一圈又一圈。这场不期而遇的遇见,让我感慨:那些曾温暖过的人,温暖过的事,原来以为一辈子不会再见了,却在某个不经意间悄悄为你留一份温暖的遇见。这是一种怎样的缘分才会有这样的遇见。
我感恩我的老师!重阳节来临之际,我从心底由衷地呼唤一句“老师,您好!您——好 ——”!
李慧茹,中共党员,闲暇时喜爱与文字相伴,将生活点滴化作墨痕;喜欢展卷朗诵,在抑扬顿挫中与文字共鸣;喜欢用镜头定格生命的璀璨和生活的诗意;也喜欢传道授业解惑的日子,以余温赓续知识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