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与感恩 与王振江书记的岁月华章
张平安/铁三师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温暖我们的心灵。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温暖我们的心灵。于我而言,振江书记便是这样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与铁道兵精神紧密相连,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次与振江书记相识,是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中铁第十三工程局。那时,他就像一座挺拔的山峰,沉稳而可靠;又如春日的暖阳,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他从铁道兵走来,带着“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无畏勇气,也带着“铁道兵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铁道兵和工程局事业,直至从十三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一公司党委书记的岗位上光荣退休。

王振江
还记得他担任十三工程局集团团委书记的时候,总是与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年小伙们打成一片。他仿佛有着无穷的精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依然会和我们畅谈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倾听我们的理想与打算。那时候的我们,就像一群追逐梦想的飞鸟,而振江书记就是引领我们方向的那股春风。他以大局为重,常常激励我们要为祖国建设、企业发展奋发图强,珍惜人生的美好年华。和他在一起的时光,就如同嘉兴红船上那些革命青年们为理想而奋斗的岁月,充满了激情与希望。
我们共同主办了集团的第一张内部小报《铁道前锋》。在办报的过程中,振江书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为我们出谋划策,指明办报方针、思路和方向。在他的正确带领下,高东成、王宝明、李仕兵等我们这群人齐心协力,把《铁道前锋》办得有声有色,成了我们企业内部的精神家园。不仅如此,他还十分重视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一次举办书画活动,我在他的指导下,创作了一幅刻印作品《雷锋》,没想到竟然获得了一等奖。当局团委奖励给我一本书时,我心中充满喜悦和对振江书记的感激之情。那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奖品,更是振江书记对我、对我们青年一代的鼓励与期望。
我热爱文学写作,在工作之余,一直坚持创作。我的第一部诗集《路在脚下伸延》,就是在振江书记的鼓励下得以出版。他还积极为我奔走,请示相关领导,让集团机关印刷厂免费印刷,并为我写了后记。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我的关心和支持,也明白了什么叫作真正的领导与关怀。后来,因工作需要,我调到了基层工地办公室工作。即使相隔甚远,振江书记依然常常关心我的工作情况,对我问寒问暖,关心我的生活和学习。他的这份牵挂,让我在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工地上,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时光匆匆,振江书记退休了。然而,他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而是继续发扬铁道兵精神,笔耕不辍。他创作诗词、散文,还主编了《不朽的军魂·格律诗词卷》,用文字记录着铁道兵的光辉岁月,传承着铁道兵的精神火种。他就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星,即使在退休后,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前两天,铁道兵战友网常务副总协调、艺术团政委侯卫大姐在微信上告诉我,振江书记身体欠佳。得知这个消息,我的心中满是担忧和牵挂。在此,我衷心地祝愿振江书记能够保重身体,早日康复。我相信,他那如铁道兵般坚韧的精神,一点小病是扳不倒他的。
振江书记与我们共度的那些岁月,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他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实干精神,践行着“铁道兵志在四方”的壮志豪情。他是我的领导,更是我的兄长,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会永远铭记与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将这份温暖和力量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铁道兵精神,让铁道兵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张平安 2025年11月9日夜于成都市新津区三渡水
责编:2025-11-1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