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文学路上的良师益友宋俊忠先生

致我文学路上的良师益友宋俊忠先生
文/陈春娥
我与宋俊忠先生相识的日子不算长,不过寥寥数年,却像在文学的漫漫长夜里,拾得一捧温煦的光,从此笔下的文字,都多了几分踏实的暖意。
初见时,我早已听闻他的名号 —— 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那是在文学界掷地有声的身份。彼时的我,不过是文学浪潮里不起眼的一粒沙,攥着几页粗糙的手稿,连与人谈论写作都带着几分怯懦。
我总以为,这般有成就的人,大抵是带着疏离的气场,可宋先生却全然不是这般模样。他穿着朴素的衬衫,说话时声音温和,眼底带着笑意,听我絮絮叨叨说着写作时的困惑,没有半分不耐。
我问他文章的结构如何调整,他便拿起笔,在我的手稿上轻轻圈画,从开头的切入到结尾的收束,一一细细讲解;我纠结于某个词语的用法,他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着我读几段经典篇目,让我在文字的韵律里自己寻得答案。那份 “有问必答” 的耐心,不是居高临下的指点,而是平等的交流,像春雨落在干涸的田地里,悄悄滋润了我那颗忐忑又渴望成长的心。
后来,我萌生了出书的念头,《祥云瑞彩》出版后,我又想出版散文集,我试着跟宋先生提了一句,本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他竟鼓励我并放在了心上。帮我寻找出版社“这家出版社擅长散文类书籍,或是 鼓励我“我觉得你的文字很有生活气息”。还鼓励我说“别着急,好的作品值得多等一等,我们再研究一下细节。” 在这一刻,我心里又暖又愧 —— 他本不必为我这样一个无名小卒费这般心思,可他却用行动告诉我,真正的文人,从不会因身份的差异而轻慢一颗热爱文学的心。

我身体不便,许多社会活动都无法参加,有时看着别人在文学交流会上畅谈,心里难免会有失落。宋先生察觉到我的情绪,没有说太多安慰的话,只是坐在我身边,轻轻对我说:“写作本就不是热闹的事,你看这窗外的树,扎根在土里,安安静静地生长,也能枝繁叶茂。你的文字,就是你的阵地,在哪都能开花,顺其自然就好。” 他的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像一剂定心丸,让我渐渐放下了那份执念。原来真正的理解,从不是刻意的怜悯,而是懂得你的处境,却依然鼓励你在自己的世界里发光。
这些年夏天,我在威海瑞云祥度夏。那里的海风温柔,公寓里的软硬设施齐全,环境、服务上乘、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慕名而来,旅居人和睦相处,清晨有老人在广场跳舞,傍晚有公寓出资安排的消夏活动、烧烤、免费的咖啡水果、交谊舞在花丛边的广场像浪花一样沸腾、一场一场的联欢会接连不断,一派热闹景象。
这般鲜活的人文景象,让我忍不住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散文。我把这些文字发给宋先生,本只是想分享这份感动,没想到他看完后,立刻说:“这些文字里有生活的温度,该让更多人看到。” 没过几天,他便告诉我,我的散文已经发表在了都市头条上。我点开链接,看着自己的文字配着瑞云祥的风景图,下面有读者留言说 “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心里满是感动。宋先生不仅帮我传播了文字,更帮我传递了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正能量,他让我明白,文学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有人同行,有人引路,有人帮你把光传递得更远。
如今,我的书渐渐有了眉目,笔下的文字也越发从容,荣幸成为中国散文网在册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作家世界签约作家,两会一网评委,评为山东老干部之星,荣登了2024年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的优秀作家榜。
每当想到宋俊忠先生,心里依然满是感激。他博学却不张扬,有才华却依旧谦逊,他像一盏灯,不仅照亮了我文学之路,更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温暖的写作者。这份情谊,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却藏在每一次解惑、每一次帮助、每一次鼓励里,像笔墨间的暖光,温柔了我整个文学旅程。
往后的日子,我会带着这份感动继续写下去,写生活的美好,写人性的温暖,也写这份藏在文字里的深情 —— 致我文学路上,最珍贵的良师益友,宋俊忠先生。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