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子贡生涯感怀(通韵)
江苏/陶为祥
陶朱道上不萧条,
遍览千山过万桥。
泾渭高原多义友,
江河两岸得诤交。
内蒙①屈膝称阿父,
陕阜②③叩头丢下刀。
贱体此生无伟业,
平凡忆起也生豪。
附注:
①内蒙16岁(虚龄)李文龙,武侠书影中毒入迷,偷出家中仅有的700元来武当学艺,销费殆尽,与余相遇于襄樊旅社,同房。知情后,竭力规戒,使之感悟o半夜顶酒跌跪床前称父,不受不起。次日助他(钱和粮票)上火车回家。
②陕西观音堂火车站聀工小肖,就读西安铁道学院时与洛阳姑娘热恋四年,毕业工作后生变,西瓜刀磨得锃亮,准备同归于尽。与余相遇于洛阳旅社同房。得知,力劝通宵,并协同铁路局协调,女孩作经济补偿700元了结。救活了两条人命。
③阜宁师范小汤与建湖女同学小杨出租屋恋爱,毕业各归各县生变。切菜刀磨的锋快,决心同归。有同学跑来告诉我。我在保护其声誉不影响毕业情况下,全力化解血腥,挽救了一男一女。
评析:
各位乡邻朋友,今天咱不聊虚的,就说说爷爷这首《十年子贡生涯感怀》。“子贡生涯”说的不是教书,是像孔圣人那有名的弟子子贡一样,走南闯北做买卖、重情义的日子。爷爷写这首诗的时候,把十年里的辛苦、温暖和豪气都装进去了,每一句都是实打实的真经历,听我慢慢跟您掰扯。
头两句:走出来的商路,踏出来的底气。
“陶朱道上不萧条,遍览千山过万桥”,这开头就有分量!“陶朱”是古时候的商圣范蠡,爷爷说自己走在陶朱公的正道上,从来没觉得冷清。这可不是说生意多火爆,是说他守着良心做买卖,走到哪儿都不缺人气。“千山万桥”四个字,您别小看,那是真脚底板磨出来的——十年里,他为了生计也好,为了帮人也罢,翻过高山,跨过江河,每一步都算数。这一句就把一个踏实肯干、走南闯北的生意人形象立住了,不飘不浮,全是实在劲儿。
三四句:交下的朋友,都是掏心的情分。
“泾渭高原多义友,江河两岸得诤交”,这就说到爷爷最金贵的东西了——朋友。泾渭高原的汉子、江河两岸的友人,不是酒肉朋友,是“义友”“诤交”。“义友”是肯为你两肋插刀的,“诤交”是敢当面给你提意见的。您想啊,一个跑江湖做买卖的,要是为人不地道,谁肯跟他掏真心?这说明爷爷做人比做买卖还用心,到哪儿都把情义放前头,所以才走到哪儿都有真心相待的人。这比赚多少钱都金贵,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五六句:最动人的故事,是救人于危难的担当。
“内蒙屈膝称阿父,陕阜叩头丢下刀”,这两句是诗的骨头,藏着爷爷最让人佩服的两件真事,听着都让人暖心又提气!
先说“内蒙屈膝称阿父”。内蒙有个十六岁的孩子叫李文龙,看武侠片入了迷,偷偷拿了家里仅有的七百块钱去武当学武,钱花光了就困在襄樊的旅社里,跟爷爷住一间房。爷爷知道这事儿后,没骂他没嫌他,反倒耐心劝他:“孩子,家才是根,别耽误了自己。”那孩子听进去了,当场就捧着酒跪在爷爷床前认爹,说啥都要爷爷受他这一拜。爷爷心软,第二天就凑钱送他上火车回了家。您想想,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爷爷能这么上心,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这声“阿父”,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敬重,比啥都金贵。
再看“陕阜叩头丢下刀”,这里头是俩差点出人命的险事儿。陕西的小肖,是火车站的职员,跟洛阳的姑娘恋爱四年,结果工作后黄了,气不过就磨亮了西瓜刀,想同归于尽。正好在洛阳旅社遇上了爷爷,爷爷一听这情况,连夜跟他谈心,还跑去跟铁路局协调,最后帮着姑娘给了点补偿,把这事儿平了。还有阜师的小汤,跟同学小杨因为毕业分配闹僵,都把菜刀亮出来了,同学急得赶紧找爷爷。爷爷怕影响俩孩子毕业,悄悄出面调解,没声张就把这血腥事儿化解了。您看,这哪是普通的生意人?这是救人命的活菩萨啊!那些人“叩头丢下刀”,是感激爷爷把他们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份恩情,重如泰山。
最后两句:平凡人的豪气,最是动人
“贱体此生无伟业,平凡忆起也生豪”,这是爷爷的自谦,也是最让人动容的地方。他说自己这辈子没干过啥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可回头想想这些平凡日子,心里就生出一股豪气。这话多实在啊!他没当过大官,没发过大财,可他救过孩子,拦过凶刀,帮过无数人,交下满天下的朋友。这哪是“无伟业”?对那些被他帮过的人来说,他就是天大的恩人;对咱们家人来说,他就是最有担当的顶梁柱。这种在平凡里藏着的善良和勇敢,比任何“伟业”都更让人敬佩。
(苏州/高劲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