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为宝 能仁是师
党 燕
2025年11月8日下午,阳光带着初冬特有的柔和,洒在“国杰”沙龙的会场里。我怀着满心仰慕赴约盛洪义老师的分享会,本只为亲耳聆听前辈箴言,却意外收获了三份沉甸甸的惊喜——一幅他的书法墨宝、一本签名著作《摊煎饼》,还有一段足以照亮前路的人生励志故事。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份赤诚心意惠及在场每一个人,盛老师亲手将墨宝与书籍递到我们手中时,指尖的温度伴着淡淡的墨香,在微凉的空气里漾开暖意,恰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生动注解。
我收到的书法是“惟善以为宝,能仁是我师”。宣纸莹白,墨色浓淡相宜,我虽不懂笔法的提按转折、结构的疏密布局,但这十字箴言入眼的瞬间,便直击心底。盛老师说,这是他一生恪守的信条——将“善”视作立身的无价之宝,将“仁”当作行事的终身导师。这份坚守,恰是至圣先贤倡导的做人准则。分享中,他聊起一次次去帮忙,每一次都帮得诚恳、认真,而这些忙也让他一次次渡过难关,做出了正确的人生选择。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人生的诸多转折处得遇眷顾,从艺术到文字,从职场到择业,跨界深耕仍成就斐然,成为多领域皆有建树的人才。究其根本,正是这份高标准的人品修养所应得的荣光与馈赠——以善暖人,自会收获世间温柔回响;以仁立身,方能筑牢行事根基。这份刻进骨子里的品格,让他在人生岔路口总能择善而从,在跨界探索时赢得真心相助,更让他在岁月沉淀中,活成了“德才兼备”最生动的注脚。
我收到盛老师散文集《摊煎饼》,扉页上赫然写着“党燕老师指教”,旁边还把误写的“党”字嵌成了一幅小装饰画,他的应变能力,让观者赞叹!盛老师举笔成画,落笔成文,面对我这个平凡的人还这样谦虚,真是谦虚谨慎至极!这本书的名字是《摊煎饼》,一看书名便充满了烟火气与生活质感。我想,书中定然藏着他今日娓娓道来的往事,那些过往岁月里的点滴,恰似太阳下晾晒的旧棉絮,透着踏实而治愈的温暖。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幼年丧母,跟着长辈在清贫中长大;凭着一股韧劲考入高中,却因家境贫寒缴不起学费,含泪收拾行囊退学;入伍后,满心欢喜想施展绘画才华,却被分配到警卫班站岗,后又经历过煮稀饭的炊事员、打扫客房的招待员,端菜盘子的餐服务员,即便如此,他也没放下画笔,今日云淡风轻的讲述背后,藏着多少寒冬里的坚守、多少深夜里的辗转,又藏着多少不被理解的委屈?答案或许都在那些完成本职工作后的深夜,台灯下拉长的身影;被橡皮擦得发白的画纸,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画笔与画布摩擦的细碎声响里。每一个细节里都沉淀着不为人知的执着与热爱。盛老师未曾渲染半分艰辛,也未曾标榜点滴付出,反倒以轻松幽默的语气,笑着说起当年那些过往,将往事都化作了感恩感激,把坎坷视作邻里闲谈般讲述,这份心胸与气度,正是他逆境中奋起的底气与根基。也正因这份豁达与坚韧,他在书画之外,又开拓读书写作的新领域,笔下文字如他的画作般质朴有力,抵达了另一重艺术高峰。这是怎样的一种通透与豁达?
盛老师是一个懂得惜福的人,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在聊天式的分享中,有人插了一句说:“今天嫂子也来了!”我们都放下聆听用目光寻找,原来嫂夫人就坐在人群里,盛老师身后的位置,与盛老师并排坐着的作家苗培兴老师赶紧站起来让座。然而嫂子千呼万唤也没出来,仍然坐在原处。可见盛老师的谦逊低调,于嫂夫人是多么的一致,后来看到这本书最后的“跋”就是嫂子写的《我家老盛》,嫂子的名字叫李玉萍,李老师在她的这篇文章里,亲昵地称盛老师为“小哥”,字里行间满是夫妻间深情的爱,一家人发自肺腑的暖,盛老师对岳父岳母的孝敬也在这篇文章里得到了印证,会议的现场盛老师对妻子及家人不住地称赞,“悔教夫婿觅封侯”,是自古至今多少女子的悲叹,盛名之下的盛老师这么讲夫妻之义,与之红袖添香举案齐眉的李老师该是多么和谐!看到她的芳颜,感觉她不只得倒了盛老师的爱护,也一定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琴瑟合鸣,安稳幸福!
在艺术与人生的道路上,盛洪义老师的征程仍在继续。祝愿他永远善良仁爱,笔耕不辍,墨香永续,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前路繁花似锦,成就更辉煌灿烂的艺术,收获更加幸福美满的人生!同时,也由衷感谢国杰文化沙龙的会长、秘书长们的辛勤付出——从场地布置到流程安排,从细节衔接至互动组织,每一处都透着用心,才让沙龙越办越好。能在这样温暖的氛围里,亲耳聆听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握着前辈赠送的墨宝,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感悟,实为人生一大幸事。感恩这场相遇,致谢所有的真诚与善意!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