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西江月 侍父还乡:车抵贵港
乘夜车早上七点入桂,逐渐看到熟悉的喀斯特地貌。在南宁转车,四十分钟抵达贵港。城市在桦加沙过后的雨中,面貌和七八十年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夜涉河淮江汉
朝观漓水烟岚
飞驰桂柳下邕南
熟识驿名频闪
景色已多灵秀
语音渐近乡谈
如斯情怯旧曾谙
未改昔时怀感
9/28/2025

西江月 侍父还乡:谒宗祠
宗祠原为一间土坯房,是曾祖父社金公三十年代所立,我也曾在其中目睹了除夕、婚嫁祭拜,族人议事、聚餐等活动。一八年由族人集资重建,宽敞明亮,其面貌为乡邻所称道。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宗教,在华南尤其是本乡依然兴盛,宗祠依然是身份归属的重要象征。
昔日一椽茅屋
今朝敞朗轩楹
拜辞江海九年程
族祀归来尤盛
奕代传抄谱牒
阖宗老少人丁
承前启后足依凭
祖荫绵延何幸
9/29/2025

西江月 侍父还乡:贵港东湖翼王亭
东湖正当贵港返大圩的必经之路,以前下火车转长途汽车,即在其边上候车,湖景从车窗可见,现在则已完全被建筑遮蔽。东湖算是贵港的一处名胜,湖面开阔,有大片荷花,因而贵港有“荷城”之誉。东湖公园中的胜迹,则首推翼王亭。翼王石达开应该是出自贵港的第一名人。达开的故乡奇石乡与吾乡大圩相距二十余里,同属港北区。翼王亭为民国时所立,上有一联据传为达开所撰:“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由于右任书写,把达开推到了反满民族革命的高度。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对此联十分赞赏,并录有达开为剃头铺所撰的另一联:“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这次重游东湖,残荷所剩不多,翼王亭下棋局数枰,无人俯仰今古,只求娱乐当下,或许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满目空濛烟景
半塘枯败秋荷
往来今古似飞梭
豪杰亭前又过
谁分南荒弱水
能掀万里滂沱
匹夫手段竟如何
敢把苍天刺破
9/30/2025

西江月 侍父还乡:大圩街行
虽然乡村在空心化,大圩街市远比九年前热闹,买卖的多是附近乡民。从前是三日一圩,即他地所谓“赶集”,现在店家的存在让圩日摆摊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里也有了瑞幸咖啡。记起四十年前先祖母带我趁圩的情景。先祖母黄氏是本乡下赊村人,我也曾去过那个竹林环抱的村庄。她十五岁嫁来陈家,一生几乎没有离开到家乡,她的人生似乎离我既遥远又亲近。我大学毕业后不久,先祖母就辞世了,人世有代谢,思之怅然。
竹笠镰锄香烛
生禽果菜荤腥
贩沽货色有粗精
概与农家关应
四十年前墟日
祖孙牵引同行
而今惆怅莫能名
不复温情光景
10/1/2025

西江月 侍父还乡:食大粽
此粽特点一是肥硕,再者料兼荤素。粽叶为本乡产芭蕉叶,自家现做,远胜各色冷冻预制,且一年四季皆宜享用,配一碗苞黍粥,便已恬然自足,别无他求。食罢与堂兄弟姐妹们院中闲聊纳凉,以销残暑,十分快意。
叶阔兼收荤素
米香足饫饥夫
四时皆合治庖厨
岂必节逢端午
既爱其肥如枕
更称其糯如酥
千山万水遍寻无
此味吾乡独著
10/2/2025

西江月 侍父还乡:家族聚餐
逾一百三十人在宗祠聚餐。恰逢长假破纪录拥堵,车票难求,归来各费周折。参加者都是曾祖社金公与曾祖婆夫妇二人的直系后代及眷属。餐前祭拜,餐后烟火,热闹非凡。社金公幼失怙恃,十几岁时独自一人从桂平官桥来本乡谋生,如今宗支繁茂。他们去世已近百年,一群他们基因的携带者仍然以他们的名义聚会,餐前对他们感念,这是否也是一种成功呢。
百数十人张宴
咸承同脉相因
难逢庑下叙情亲
各历归途远近
中坐皤苍耆老
旁嬉幼齿鲜新
人间一事胜金银
水乳交融血胤
10/3/2025

西江月 侍父还乡:访赐谷村
庆丰镇赐谷村是距吾乡大圩十余里的一处客家村落,也是洪秀全来广西后落脚的第一站。该村位于六乌山下,翻山便是石达开家乡奇石乡。读史得知秀全的掌故,想起曾到庆丰走亲,便生寻访之念,恰好有亲戚在村任职,作了导游。这里是秀全的外家,他大概是无奈之下来此谋生,设塾之外开始聚众传教,停留达三年,离开四年后在一百里外的金田村起事。秀全活动的一些痕迹在赐谷小学院内,目前是夏令营地,还有附近的天王井,皆立有新碑,但即使在本地也少有人知。另外秀全曾在六乌神庙有捣毁神像之举。现在这里青山无恙,难以想象在一场席卷南中国,数千万人丧生的劫难中,这个小村曾有过重要角色。该村另有三省祠,是村中大族曾氏的宗祠,因年代久远且维护完好,被贵港市立为文化资源。
耕舍蔗田行过
新碑故井搜求
颇奇文墨半通流
也试成王败寇
旌帜蔽天谁记
朱殷遍地何仇
已无野老问根由
伫望青山依旧
10/4/2025

西江月 侍父还乡:俯瞰大圩镇
祖屋位于镇北门,登楼眺望一向视野开阔。现在楼房渐多,可见范围已经大不如前,但是远山田垄依然可见。周围村落面临人口流失,农耕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宗族社会是否还会延续?眼前是一片还没有告别就开始思念的时空,留恋还是怀旧?难分难解,五味杂陈。
近水之间田垄
远山以外天涯
依然烟雨暗千家
渺渺予怀牵惹
结寨多居族嗣
叩门可问桑麻
从来不解御铅华
朴质颜容胜画
10/5/2025

西江月 侍父还乡:石坑村见荔枝树
石坑村紧邻大圩镇,近年来因村民致富有方,成为贵港的一个标杆。村民多吴姓,其宗祠也修缮一新,是典型客家祠堂结构,更为村容增色。村中辟有一片公园,内多植荔枝树。想起小时候五叔曾带我打荔枝,不知是我当时矮小,还是树已逾百龄,当年觉得荔枝树极为高大,今天见到的则低矮可攀。如今五叔已下世数年,当年的果园也已被建筑取代,老荔枝树不复存在,真可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初见高须仰首
重来低可攀枝
竹竿打果记当时
叹息树犹如此
恍惚舌才开蕾
如何鬓已添丝
人生聚散总难知
珍重流光易逝
10/6/2025

西江月 补记十月侍父还乡:贵县老街
贵港之为港,得益于西江水运之便,上接南宁,下通广州,这一段又称郁江,源于古郁林江之名,有大东、古榕等码头,旧街市也因此而繁荣。年来水运重要性已不如前,新区兴起,老街渐遭冷落,九年前似有萧条之态。而今铺面又相当兴旺,老骑楼好在未遭拆除,如能修缮,味道要远胜千城一面的新区。
市肆浓稠烟火
骑楼斑驳垣墙
流连偏爱旧城厢
片羽吉光沉想
凭眺古榕堤岸
早非昔日舟航
我心也似水流长
流去郁林江上
11/7/2025

西江月 补记十月侍父还乡:食大笼粄
“粄”即客家语米糕之谓。大笼粄则类似江浙之糖年糕,可蒸可煎,最得糯叽叽之要义。此物一般是年节食品,旧时除夕,必由先祖母操办。这次虽非过年,也从市上买来,氛围虽然不同,舌尖上却足慰怀旧之思。
昔日阖家辞岁
杯盘狼藉将收
又蒸宵夜出炉头
必自祖婆亲手
纵享四方肴美
难如此粄情投
几分软糯化千愁
滋味绵绵消受
11/8/2025

西江月 补记十月侍父还乡:榕树根
大圩北门街祖屋附近有一颗老榕树,每次必来向此树问安,虽然已不如记忆中几十年前那样粗壮。现在钉有标牌,称树龄已逾一百二十年,九叔认为寿数或有夸大。但是这棵榕树见证了陈家自曾祖以来历代人的回忆,则应非虚言。北门街的人与物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化,老榕树则是万变中的不变。
忆里身形魁伟
见时古貌清癯
寿龄逾百信非虚
经历几多晴雨
子弟泛舟江海
仗君固守乡闾
沧桑变幻总无虞
君是归来凭据
11/9/2025

【作者简介】陈晓壮,当代文学艺术作家群成员。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伊利诺大学,现在芝加哥工作和生活。
总编辑:湖畔烟树
执行编辑:艾玛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