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辞家千里路,载爱踏歌行》
何昊轩
行李箱的轮子在广州白云机场的地砖上滚出清脆的声响,彼时还是初秋,风里却裹着南方特有的湿润暖意,与家乡北方的干爽截然不同。我攥着手机,屏幕上是母亲发来的消息:“到学校记得报平安,别不舍得花钱,照顾好自己。”指尖划过那句熟悉的叮嘱,忽然想起出发前的深夜,她在客厅里帮我叠衣服,台灯的光落在她鬓角新添的几缕白发上,明明是细碎的影子,却在我心里压出了沉甸甸的分量。那时候我还没说出口,其实在她转身去厨房煮鸡蛋的瞬间,我偷偷抹了把眼泪——不是怕远离家乡,是怕自己辜负了她眼底的期盼,怕那句“辞家千里又千里,务必争气再争气”,最终只成了一句空喊的口号。
初入大学校园时,我像个小心翼翼的探索者。第一次独自办理入学手续,看着校园里来来往往的人群,听着耳边夹杂着粤语的普通话,忽然觉得自己像一滴水珠,掉进了一片陌生的海洋。专业课上,老师讲的理论知识比高中复杂得多,笔记记了满满一本,回头翻看时却还有不少地方似懂非懂;社团招新时,看着学长学姐们在舞台上自信地展示才艺,我攥着报名表的手出了汗,既想参与其中锻炼自己,又怕自己能力不足,连面试都通不过。那阵子,我常常在晚自习后绕着操场跑步,晚风拂过脸颊,心里反复想着母亲说的话,也想着临走时父亲拍着我肩膀说的那句“别怕难,慢慢来,你能行”。
我开始试着把“争气”两个字拆成一个个小目标,一点点往前挪。每天早上七点半,我定的闹钟准时响起,洗漱完就去教学楼的自习室背书,从专业术语到理论框架,一句句啃,一遍遍记。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把它们写在便利贴上,课间追着老师问,或者找学长学姐请教。有一次,为了弄明白行政管理学里的“公共政策执行”相关知识点,我在图书馆泡了整整一个下午,翻了五六本参考书,直到夕阳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把字染成暖黄色,才终于理清了思路。那天走出图书馆时,晚风带着桂花的香气,我忽然觉得,原来所谓的“争气”,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壮举,而是把每一个看似微小的事情做好,把每一个困难都踩在脚下。
除了学习,我也试着走出舒适区,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各类活动。第一次报名参加校园辩论赛时,我连立论稿该怎么写都不知道。同队的学姐没有嫌弃我新手,而是耐心地教我如何找论点、查资料,如何在自由辩论环节抓住对方的漏洞。为了准备比赛,我们每天晚上都在社团活动室讨论到深夜,桌子上堆着厚厚的资料,杯子里的热水换了一杯又一杯。有一次,因为观点不合,我和队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差点哭了出来。学姐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辩论就是这样,有碰撞才有火花,咱们不是要争输赢,是要把道理说清楚。”那天晚上,我们重新坐下来梳理思路,把各自的观点整合到一起,直到凌晨才确定最终的辩论方案。比赛那天,我站在辩论场上,看着对面的对手,手里攥着写满要点的纸条,心里却比预想中平静。当我清晰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论点时,我忽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勇敢了许多,不再是那个连说话都怕出错的小姑娘。
后来,我又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跟着团队去了广州周边的一个村镇,协助当地村委会开展基层治理调研。那半个月里,我们每天早上七点起床,跟着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听村民们讲述生活中的难题,记录下他们对乡村发展的建议。有一次,为了了解村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我们在村口的凉亭里和几位老人聊天,其中一位奶奶拉着我的手说:“姑娘,你们来问我们这些事儿,我们很高兴,觉得有人关心我们。”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行政管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更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责任;也明白了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更是为了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大二那年,学校团委开始选拔学生副书记,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既兴奋又犹豫。兴奋的是,这是一个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组织协调能力的机会,也能为同学们做更多实事;犹豫的是,报名的同学都很优秀,有的有丰富的活动组织经验,有的成绩名列前茅,我担心自己不够格。那天晚上,我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跟她说起自己的顾虑。母亲在电话那头笑着说:“孩子,你不用跟别人比,你只需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这件事,是不是愿意为了这件事付出努力。如果是,那就去试试,哪怕没选上,也是一次成长。”
挂了电话,我翻出自己大一以来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参加活动的心得、学习的总结,还有每次遇到困难时鼓励自己的话。我忽然想起,从第一次参加辩论赛时的紧张不安,到后来能独立组织班级活动;从第一次面对复杂的专业课知识时的迷茫,到后来能拿到专业前几名的成绩,自己已经走了很远的路。于是,我下定决心报名,开始认真准备竞选材料。我梳理了自己过去一年多的经历,总结了自己在活动组织、沟通协调方面的经验,也思考了如果当选团委学生副书记,该如何协助老师开展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同学。竞选演讲那天,我站在台上,看着台下的老师和同学,没有了当初的紧张,只有满满的坚定。我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说出,也说起了自己辞家千里来求学的初心,说起了父母的期盼,说起了那句“务必争气再争气”。当台下响起掌声时,我知道,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已经战胜了自己。
几天后,竞选结果公布,我成功当选为团委学生副书记。那天,我第一时间给父母打了电话,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里满是喜悦,父亲则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能行,不过别骄傲,以后要更努力,多为同学做事。”挂了电话,我走到教学楼的走廊上,看着远处的晚霞,忽然觉得眼眶发热。不是因为当选的喜悦,而是因为想起了这一路来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母亲深夜叠衣服的身影,想起了父亲鼓励的话语,想起了自己在自习室里熬夜背书的夜晚,想起了在辩论赛场上争论的瞬间。这些细碎的片段,像一颗颗星星,照亮了我辞家求学的路,也让我明白,所谓的“争气”,从来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是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努力,不辜负那些爱自己、支持自己的人。
同年年底,学校公布了奖学金的评选结果,我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历,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当我拿着奖学金证书回到宿舍时,室友们围着我欢呼,我却悄悄拿出手机,给父母发了一张证书的照片,配文:“爸妈,我做到了,没让你们失望。”很快,母亲回复了消息,还是熟悉的语气:“孩子,你真棒,不过要继续加油,以后的路还长。”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初入大学时的自己,想起了那些迷茫不安的日子,也想起了一路以来陪伴在我身边的人——有父母的牵挂与鼓励,有老师的悉心教导,有学长学姐的耐心帮助,还有室友们的关心照顾。他们就像一束束光,在我辞家千里的求学路上,为我驱散了迷茫,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如今,我已经在广东待了两年多,早已习惯了南方的气候,也熟悉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偶尔在周末,我会去学校附近的老街逛逛,看着路边的小吃摊冒着热气,听着摊主用粤语吆喝,心里会涌起一种踏实的归属感。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家乡的样子,想起母亲做的红烧肉,想起父亲在院子里种的月季花,想起那句刻在我心里的“辞家千里又千里,务必争气再争气”。只是现在,这句话在我心里多了一层含义——它不仅是对父母期盼的回应,更是对自己的承诺,对那些一路陪伴自己的人的感恩。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我们会遇到很多人,也会走过很多路。有些人会陪我们走一段,有些人会一直留在我们身边,他们的关心与鼓励,就像春风化雨,滋养着我们成长。于我而言,父母的爱,是我辞家千里最坚实的后盾;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帮助,是我探索未知时最温暖的指引;室友和朋友的陪伴,是我面对困难时最有力的支撑。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能在陌生的城市里站稳脚跟,才能在求学路上不断前行,才能从那个小心翼翼的新手,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团委学生副书记,才能用自己的努力拿到奖学金,不辜负那句“务必争气再争气”。
感恩有你,一路相伴。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牵挂与鼓励,那些落在时光里的帮助与陪伴,就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我辞家求学的每一段旅程,也照亮了我未来的路。往后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感恩,继续带着勇气前行,不管走多远,都不会忘记自己来自哪里,不会忘记那些爱自己、支持自己的人。因为我知道,只要有他们的陪伴与牵挂,无论我走多远,都不会孤单;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有勇气去面对,去克服,去成为更好的自己,去回应那些沉甸甸的期盼,去践行那句“辞家千里又千里,务必争气再争气”。
个人简介
作者介绍:何昊轩,就读于现代文秘专业,性格开朗,热爱唱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