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一座城市102】北京啊北京,朋友接风请我吃了一顿“卤煮火烧”
作家/沈 学 印 主播/河清海晏
刚到北京,朋友为我接风洗尘,安排在西城区南横东街194号“小肠陈”南横东街店,意在让我品尝一下“京城卤煮第一家”的“ 卤煮火烧”。据说这里是“小肠陈”的总店,还有多家分店设在各区。
“小肠陈”是北京著名的卤煮小肠店铺,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味口感赢得广泛的赞誉。“卤煮火烧”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小吃,纯粹的老北京风味儿,比京剧还要纯粹。最初的卤煮是出自宫廷的“苏造肉”,“千金难换苏造肉,不抵卤煮一碗香”,说的就是这种小吃。
清朝年间,因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几番制作,久而久之成为“卤煮”,再经与火烧的绝妙搭配,互为组合,共同烂炖,就成为具有独特制作工艺和美味口感的“卤煮火烧”。它的起源地就在城南南横街,制作第一人就是“小肠陈”,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又经“小肠陈”第三代传人陈玉田改良制作,终使“卤煮火烧”以其独特的口感著称,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透而不粘,汤浓香稠醇厚。现在的天桥、虎坊桥、前门和西单牌楼等地均设有分店或摊位,其中华北楼戏院门前的摊位最为有名。
“小肠陈”现在已是北京的传统小吃品牌,“卤煮火烧”已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小肠陈”虽是一家私营企业,却被首家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和中国特色餐馆,同时还被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和最受市民喜爱的餐馆,现已收入宣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经营的是陈玉田的女儿陈秀芳,又在继续承传和经营这一传统技艺。
片刻不到,热气腾腾的“卤煮火烧”摆在了餐桌上,随后服务员又端来了配料调味品,有辣椒油、花椒油、花椒粉、辣椒粉、味鸡精、小葱末、蒜汁、香醋等等。服务员见我们迟迟不肯动手便说,快趁热乎吃吧,时间长了烧饼就没嚼头了。她告诉我们,北京人好吃这口的总会在“卤煮火烧”加上些香菜,这样品味才会逗留鼻息,久存舌尖。
一旁的另个服务员也指着墙上的一幅画作说,看见了吗?这里的一首诗就是送给你们的:吃一口神清气爽,吃两口心有暖阳,吃三口立地成佛,吃四口灵魂天上。过去朱门酒肉熏臭天,如今美味俗食享人间。祖上老汤驱秽味,指下探物锅沿旁。香迷肺肠亦靠卤,浸透面饼佐料上。卤煮若能配大蒜,吃的舒服又畅往,陈年老酒配新肉,生活过的乐悠长。
经她这么一说,没有几个不愿意吃这可成佛、可上天、可成仙的“卤煮火烧”了。但这吃到嘴里“卤煮火烧”也确实温热暖胃,清醒脑壳,此时若在再喝上一口冰镇啤酒,那该是绝佳标配,味美至极,能在当下享此美食,也是老朽今日之大幸了。
后来一问,一碗“卤煮火烧”37元。
这价格是否小贵了一丢丢?
(2025年11月9日于北京市北京站东街地铁站汉庭酒店980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