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振民
说郭沫若流亡日本后仍参与创造社围攻鲁迅的笔战,写了《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一文骂鲁迅是“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这是《鲁迅全集》责编之一的陈早春考证的;多年來许多人都以陈早春的考证为据,声讨郭沫若。
但据我的研究所见,陈早春这一考证根本站不住脚,杜荃根本就不是郭沫若。理由是——
(1)杜荃文章《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发表于1928年8月的《创造月刊》,时任该刊主编的冯乃超在《鲁迅与创造社》一文中说杜荃“不是”郭沫若,该文还说当时的创造社同仁郑伯奇也认为“不是”。这说明杜荃文章在《创造月刊》发表时没有任何信息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是郭沫若。(2)时隔50年后冯乃超鉴于有人说杜荃即郭沫若,遂向住院治病的郭沫若问其是否用过杜荃为笔名,郭说他不记得用过这个笔名。这应视为病中的郭沫若对老友提问的一种温和的否认。(3)郭流亡日本前曾与鲁迅有联合作战之约,后因内部意见不统一而未成,流亡日本后,得知创造社刊物一窝蜂似地批判鲁迅,曾在《海涛集》中抱怨他们“总有点过火”,故他更没有亲自参战以更加过火的口吻骂鲁的可能性。(4)郭沫若为反驳鲁迅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中对创造社的指谪,曾写有《创造十年. 发端》一文,也尖锐地讽刺了鲁迅。解放后编辑出版《郭沫若文集》时,有人建议別收这篇《发端》,郭为此动火坚持收入。而《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却并未收入。都是骂鲁之文,一收一不收,就令人怀疑他是否写过这篇未收之文。尤其是郭去世后在中央组织下编辑出版的《郭沫若全集》也未收入“余孽”这篇。这说明杜荃这一文章最终未被编者和领导认定为郭作。(5)陈早春说,创造社张资平曾在答鲁迅一文中说杜荃即麦克昂,而麦克昂即郭的另一笔名,故杜荃即郭沫若。这是陈早春考证之文的唯一实据,其余种种都是想象。但是张因与创造社后期成员闹翻了,在杜荃登文之时他早已脱离创造社,根本不参与创造社编务,是不可能知道杜荃即郭的,他这样说只能是受了鲁迅曾经猜断杜荃即郭的影响。而鲁迅的猜断并非实据。何况张一人之说否定不了前述冯乃超、郑伯奇二人之说。
以上理由说明,写《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的杜荃并不是郭沬若。
然而陈早春还曾以杜荃另一学术论文《读“中国封建史”》很像郭的作品为据,说杜荃就是郭沫若。
但经我研究,郭沫若也根本没写过这篇文章。理由是——
(1)冯乃超曾将杜的《读“中国封建社会史”》一文给郭看过,郭只是说此文观点与他当年观点相似,并没说此文是他所写,作者杜荃就是他。(2) 发表《读“中国封建社会史”》的是中共刊物《新思潮》,它创刊干1929年11月15日。而杜荃此文是该刊创刊仅半月二十天之后的1929年12月之事,此时郭正在日本避难,且受日本警察严密监视,往來信物都受检查,不可能与中共该刊发生关系。(3)杜荃的《读“中国封建社会史”》是批评国民党营累的陶希圣著作《中国封建社会史》的,陶希圣出版此书的的时间是1929年6月,而这时远在日本的郭,不可能看到陶著,也没材料证明他看到。尤其此期间郭正忙于研究和写作自己的长达45000多字的著作《卜辞中的古代社会》,郭在〔附白〕中自云: “中间牽于人亊,屡作屡辍,稿成全部更易者亦四五次。”可见他也根本无暇针对陶的《中国封建社会史》写长篇批评文章。而且也根本未谈及陶著之亊。(4)如果郭对陶的见解有异议,他在1930年完成写作并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肯定会对陶的观点有所回应,然而此书除简单针对胡适兼及戴东原、王念孙、章学诚说过几句不屑之言而外,并无一字一句针对陶希圣之文。这与杜文对陶文的批评是截然不同的。(5)郭沫若认为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 ‘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 的草创时期的东西。” 他在该书正文的末尾说: “草径已经开辟在这儿,我希望更有伟大的工程师,出來建筑铁路。”同时又在该书的《解题》中说:“因作者生活的不自由,参考书籍的缺乏,及其它种种纸笔所难写出的有形无形的艰难迫害,使本书的叙述每多草率粗糙的地方…希望更有时间更有自由的同志继续作详细的探求。” 这都说明他很盼望別人也在这方面提供研究成果。而陶希圣当时虽然政治上属国民党,但研究中国历史的学术著作仍与郭沫若一样,是用辩证唯物论的方法。如果看到陶著,尽管可能会觉得与他的见解有不同的地方,但也会欢迎,或基本上引为同调,而不会写文章批评的。因为他本來就“希望”大家都作“探求”么。(6)杜荃的《读“中国封建社会史”》在当时或现在都被认为是水平很高的学朮文章,且又非骂鲁之文,无须忌讳,故尔如果真的出自郭手,理应被郭收入次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之中,然而偏偏没有!如果把这看作遗漏,那么以后出版的進一步探讨古代社会发展的《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理应补收,却也偏偏没有!不但其上述几种著作未收此文,且亦无任何文章谈及此文!
从这几方面看來,《读“封建社会史”》也绝非郭沫若所写,因而它也反衬不了写《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的杜荃是郭沫若。相反,倒恰恰从一个新视觉说明写《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的杜荃真的并非郭沫若。
如此说來,陈早春关于郭沫若以化名杜荃骂鲁迅为“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的种种理由,不都成了空中楼阁吗?
2019.12.20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