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奎同志画像及Ai照片
王金奎(1920—1948),男,富平县曹村镇周家村王家坡人(原曹村镇贾坡村白土坡·即贾坡二队),中共地下党员,烈士。1939年从军参加抗战,抗战结束后在曹村地下交通站做交通员,后参加富平游击队任五支队班长,在富平、照金、淳化一带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2月在淳化县铁王镇小池战斗中牺牲,1950年荣获解放大西北“人民功臣”奖章。2022年3月31日,富平县委、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散葬烈士集中安葬”仪式,王金奎同志骨灰迁入富平县烈士陵园,树碑纪念,进行统一管护,并上报民政部录入革命英烈名录。
1920年6月王金奎同志出生在曹村乡王家坡(贾坡村白土坡),自幼家贫,一直务农。1937年王震将军带领红二方面军红6军团进驻曹村及周围,除进行整训外,向群众广泛宣传团结抗日,保卫家乡,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王金奎同志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39年毅然参军,奔赴抗日前线,在云南、湖南等地参加了多次抗击日寇的战斗,作战勇猛,后因部队打散和抗战结束,他独自回到了曹村老家。王金奎同志回乡后,妻子已经因病去世,儿子王升宏在贾坡(一队)由外婆抚养(外公杨海渤,外婆□孺人),家徒四壁,非常凄惨。
曹村镇是早期富平革命工作活跃的地区。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富平北部重镇,曹村党组织在白彦信、邵武轩等领导下,开展敌后群众工作和对敌斗争。曹村地下交通站以白彦信、孙世发家为据点,建立了南连西安,北接边区的红色地下交通线,来回往返传递情报运送药品、枪支弹药,护送地下人员通过敌人哨卡,营救保护革命同志等,在敌人窝里出生入死,为党工作,很多同志被国民党县保安团围追、抄家。
王金奎思想活跃,为人仗义,作事果敢,身材魁梧,并曾有过部队经历,回乡后即跟随曹村地下党组织进行活动,成为秘密党员,当起了地下交通员,经常来回往返为我党传递情报等。
据其侄子王升满回忆,1946年,由于叛徒告密,王金奎的踪迹被报告给了曹村伪乡长马忠骏。马忠骏带着人马到家里进行围捕,在白彦信等人的帮助下,王金奎从底店逃往铜川耀县、照金一带躲避。并于1947年春在铜川由陈安德介绍,参加了渭北游击总队富平五支队开展革命工作。由于他有从军经历,加之勇敢灵活,很快就担任了游击队班长和分队长。
据王方民回忆,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于1947年春,向解放区两翼的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发动了所谓“重点进攻”。在陕甘宁边区周围,蒋介石纠集了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部,西北行辕马步芳、马鸿逵部和晋陕绥边区总部邓宝珊部的34个旅、23万人马,准备从南、西、北三面向陕甘宁边区大举进犯。为了保卫边区,粉碎敌人的“清剿”阴谋,给来犯之敌以有力的打击,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员王世泰、政委张仲良率领新四旅、警三旅、警一旅、边区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在西起彬县,东至耀县的数百里边界线上展开了自卫反击战。在这种形势下,渭北游击总队(简称渭总)根据中共关中地委确定的渭北工作方针,在边区南部的张家山、嵯峨山以及耀县西原、富平等广大边沿山区展开了游击战争。
1947年6月至1948年春季,淳化方里支队、富平游击五支队等紧密配合渭总主力,在渭北地区,特别是淳化县爷台山、张家山、方里及嵯峨山周围地区与敌辗转周旋,先后牵制敌胡宗南暂编第二旅和国民党富平、淳化、泾阳、三原等县地方武装共达一万余人。据王升满回忆,当年回来的战友都对王金奎同志作战勇敢、智勇双全的精神很是佩服,逢人便讲。在一次战斗中,王金奎虽然带领着仅有十名战士,但他却凭借占据着的有利地形,勇敢地与敌暂二旅进行战斗,宁死不下火线,后经同志们积极解救,方才退下。还有一次,他带领三名战士夜袭敌人的一个营,丢了三颗手榴弹,巧妙地迷惑了敌人,致使敌人相互厮杀,延至一夜,成功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战斗任务;
1948年2月的一天,天下大雪,淳化铁王小池村阵地上一片白雪茫茫,国民党暂二旅的敌人将羊皮大衣反穿,伪装后对我军阵地进行偷袭。情况紧急。王金奎高喊“你们撤,我断后!”,扛起机枪就向敌人扫射,保护了战友,但他却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王金奎牺牲后,被战友寄葬在淳化铁王桐树台小池子。1951年,在政府的帮助下,王金奎的遗体迁回老家王家坡重新安葬,魂归故里。
王金奎牺牲后,1949年7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独立第一团政治处致信富平县人民政府县长,通报并证明王金奎同志牺牲的信息,信件至今仍保存在富平县档案馆。据查,富平五支队后改编入这支西北野战军部队。
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为了表彰奖励在解放大西北做出贡献的人民解放军官兵,决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并制定公布了《解放大西北人民功臣奖章条例》,宣布于当年8月3日开始施行。按照条例规定,烈士王金奎同志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对其家属发给光荣证书。
1956年5月,曹村乡政府干部杨逢杰(曹村镇贾坡村一队人,原铜川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发现王金奎的哥哥王金波病重,由于家庭非常困难,后医治无效去世。因属革命烈属,即报告曹村区公所申请救济,并经县民政科审核,1956年6月2日由富平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批复曹村乡王家坡烈属王金波死亡困难补助》的(206)号文件,给予烈属80元优抚补助。
王金奎同志参加解放战争为国捐躯,是革命烈士,但在富平县革命烈士名录和县革命烈士陵园英名录中,没有找到他的名字。可能是由于建国初期王金奎已被政府认定为革命烈士,1957年国家确认烈士时,其作为家属的哥哥王金波已经去世,而王金奎的遗孤又一直寄养在外婆家,尚在年幼而不知其情。1993年前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来家里确认王金奎的烈士身份时,由于遗孤王升宏(王宏信)已经因病去世等种种原因,王金奎的烈士身份又一次被遗漏丢失。
2021年11月,王金奎同志的孙子王保田同志在整理仲勋学校校史档案时,偶然发现了与王金奎烈士身份相关的一些历史资料,并经协调衔接,引起了县军人事务局局长李富平和富平县烈士陵园孙瑞峰所长的高度重视,安排专人对其档案进行了认真复核,终于使这份尘封70年的珍贵历史资料重见天日,王金奎烈士“人民功臣”的光荣身份得以再次面世。
王金奎同志的斗争勇气和革命精神,必将成为子孙后辈学习的榜样和力量源泉,激励着后来者发扬传统,承前启后,勇于进取,奉献社会,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党和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王金奎孙子王保田 寻访整理
备注:
本文资料来源:1、富平县档案馆;2、富平县革命文史资料、淳化革命史略、淳化县志、照金革命史等;3、王方民回忆录、村里在世知情老人,王金奎烈士侄子王升满口述等。
王方民(1908~1999)又名王清彦,富平县小惠乡果坊村人。1921年就读于富平县第一高等小学。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五支队班长。
杨晓鹏,1970年1月出生,富平县曹村镇贾坡村人,梅家庄杨氏后裔,退伍军人。《富平县粮食志》撰稿者之一,政协富平县第十三、十四届委员会委员。现就职于富平县粮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