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相聚续亲情
文/陈桂娟
姥姥家,是一个让人非常羡慕的和睦大家族。
小时候听姥爷讲过,大概是在四几年,建国前的一个秋天,姥爷姥姥带着大姨、二姨(我母亲)三姨还有大舅全家六口人,从吉林省洮南赶着马车一路向北,经过数十天的艰辛路程,最后落户在太康(今杜尔伯特)县的一个叫二龙山的小村。从此姥爷姥姥就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养育了姨姨舅舅共十个孩子。他们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亲一样任劳任怨,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们抚养长大成人,一个个都成了家立了业。姥爷姥姥淳朴、宽厚的人品,待人处事的真诚和善良,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认可。在这个陌生的小村里,一个杨姓家族从此站稳了脚,立住了根。
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姥爷姥姥早已离世多年,但杨氏子孙却从当初的六口人,发展到现在已经是有将近两百人的庞大家族。
近些年,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外流,家族的很多兄弟姐妹还有孩子们也都离开家乡,有的求学深造,有的外出打工,有的自主创业,也有的已在外定居。大家相聚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偶尔家族中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也很难聚齐。能聚在一起的亲人总是有叙不完的旧,道不够的情。大家都很怀念过去,怀念家族人在一起时,你有难我相帮,我有喜同分享的温馨和谐;都在寻找小时候那种,夕阳西下,牛哞马欢,鸡鸣犬吠,炊烟袅袅的快乐时光。于是,我和兴奎表弟不约而同的有了一个想法:组织一次家族亲情大聚会。
有了这个想法,我们就开始行动,拟定聚会方案,电话沟通,听取意见,采纳大家的建议,完善各项流程。这次聚会是以我们表兄弟姐妹这一代人为主导,出资邀请长辈和未成年的晚辈参加。聚会方案发到了杨家大院家族群,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和支持。大家纷纷报名,身在外地回不来的家人,在群里 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希望下次能给他们长一点时间,好提前安排假期。还有无法赶回参加的家人,发来了红包表达心意。有赞助烟花和游戏礼品的;有赞助羊和螃蟹的;有赞助啤酒熟食的;有去自家地里掰玉米棒子的,还有去小菜园挖新土豆、摘倭瓜、茄子的,家族群里气氛温暖又热烈。
集合地点定在二龙山村杨家老宅兴山大哥家,时间是8月10号(这一天恰逢农历7月初7)。
一大早,伴着蒙蒙细雨,一辆一辆轿车驶进杨家大院,这个刚唠上几句,那个又走下车来,一溜小跑迎上前去,多年未见的亲人稍作端详,然后紧紧相拥,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眼角却挂着幸福的泪。
人员到齐,首先要祭祖。来到墓地,我们静静地把鲜花祭品供奉在坟头。当一众杨家的后代子孙,齐刷刷跪下来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透过雨雾,姥爷姥姥,三舅舅的音容笑貌犹现眼前。
祭祖结束返回大院,大家以老宅为背景,在场的亲人一起拍下一张珍贵的大合影。
接下来我们驱车两公里,看望行动不方便的大姨。89岁的大姨和二表哥表嫂一起生活,我们刚进院,就看见表哥表嫂已经迎候在门口,走在最前面82岁的大舅,突然对着迎上来的表嫂深深地鞠了一躬,并说道:“我代表杨氏家族感谢你对我大姐的悉心照顾。”跟在后面的晚辈都停下了脚步,注视着大舅和表嫂两双手握在一起的感人瞬间,很多人都湿了眼眶。大舅的有心之举,无形之中在后辈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大姨、二姨(我母亲)、三姨、大舅和大舅妈、二舅和二舅妈还有五姨(三舅英年早逝,还有四姨,小姨,小舅因路途遥远,工作繁忙无法参加),几位老人围着大姨,拉着手,抚摸着大姨的脸颊,大姨不断的环顾每一个人的脸,虽然思维和话语都不太清晰,但大姨满眼的泪水说明她心里清楚,这满屋子的人,都是她最亲的亲人。
告别大姨时,身体不太方便的二舅行走吃力,常来弟弟上前抱起二舅,轻轻的把二舅放在车座位上。二舅则像个孩子一样双手勾着常来弟弟的脖子。仁爱,孝亲的温馨场景,让我觉得这就是相聚的意义所在,这就是和谐家风的最好传承。
中午饭店就餐,我和兴奎弟简单的开场白后,大家开怀畅饮,考虑安全是首要,大家谨遵开车的不喝酒,喝酒的不开车的聚会规则。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开始才艺表演,各展歌喉,虽然没有专业歌手唱的动听,但是大家却拍红了手掌,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秀丽表妹古灵精怪的小女儿跳的一段恰恰舞,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大家纷纷感叹,现在的孩子多才多艺,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午餐结束,一点半返回老宅。在这之前,兴山大哥和大嫂已经提前回家劈柴生火,支灶架锅,开始为大家的晚餐做着准备工作。回到大院,每个人都是主人,挽起袖子,自己动手开始做饭。红烧羊排已经飘出香味,羊杂汤在锅里上下翻滚,杂鱼炖螃蟹是新吃法,烀苞米的大锅热气腾腾,土豆、茄子、倭瓜、鸡蛋焖子一锅出。整个院子飘窜着家的味道,袅袅炊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思绪,终于找回了久违的童年。
晚餐因为是在家里,就很随意了,几张桌子拼在一起,大盆小碗齐上阵,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此时我们就是回家的孩子,心情从未有过的放松。喝吧,不用担心,即便是你喝醉了,倒下的那一瞬间,请相信,一定会有亲人伸手把你扶起。
晚餐结束还不算完,接下来的谜语有奖竞猜,还有成语你来比划我来猜,大家积极踊跃,争相上场。比划的人使出浑身解数,猜的人却一头雾水,尽管如此,奖品也各有得主。
夜幕降临,重头戏是点燃篝火,燃放礼花(当晚因一直下着小雨,很遗憾没有点起篝火)。一束束缤纷的礼花在大院上空绽放,孩子们呼喊着:“过年啦!过年啦!”我们也由衷地感叹:“真的,过年都没今天这么热闹,这么开心!”
伴随着喜庆的音乐,表兄弟姐妹们在蒙蒙细雨中,舞动扇子,踩着鼓点,扭起了欢快的东北大秧歌。尽管已是满脸雨水,但没有人停下来,谁都不想错过这相聚的难得时光,都想把自己最开心的样子留给最亲的家人,都想把这美好的时刻装进心里,都想用行动把这份和谐继续传承下去。
相聚短暂,亲情无限。相聚,离不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响应和支持,离不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参与和努力。当若干年后,我们回望岁月,想起这次团聚的时候,一定会在心里由衷的说一声:感谢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