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让人欢喜让人忧
文/郭有三
手机作为现代生活的必备工具,带来了即时通讯、信息获取和娱乐等巨大便利,提升了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然而,过度使用手机也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其中视力下降、失眠尤为突出,许多人因此出现了手机依赖症。
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物资匮乏,科技落后。那时没有电子设备,洛河是天然的游乐场,庄稼地是我们的乐园。春天地里摘野花,夏天逮青蛙,秋天在打麦场捉迷藏,冬天堆雪人,谁有几本小人书,大家都会抢着看,那时也是极其快乐的。
如今,手机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刷抖音、短视频让人爱不释手,一刻也不能离开,人们之间的人情交往也相应从线下变成了线上。学校怕手机影响学习,规定学生到校不能佩戴手机,却总是事与愿违。如果人们能合理利用其功能,并避免沉迷其中,手机仍是提升生活质量的利器。
我认为,若想让孩子走出手机的囚笼,需要的不是简单地没收手机,而是给他们更多看世界的机会,让每个孩子了解手机的危害,合理使用手机。研究显示,手机对身体的危害,青少年和上班族是重灾区,每天超过两小时的屏幕时间会使近视风险增加30%以上,同时引发头痛和注意力分散等连锁反应。这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能降低工作效率和社会参与度,凸显了手机依赖的潜在危害。
使用手机导致视力下降,其主要根源在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蓝光辐射对眼睛造成直接伤害,导致视网膜疲劳和调节功能减弱。因此要做到:一是控制每日手机使用时间,设置提醒,避免连续超过30分钟;二是开启护眼模式或佩戴防蓝光眼镜,减少光线刺激;三是定期进行眼部休息和户外活动,如每半小时远眺窗外。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多与学生交流,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如积极阅读纸质书籍,多参加户外运动等,增加对其它事物的兴趣。手机虽便利,但只有主动管理,科学使用,才能实现科技与健康的和谐共存。
作者简介:郭有三,笔名安乐书生,洛阳市金融作家协会成员,深耕金融领域,书写生活风采,于安乐窝中开启诗意人生。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