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病房月光曲》
作者:潘龙华
今天是中秋节,午夜十二点,万籁俱寂。
这家三甲医院的住院部十楼一号病房,共四张床。我正躺在2号床上输液。靠近门边的墙角灯,一束微光勾勒出我头顶输液架的轮廓,透明的软管里,万古霉素正顺着管壁缓缓滴落。
气管炎已见好转,咳嗽也减轻了许多,可低热缠绵不去。年青时动过双髋关节手术的残腿,二侧臀部肌肉,正在联袂发难。说不出的难受,只能侧躺着,把身体蜷成弓形,腿稍一动弹,便牵扯着钻心的酸麻与疼痛。
一号床和三号床病友午后输好液,请假回家团圆了,临走把床之间的隔离帘都卷向墙边,我受阻的视线一下子伸展了。
窗外,本该高悬的中秋月,却被医院前一幢大楼的墙体,挡得严严实实。想起白天老伴冒着酷暑,从家里乘二部公交,为我送来了鸡汤,还笑着对我说,今天是中秋节,刚才在楼下,把小卖部最后的五个月饼全买了,明天说不定没了,是你喜欢的苏式,功德林的。这也是我住院后,最早知晓今天是中秋节的消息了。
此刻,忽然联想起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名句,自已不但窥月不成,竟然连一絲清辉也享受不了,心情十分怅然。
我把目光移向斜对面的加床。病友系七十刚出头的黄先生,他来自长江边的一座小城市,年青时是家大型企业的供销科长。
“黄先生,今晚是中秋,您要不要去窗口看看月亮?”我轻声说道。黄先生应声下了床,慢慢走到窗边,双手推了推窗框,无奈地摇了摇头:“潘老师,打不开,医院的窗都这样,怕病人出事。”他还是把一只手伸出狭小的窗缝,可是伸长的手臂,什么也没有抓住,他让手掌在夜风中左右摇摆了几下,便收回了。
回到床边,他坐下后便不住地锤着揉着膝盖,指节按压在关节处,有轻微的声音。俄顷,我边望着不紧不慢滴着的吊瓶,边说,黄先生,不好意思,今晚让你睡不好觉了。他抬起头,我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只听他说道,“是我碍着你休息了!”他边说边扶着床沿站起身,走向卫生间。回来时,他额角沁着薄汗,坐在床边喘着气,缓缓说道:“前列腺的老毛病,五十分钟就得去一次厕所。两条小腿和膝盖,又酸又麻还胀痛,怎么放都不舒服,日日夜夜难以入睡。现在又患上肺炎。”他长叹了口气,“有时候真想一走了之……太折磨人了。”
我看着他佝偻的身影,想起自己的处境,轻声劝慰:“黄先生,谁还没点坎儿呢。我两条腿的髋关节都动过手术,现在臀部发炎,低热不退,二十多天了,屁股疼得翻个身都是奢侈的事。可日子总得往前过,我们人的一生,不就是跟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挫折告别,再找那些藏在日子里的开心吗?你肯定有过开心的事呀!”
黄先生闻言,停下了揉腿的动作。“开心的事?也有,那就是房子了”。他的语气开始缓和:“我前些年买了套一百五十平的大房子,在市中心最好的地段,环境很美。我和老伴让儿子儿媳一起来住。还很宽敞,儿子媳妇很孝顺,我们老了,在家就是吃吃玩玩。这次儿子陪我来看病,刚回去,明天又要来了。孙子在常州上大学,二房一厅的婚房我们也准备好了,郊区我还有一套三层的老房子,现在出租了。”说着说着,黄先生挤出了一点笑声。
我也跟着笑了,晒出自己暖心,甚至没法回报的事:老伴一辈子无怨无悔陪着照顾着我这个残疾人。另外善解人意的女儿女婿,一个是荣获市金爱心的语文教师,一个是被病患赞为医者仁心的外科主任医生。而生活中,他们对我们二老更是问寒嘘暖,关怀备至。就在昨天,女婿又为我买了一台专治腰腿伤的理疗仪器,正静静地在家“等”着主人归来呢。而在市重点高中读书的外孙女,从初中起,每个周日都要给我们老两口修脚趾、做按摩,说:“外公外婆开心,我就开心……”
病房里的气氛渐渐暖了,那些病痛带来的苦楚,似乎在这些细碎的幸福里被消融,被淡化。
凌晨一点五十分,输液管里的药液见了底。我按响呼叫铃,护士很快赶来拔针。针头拔出的瞬间,我忽然问:“姑娘,今晚外边的月光好吗?”她一边整理用物,一边笑了:“太忙了,没空看呢。”话音刚落,隔壁病房的呼叫铃又急促地响了起来,她快步离去,留下一串匆匆的脚步声。
对面的老先生还倚在床头,暗淡的灯光下,他双手还抱着膝盖,许是腿疾又在作祟。窗外,视线撞到的还是对面大楼单调的墙体,没有月亮,也没有月光。
我伸出手想托着腰背翻个身,一阵酸痛袭来,只能暂时作罢。烦燥难受中,我从枕头边拿起手机,摸索着打开。屏幕亮起的瞬间,一条条问候信息涌了进来,就像一缕缕争先恐后的月光。
除了亲友的牵挂,最多的是海内外学子的祝福。第一条是横跨太平洋的加拿大颢雏同学发来的中秋祝贺语,我想起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多么曼妙;还有同济大学设计院的奇奇同学,这个曾是大学学生会主席的他,竟然写了上百字,还配了一张皓月当空的美图,我心湖似乎有了月光的照耀;而昌阳可可,一对兄妹俩的音频,潘老师,祝您中秋快乐!像少男少女的双重唱,闻声让我身临其境,似在月下,师生同乐;华山医院的侃侃,一对白衣天使的伉俪,情真意切说要到我家来探望老师,他还不知我住院了,真感动得让我湿了眼眶……
一缕缕月光移过泛着涟漪的心湖。突然,一条来自上海交大毕业的昔日女生莹莹同学的信息,震撼了我:她十岁时拿下钢琴、电子琴的双十级,还是最年轻的音乐家协会会员,后来做过世界500强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她发来一段音频,是她弹的王菲版的“但愿人长久”的钢琴曲。附言说:“潘老师,身体健康,中秋节快乐,阖家幸福!”
我急忙打开,瞬间,轻柔的钢琴声缓缓流淌而出。琴声如月光般清澈温润,漫过病房的清冷,漫过身体的疼痛,漫过这中秋之夜的寂寥。
那熟悉的旋律里,有千里共婵娟的期许,有对生命的温柔以待,也有藏在岁月里的希望。我侧躺着,听着琴声,仿佛看见月光穿透了楼宇的阻隔,洒在病床边,洒在我身上,洒在黄先生的膝头,也洒在每一个为生活打拼、与病痛抗争的人心上。
这个中秋,有琴声入耳,有暖语入心。原来幸福从不在远方,就在那些彼此慰藉的瞬间,那些藏在琐碎日子里的牵挂,那些即便身处困境也未曾熄灭的希望。
夜色渐深,琴声未歇,我知道,只要心怀暖意,纵使身在病榻,也能遇见属于自己的月光。
没有月亮的中秋节,病房里却是盈盈的月光。
草于10月6日中秋夜,改于10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