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与道之间:
简评郑升家《看央视专题节目〈考工记〉》
安徽/王瑞东
郑升家(洞庭新客)的《看央视专题节目〈考工记〉》,是一首以现代媒介为触点、深入华夏工匠精神堂奥的观诗之作。全诗仅四句,却完成了一次从“器物之美”到“道术传承”的完整精神巡礼。
首句“追溯国史光彩现”,开篇即确立了宏大的历史纵深。“追溯”一词,赋予静态的历史以动态的探寻过程,而“光彩”二字尤为精妙。它既指代器物本身经岁月磨洗而愈显温润的物质光华,更隐喻着一种文明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不灭的辉光。这双重意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百业匠人出民间”,诗人将视角从庙堂转向江湖,完成了一次重要的精神沉降。它揭示了中国工艺美术最蓬勃的生命力,并非源于宫廷的奇技淫巧,而是根植于广阔民间土壤的朴素智慧与生生不息的创造本能。此句是对无名创造者的深情礼赞。
第三句“技艺超凡创绝品”,是承上启下的枢纽。它既是对匠人精神的具象刻画——“技艺超凡”,也是对前文“光彩”的照应与升华——“创绝品”。此处的“绝”,不仅指技艺的登峰造极,更暗含一种与造物对话、近乎于道的境界。
结句“天工开物世代传”,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巧妙化用宋应星《天工开物》这一经典典籍之名,将其从一个专有名词升华为一个动态的、延续至今的文化进程。“天工”与“开物”的并置,揭示了中国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非以人巧强夺天工,而是以人之智慧“开”物之性灵,达到天人合一的化境。“世代传”三字,则如重锤定音,将个体的技艺、瞬间的创造,锚定于文明传承的永恒序列之中。
这首短诗,如同一件精心打磨的微雕,在二十八个字的有限空间内,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领悟与现代转译能力。它让我们看到,当代诗歌完全可以在与传统和现实的深度对话中,焕发新的生机。
(2025-11-18于马鞍山市)
附录:
看央视专题节目《考工记》
⊙洞庭新客
追溯国史光彩现,
百业匠人出民间。
技艺超凡创绝品,
天工开物世代传。
2025.11.18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