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石髓凝(下)
绝涧之上的风,带着涧底水汽的阴寒,吹得阿阮单薄的衣衫紧紧贴在身上,冷得她牙齿格格作响。但她此刻感觉不到寒冷,感觉不到饥饿,甚至感觉不到指尖被藤蔓磨破、依旧渗着血的刺痛。她的全部心神,都系在昏迷不醒、气息微弱的秦墨言身上。
他嘴角残留的暗红色血迹,像一把烧红的匕首,灼烫着她的眼睛。她跪在他身边,用撕下的、相对干净的里衣布条,蘸着草叶上冰冷的露水,一点点,极其轻柔地擦拭他脸上的血污和泥垢。他的皮肤冰凉,呼吸浅促,每一次微弱的胸膛起伏,都让阿阮的心随之揪紧。
必须救他!必须找到水和药!
这个念头成了支撑她此刻没有崩溃的唯一支柱。她将他安顿在背风处一块巨岩下的凹槽里,用收集来的干草厚厚垫好,又用找到的藤蔓和树枝,在凹槽入口处做了个简陋的遮蔽,以防备可能的雨和窥探。
然后,她开始在这陌生的崖顶搜寻。崖顶面积不大,杂草丛生,怪石嶙峋。她像一头绝望的母兽,用那双本应拈针引线的手,疯狂地扒开一丛丛枯草,翻动一块块石头,寻找着任何可能蕴含水分的东西。
终于,在一处背阴的石壁底部,她发现了一片湿漉漉的、长满厚厚青苔的区域。石壁表面,有极其细微的水珠正在缓慢渗出、凝聚。是石髓!和之前洞穴里那种能凝结出少许水分的石壁一样!
狂喜瞬间冲上头顶!她扑过去,用一片宽大的、相对干净的树叶,小心翼翼地承接那些凝聚缓慢的水珠。一滴,两滴……汇聚成微不足道的一小口。
她捧着那片珍贵的树叶,几乎是跑回秦墨言身边。她跪下来,轻轻托起他的头,将树叶边缘凑近他干裂起皮的嘴唇。清凉的水珠缓缓浸润他的唇缝,他似乎无意识地吞咽了一下。
这一点点水,如同甘霖,让阿阮看到了希望。她反复往返于石壁和凹槽之间,不知疲倦,像一只执着的蚂蚁,用树叶和偶尔找到的半个破瓦罐(不知是何年何月被何人遗落在此),一点点地收集着那生命之源。
水的问题暂时缓解,但秦墨言的伤势和虚弱,更需要药物和食物。阿阮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忆着老陈曾经教她辨认过的几种常见止血消炎的草药。她开始在崖顶的草丛石缝间仔细寻找。
幸运的是,或许是因为地势险峻人迹罕至,这里竟然真的生长着几株她依稀记得的草药。她小心翼翼地连根挖出,用石头捣烂,和着一点点珍贵的石髓水,制成糊状,敷在秦墨言之前攀爬时被藤蔓磨破、依旧红肿渗血的手掌和手臂伤口上。
至于食物……崖顶除了些坚韧难以下咽的野草,几乎一无所获。阿阮的目光,最终投向了那些在石缝间缓慢爬行的、肥硕的灰色地衣和一些附着在石头上的、类似苔藓的菌类。她知道这些东西味道恐怕极其糟糕,甚至可能有毒,但此刻,别无选择。
她挑选了一些看起来相对“正常”的,洗净(如果那点石髓水算洗净的话),自己先尝了一小点。一股难以形容的土腥、苦涩和滑腻感充斥口腔,让她胃里一阵翻腾。她强忍着没有吐出来,等待了许久,确认身体没有出现剧烈不适后,才将剩下的那些用石头砸得更碎,混入更多的石髓水,做成稀薄的糊状。
她扶起依旧昏迷的秦墨言,让他靠在自己怀里,用小木片一点点地将那颜色可疑、气味怪异的糊状物喂进他嘴里。他吞咽得很困难,大部分都沿着嘴角流了出来。阿阮不厌其烦地擦拭干净,继续喂。
喂完食物,她又继续去收集石髓,擦拭他的额头和脖颈,试图用物理方式为他降低那滚烫的体温。
夜幕降临,山风更冷。阿阮将所有的干草都盖在秦墨言身上,自己则紧紧靠在他身边,用自己瘦弱的身体为他遮挡风寒。她不敢睡,也不敢合眼,生怕在她不注意的时候,他的呼吸会悄然停止。
黑暗中,她握着他冰凉的手,听着他微弱却依旧存在的呼吸声,望着凹槽外那片被星光照亮的、冰冷的悬崖和远山。
孤独,如同这无边的夜色,将她紧紧包裹。但这一次,孤独没有带来恐惧和绝望,反而淬炼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坚韧。
石髓一滴一滴地凝聚,如同时间,缓慢而执着。而她,就是那承接石髓的树叶,用自己全部的意志和生命,承接住怀中这缕微弱的气息,等待着黎明,等待着……或许永远也不会到来的转机。
(第五十五章 完)
第五十六章 孤星炯
长夜漫漫,寒意彻骨。阿阮蜷缩在秦墨言身边,用自己的体温顽强地对抗着他身上传来的、一阵阵冰凉的死气。他的呼吸时而微弱得几乎察觉不到,时而又变得急促而灼热,伴随着断断续续的、模糊不清的呓语。
“……老师……对不住……”
“……清源……快走……”
“……笔……我的笔……”
那支遗失在悬崖边的旧钢笔,成了他昏迷中依旧无法放下的执念。阿阮听着他痛苦的梦呓,心如刀绞,只能更紧地握住他的手,在他耳边一遍遍地低语:“我在……秦先生,我在……笔……笔还在……”
她不知道自己的谎言能否穿透他意识的迷雾,但她必须说,仿佛这样就能稳住他飘摇欲散的生魂。
后半夜,秦墨言的体温烧得更高了,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轻微抽搐。阿阮将所有能弄到的冷水(那点石髓水远远不够)都用布巾浸湿,敷在他的额头、脖颈和腋下,试图为他降温。布巾很快被烘热,她又跑去石壁边,用冻得几乎失去知觉的手,重新收集那慢得令人心焦的水珠。
来来回回,不知疲倦,不敢停歇。汗水湿透了她的后背,冷风一吹,冻得她浑身发抖,但她浑然不觉。她的世界里,只剩下凹槽里这个生命垂危的男人,和那面渗出救命水珠的石壁。
天边终于泛起了一丝微弱的青光。阿阮瘫坐在凹槽口,望着那抹逐渐扩大的亮色,眼中布满了血丝,嘴唇干裂,脸色憔悴得吓人。一夜的煎熬,几乎耗尽了她的心力。
她回头看了看依旧昏迷、但呼吸似乎稍微平稳了一点的秦墨言,稍稍松了口气。但随即,更现实的困境摆在眼前——石壁渗水的速度太慢了,收集到的水量远远不够。而秦墨言的高烧并未退去,需要更多的水来物理降温,也需要……真正的药物。
她必须冒险去更远的地方寻找。
仔细将秦墨言安顿好,确认遮蔽物足够隐蔽后,阿阮握紧了黑娃留给她的那把匕首,深吸一口气,朝着崖顶另一端、植被看起来更茂密的方向探索过去。
崖顶比她想象的更崎岖难行。她小心翼翼地避开可能滑倒的边缘,在及腰的杂草和乱石间艰难穿行。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不放过任何一株可能认识的植物,任何一个可能储水的石洼。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处岩石裂缝里,她发现了一小窝清澈的积水,似乎是昨夜的雨水残留。她如获至宝,立刻用破瓦罐小心地装起来。接着,她又在一片向阳的坡地上,找到了几株老陈曾经指给她看过的、具有清热作用的野菊花,连忙采摘下来。
就在她准备返回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一丛灌木下,似乎有几点模糊的红色。
是野果?!
她的心猛地一跳,几乎是扑了过去。那是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指甲盖大小的红色浆果,簇生在带刺的灌木枝头。她不敢贸然尝试,先仔细观察,又掐破一颗,闻了闻气味,除了淡淡的果酸味,并无其他异样。
犹豫再三,对食物的渴望最终战胜了恐惧。她小心翼翼地摘了几颗最饱满的,自己先吃了一颗。酸涩的汁液在口中爆开,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甜,过了一会儿,身体并无不适。
希望再次燃起!她将剩下的浆果和野菊花小心包好,捧着那半罐珍贵的雨水,快步往回赶。
回到凹槽,秦墨言依旧昏迷,但脸色似乎不再那么潮红。阿阮立刻用雨水重新浸湿布巾为他擦拭身体,又将野菊花嚼碎,混着雨水,一点点喂给他。最后,她才将那些酸涩的浆果挤出汁液,滴入他口中。
做完这一切,她已经累得几乎虚脱。她靠在凹槽边,看着秦墨言在药物和水分补充下渐渐平稳的呼吸,一直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
阳光终于完全跃出地平线,金色的光芒洒满崖顶,也透过遮蔽物的缝隙,照在秦墨言苍白却安详的睡颜上,和他身边这个守护了他一夜、憔悴不堪却眼神执拗的女子身上。
阿阮抬起头,望向湛蓝的天空。一颗启明星,依旧顽强地悬挂在天际,虽然光芒微弱,却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清晰和坚定。
就像她,就像怀中这个不肯放弃的生命。
孤星炯炯,照亮的是绝境中永不磨灭的求生之路。
(第五十六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丛书》杂志社副主编。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