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城的温度:一场跨越数十载的同学之约
作者:唐小虎 摄影:张渝
冬日暖阳,风清气爽。我们“四家人”一行八人,带着广元的山水灵气,奔赴一场跨越数十载的同学之约。

车行至月坝,便被那漫山遍野的红叶深深吸引。起初还是零星几点嫣红,点缀在苍翠的山林间,像画家不慎滴落的朱砂。越往前行,红叶便愈发浓密起来,漫山遍野如火如荼,将群山染成一片绚烂的红海。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红叶在光影中流转,红得透亮,红得热烈,红得醉人心脾。蒋总笑着说:“这般景致,比春日繁花更有风骨。”张董早已按捺不住,不时让司机放缓车速,隔着车窗抓拍这转瞬即逝的美景,快门声在车厢里此起彼伏。刘老师边开车边凝视窗外,轻声吟道:“霜叶红于二月花,今日方知诗中意。”文老师附和着点头,指尖轻轻描摹着红叶的轮廓,仿佛要将这美景镌刻于心。老商兄感慨道:“退休后见多了安逸景致,却还是被这般壮阔的红叶打动,生命的热烈大抵如此。”杨姐笑着拿出手机,与韩小妹一同定格这漫山红韵,车厢里的欢声笑语,与窗外的红叶相映成趣,暖意融融。
中午时分,老商接到老同学刘建宏从绵阳打来的电话:“快到了吗?我们在尚客优品酒店门口等您们。”“看红叶耽搁了,可能要迟点到,你先吃吧,别等我们。”“那我等着。”我们满心欢喜向着素有“科技之城”美誉的绵阳飞驰,蒋总与夫人摄影家张董、书法家刘老师及夫人文老师、政界前辈老商与夫人杨姐,还有身为文学爱好者的我和夫人韩小妹,怀揣着对岁月的眷恋与对友情的期盼,去赴这场同学之约。

车子驶入绵阳城区,沿途的景致便勾勒出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高楼鳞次栉比间,总能瞥见绿意盎然的街角公园;宽阔的街道整洁有序,车流人流从容不迫,既有着现代都市的繁华律动,又不失江南水乡般的温婉静谧。江风裹挟着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涪江与安昌江如两条碧绿的丝带,缠绕着城市蜿蜒前行,让钢筋水泥的丛林多了几分灵动与诗意。“绵阳这几年变化真大,既保留了老城区的韵味,又添了科技城的气派!”蒋总望着窗外不断掠过的景致,由衷赞叹。张董早已举起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将沿途的江景、街景、城景一一定格,生怕错过这城市的每一处精彩。

下午1:30,我们抵达约定地点时,刘建宏夫妇早已等候在那里。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迹,却丝毫未改那份爽朗与热忱。“老同学们,可算把你们盼来了!”刘建宏大步上前,与我们一一握手,那双曾握过钢枪的手,如今传递出的是沉甸甸的温暖与力量。他的夫人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忙前忙后地招呼着大家,递水、拎包,细致入微的举动如春风拂面,瞬间驱散了我们旅途的疲惫。“快上车,咱们先去江边尝尝绵阳最有特色的火锅,让你们尝尝鲜!”刘建宏爽朗的笑声中,满是东道主的热情与真诚。

驱车片刻,便抵达了江边的火锅店。店面依江而建,落地窗外便是波光粼粼的江面,远处的桥影、岸边的垂柳与湛蓝的天空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江景图。走进店内,浓郁的火锅香气便扑鼻而来,暖黄的灯光照亮了整洁的餐桌,精致的餐具摆放整齐,处处透着用心。“知道你们来自广元,特意选了这家既能吃火锅又能赏江景的店,咱们边吃边聊,边看风景!”刘建宏的夫人笑着为我们斟上茶水。不一会儿,红汤翻滚的火锅端了上来,牛油的醇厚香气瞬间弥漫开来,毛肚、黄喉、鲜鸭血等新鲜食材陆续上桌,色泽鲜亮,让人食指大动。

席间,刘建宏拿出了珍藏的高档白酒,晶莹的酒液在杯中晃动,酒香醇厚绵长。“来,老同学们,几十年没这么齐整聚过了,这第一杯酒,敬我们不变的同学情!”他高高举起酒杯,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我们纷纷举杯响应,酒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酒液入喉,暖意直达心底。蒋总畅谈着创业路上的艰辛与收获,张董分享着摄影途中的奇闻趣事,刘老师挥毫泼墨的雅致、老商兄洞察世事的通透,都在席间化作欢声笑语。文老师与杨姐、韩小妹三位女士则聊起了家常趣事、养生之道,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开怀大笑,气氛热烈而温馨。
刘建宏夫妇始终忙前忙后,为我们添菜、续酒,耐心地介绍着绵阳的特色美食与风土人情。“这毛肚是本地新鲜供应的,七上八下涮着吃最嫩;还有这鲜鸭血,一定要冷锅下,煮出来才嫩滑入味。”他一边示范着涮煮食材的技巧,一边讲述着绵阳火锅的独特风味。张董不时放下筷子,举起相机捕捉着席间的温馨瞬间:举杯欢庆的热闹、低声交谈的惬意、品尝美食的满足,每一个画面都饱含着岁月沉淀的情谊。
酒至半酣,话题自然而然地回到了初中时光。“还记得当年,建宏同学是班干部,个子高,坐在后排也能吸引女生们注意!”老商兄笑着回忆道。“哪有哪有,你是当年的乒乓球健将,每次运动会上总拿第一!”刘建宏谦逊地回应。我们聊起了当年的教室、敬爱的老师、调皮的同学,聊起了一起上学路上的奇闻趣事、一起参加运动会的热血时光。那些尘封在记忆深处的片段,如同电影镜头般一一浮现,清晰得仿佛就在昨天。“那时候条件虽然简陋,但大家的心是齐的,同学之间的情谊纯粹又真挚,现在想起来,真是最宝贵的回忆!”我感慨道。韩小妹握着我的手,眼中满是共情:“能看到你们几十年的同学情还这么深厚,真让人羡慕。”刘建宏说:“夫人听说你们几位同学要来,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觉。”话语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江面上,刘建宏提议带我们游览绵阳江畔。沿着江边的步道缓缓前行,江风拂面,让人神清气爽。涪江两岸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健身步道、休闲长椅、亲水平台错落有致,不时能看到散步的老人、嬉戏的孩童、垂钓的爱好者,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这条滨江绿道是绵阳近几年重点打造的,全长几十公里,串联起了城市的多个景点,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刘建宏向我们介绍道,“你们看,远处那座桥是涪江三桥,造型别致,晚上亮灯后更美;那边是越王楼,是绵阳的标志性建筑,有‘西北第一楼’的美誉。”

张董早已沉醉在这江景之中,她沿着江边不断变换着角度,拍摄着江水的波光、岸边的绿植、远处的建筑,时而蹲下拍摄路边的绿植,时而登上亲水平台捕捉江面上的游船,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绵阳的江景太有韵味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真是一座宜居的城市!”她一边翻看相机里的照片,一边由衷赞叹。刘老师与文老师并肩而行,不时驻足欣赏江景,低声交流着眼前的景致,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蒋总与老商兄则聊起了绵阳的发展规划,感叹着这座科技城在保持生态宜居的同时,还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实属难得。杨姐与韩小妹则被路边的文创小店吸引,进店挑选着富有绵阳特色的小纪念品,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
我们沿着江畔一路前行,走走停停,说说笑笑,江风带走了旅途的疲惫,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刘建宏夫妇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耐心地解答着我们的疑问,分享着绵阳的历史文化与发展变迁。从三国文化到科技成就,从特色美食到民俗风情,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让我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绵阳不仅是科技城,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刘建宏自豪地说,“以后你们一定要常来,我带你们去游览更多的景点,好好感受绵阳的魅力。”

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刘建宏夫妇带我们前往早已预定好的餐厅,品尝绵阳特色中餐。餐厅装修雅致,充满了浓郁的本地风情,墙上挂着绵阳的风景摄影与民俗画作,让人倍感亲切。“今天晚上给你们安排了几道绵阳特色菜,都是本地的招牌,一定要尝尝!”刘建宏的夫人笑着说道。不一会儿,菜品陆续上桌:鲜香扑鼻的江油肥肠、外酥里嫩的梓潼片粉、口感醇厚的绵阳米粉、清爽可口的盐亭火烧馍,还有各种新鲜的时令蔬菜与特色小炒,琳琅满目,香气四溢。

每一道菜都独具风味,承载着绵阳的饮食文化与地域特色。江油肥肠肥而不腻,卤香浓郁,入口即化;梓潼片粉薄如蝉翼,酸辣爽口,回味无穷;绵阳米粉则以其细软的口感与鲜美的汤汁,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没想到绵阳的中餐这么有特色,每一道菜都让人惊艳!”蒋总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赞不绝口。刘老师更是即兴赋诗一首,赞美这舌尖上的美味与同学间的情谊,引得众人阵阵喝彩。席间,我们继续畅谈着生活的点滴、未来的期许,欢声笑语不断,温暖的氛围笼罩着整个餐厅。刘建宏夫妇不时为我们添菜、夹菜,细致入微的照顾让我们倍感温暖,仿佛回到了久违的家。

晚餐过后,刘建宏夫妇带我们前往入住的尚客优品酒店。酒店环境整洁舒适,设施齐全,房间宽敞明亮,窗外便是城市的夜景,灯火璀璨,美不胜收。“酒店位置很便利,周边交通、购物、餐饮都很方便,你们有什么需要,随时给我们打电话。”刘建宏细心地为我们安排好入住事宜,还特意留下了联系方式,反复叮嘱我们注意安全。“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热情的接待、美味的佳肴、优美的风景,让我们度过了非常难忘的一天。”我紧紧握着刘建宏的手,由衷地表达着谢意。“老同学之间不用这么客气,能聚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快乐。”刘建宏笑着说道,眼中满是真诚。
夜深人静,躺在舒适的床上,脑海中不断回放着白天的种种场景:江边火锅的热烈、江畔漫步的惬意、特色中餐的美味,还有刘建宏夫妇无处不在的热情与照顾。这份跨越数十载的同学情,没有被岁月冲淡,反而如同陈年的老酒,愈发醇厚香浓。初中时代的我们,天真烂漫,意气风发,一起在求学路上并肩前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如今,我们各自奔波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但那份纯粹的同学情,始终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财富。
绵阳这座城市,既有科技城的硬核实力,又有江南水乡的温婉柔情;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蓬勃的现代发展活力。而刘建宏夫妇的盛情接待,如同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最温暖的底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城背后的人文温度。在这里,我们不仅领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地域文化,更重温了久违的同学情、真挚的朋友谊。这份温暖,如同秋日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房,也成为了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刘建宏夫妇,告别了这座充满温暖与魅力的科技城。车子驶离绵阳城区,江景、城景渐渐远去,但那份浓浓的同学情、暖暖的人情味,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
绵阳之行,源自初中同学刘建宏夫妇的盛情相待,让科技城的硬核底色中,流淌着最柔软真挚的人间温情。是一场友情的重逢,更是一次温暖的邂逅。科技城的繁华与美丽让人难忘,而那份跨越岁月的真挚情谊,更让人倍感温暖。这份温暖,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我们的心田;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旅途。愿这份同学情天长地久,愿科技城的温暖永远相伴,也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常相聚、常相伴,让这份温暖与情谊,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延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2025年11月14日于四川·绵阳
个人简历

唐小虎,笔名:梦里,酷爱文学。喜爱散文、歌词创作。《三苏文学》常务社长,微信号/wxid_s3otpbxws4pn21,青神县作家协会会员。与音乐走廊合作之歌曲《锦绣青神》、《相知相守风雨同舟》、《南方的雪》等广为传唱。被百度音乐、MVBOX、酷狗等音乐平台收录其中。多篇散文作品在省、市级多家自媒体平台发表;主要作品:《青神之夜》、《峨眉情缘》、《老家的味道》、《天下太平 人皆向往》、《汉阳时光:一捧江水 半轮诗月》、《桂花香溢 岁月沉香》、《“东方明珠”之印象.白果》、《开放包容之浪漫丽江》、《腾冲之约》、《梦幻泸沽湖,摩梭走婚俗》、《洱海的风令人醉》、《邛海结缘》等。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