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精华热点

《 煤油灯下的希望之光 》

连日来
浓雾锁津城朦朦胧胧
不尽想起人的一生
不仅有陽光明媚熙熙春风
还有风霜雪雨电闪雷鸣

情不自尽想起
一个人的人生
历程经历了
艰苦蹉跎岁月
迎来柳暗花明
思绪萦绕百感交集
别一番崇拜敬仰

怎能忘
祖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
三年特大自然灾害
外压内困的洗礼
尚未恢复元气
一些偏远贫困山区
更是雪上复霜
六十年代未尚入通电
黄土高坡庆阳西降
一个土窑洞里婴儿的
啼哭划破寂静的夜
困境中增人添口无疑是
给夫妇两增添负担和压力
尽管两口子起在鸡鸣之前
辛勤劳作日落也还要
找些活干仍然难以
维持全家人生计

怎能忘
从小就非常懂事的你
把父母的艰辛牢牢铭记
幼小的心灵
下学后抓一把生苞米粒
一边走一边吃去
沟沟壑壑捡羊粪蛋
争五分工到夜晚
煤油灯下刻苦读书
伴随着匆匆岁月
逐渐長大的你
白天和大人一樣承担着
繁重的体力劳動
到夜晚挑灯夜读
两鼻孔被煤油灯熏黑
不眠不息

怎能忘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
跨步省城读书
你更是百倍的刻苦努力
一次为了买钢铁怎样炼成的
一本书你竟然几天不吃饭
给同学们留下笑谈

你没有高官厚禄的
父母双亲
父親的艾草香伴随你長大
成就了你的
纯厚质朴
古道柔腸
仁心博爱
广施良善

你没有富足的家庭环境
艰苦环境中像母亲
一样果敢坚强
自幼知书达理
宽厚礼让
你没有灯光璀璨的
霓虹灯闪
煤油灯下学完汉语言
学科的自修课程

你没有勘探隊员
高等学府的专科学习
却历時八个月涉足
庆阳荒山野岭丝绸
之路寻找蛛丝马迹
你没有专业勘探队员的
资职任命
却责无旁贷把工作之余的
公休日节假日全部行走在
追踪寻源的路上

你没有任何人的指使
率先把家中仅存的
宋代陶罐
唐代皈依罐
赠送给庆阳博物舘
你的名字張志良和
王光军
楊玉永
侯立东
徐磊
一行五位庆阳籍
文物收藏者
名载入庆阳博物馆
史册之上



《 儿的生日娘的苦日 》

望远方
蒹葭苍苍
芦花葳蕤
思绪
随荻花翻白浪

怎能忘
七十四年前今天
母亲生儿暗无天日
黄土脱坯垒起的土房
柴烧的土炕上
一层窗户纸怎抵朔风狂
娘亲腹内饥无有乳汁
直急得泪水随儿哭声淌

怎能忘
娘亲为把娇儿们抚养
奔赴海河畔日本人建造的
裕丰纱厂
早中夜三班倒
守在织纱机旁
下班后烧柴做饭浆洗衣裳
到夜晚煤油灯下
做鞋补衣为儿们防寒霜

怎能忘
票证供应时期
娘亲从不上饭桌
待儿们剩下饭菜
再充饥肠
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
母亲那舍得吃粮食
顿顿红薯是主餐度时光

怎能忘
上山下乡风暴席卷全国
身边最小的女儿
儿子均下乡
你倔强的性格不给
任何子女添麻烦自己
固守一方
一日高烧病倒摔地上
幸亏邻居发现
………

一桩桩一件件
儿怎能忘
每当年年今日
儿心似滚油煎
往事历历在回放
翩翩落叶舞成殇
儿思绪随风荡漾
泪珠
………
串串成行似秋雨
纷纷扬扬
满目凄婉苍凉

儿多想
上苍赐我会飞翔的翅膀
穿越万里云层去往天堂
让我再一次回到娘身旁
去看看我久违的亲生娘

我多想
拖着岁月拽住日月
倒转回旧时光
看一看母亲的眼里
还有否忧伤
您刚毅果敢的性格
从不畏惧岁月苍桑
什么样的苦全能吃
任何的委屈全能忍让
您遇到何等难
以逾越的困难
不和任何人讲

我多想
看看母亲的身旁是否
还有吴婶何大娘
日子接不上
又来找您帮忙
街坊邻居得到过您
资助的有多少家
谁能说得清
您的纯朴善良助人为乐
方圆居住地耳熟能详

我多想
喝一碗您做的手擀面
口留余香
吃一块您烙的葱油饼
比糕点强
吃一次母亲调制的
三鲜饺子馅
再一次品尝娘亲做的
红烧肉浓香绕回廊

我多想
想来想去皆是空梦一场
撕心裂肺的痛百断柔肠
滴滴泪水断线往下流淌
泪珠凝聚漫天飞舞雪霜



《 祁连山风骨 》

剎那间
雷声轰鳴
一声高过一声
一条火龙在墨云间蠕动
不時放射出道道闪电
划破漆黑的夜空
倾盆大雨伴随着
电闪雷鳴骤然而下
冲洗着红尘
无处不在的尘埃

震耳欲聋的雷声
飑泼大雨的冲刷声
却难以惊醒沉梦
人的鼾睡声
雨䦉无忌彈的冲击着心扉
忧思情不自尽的
萦绕在上蒼恩赐的
琼浆玉液中
深埋心底的往事
风起云涌
如潮翻滚

久居城市的人们
或许是得天独厚
有一道盛世
壮观靓丽的风景
人们早己司空見惯
每天晨曦中迎着朝阳
傍晚沐浴着落日余晖
一排排一行行皇冠
奥迪 宝馬 奔驰
汽车例隊接送着
殷殷学子上下学
時常三五成群炫耀着
谁家的車豪华
家長们铆足了劲
甚至节衣缩食
倾尽家中所有为在
高等学府周围买一所
价钱昂贵但并不
豪华的居所

然而又能有几个出人
投地的高才生出现呢
面对此情此景
我不由得想起让我
肃然起敬
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
自学成才的時代娇子

共和国在槍林弹雨中
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
英勇奋战中推翻三座大山
以豪迈的步伐向实现
四个现代化阔步向前
然而天有不侧风云
正当凱歌频传之际
六十年代初迎来
历史罕見的特大
自然灾害
外压内困中从城市到
农村树叶野莱全成为
战胜饥饿的主力軍
灾难过后原气
尚未完全恢复

天降麒麟于一对
中厚老实的农民
夫妇家中
孩子的降生故然给家庭
带来无尽的欢乐
然而拮据的家庭如何
把娇儿撫养成人
对于靠天吃饭的
农民更是举步为艰
娇儿的啼哭声成为
鼓励父母双亲努力
再努力的无穷动力
日出起到鸡鳴之前
日落身披晚霞归

这个出身于世代
书香门弟的家族
先祖从河北張家口
随战乱奔波到大西北
落户在甘肃省新降县
祖祖辈辈以农耕为生
但念念不忘中华传统理念
注重文化传承
严于家教
张老先母如同孟母
一般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儿
让子女沐浴着课堂
上学不到的伦理
道德规范茁壮成長
見了人要先称呼再问安
以勤制家清晨下了坑
无论天气如何寒冷
不允许再上坑

平日里衣冠要整齐
哥哥穿下来的衣服
褪了颜色也要洗得
干干净净接着穿
行在路上迂到長辈
侧身让長辈先过
騎车見了人
下车问平安
邻里家中有事亲自问
是否需要帮忙
日常行为要端庄
言谈举止
分埸何不可随意喧哗
家中来了亲戚朋友用餐時
孩子先躲一旁
客人用过餐后
孩子们方可端碗

上学時
父母双亲早己赶到生产队
无人给做早餐
抓把生玉米粒
边走边吃充饥腸
下学回家手提竹筐奔山洼
去捡羊粪蛋
一筐挣得七工分贴补家用
吃水兄弟二人下山去山泉
等待滴滴山崖水
洗衣做被样样自己动手
家里家外行为做事要一样
坐要有坐相站要
有站的规范模样
与人处事话要温和讲

与到利益
吃亏礼让
严于律己
宽容待人
世间无完人
熟能无过
取人之長
莫笑他人短
父母教诲牢记心房
这位六十年代降临
陇原之麒麟
在质朴的农民双亲
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中
踏在黄沙厚土上的足迹
由小到大拓宽出
自己的人生之路
为陇原谱写的
黄河飛歌
曲悠绵長





【 作者•编辑制作 】


姓名:王秀榮
性别:女
生于:1946.10.29
籍贯:天津市
于1963年被中央國防軍委择优
经中央培训奔赴祖國内地
中央隶属國防绝密軍工
与軍为伍三十载
就职于全面貭量管理處
在职期间是本企业
特邀通讯员
暮年:退休重返天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