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赐良缘绽奇葩
——刘友开《汪达之评传》读后感
戴官宝
今年重阳节前夕的一天,作为“秋月正红读书会”的代表之一,我有幸参加了走进淮安广播电视台直播室活动,通过无线电波与广大听众分享了“老有所为”的读书心得。更使我感到有幸的是,就在这次“走进直播室”的节目中,我还结识了江苏省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汪达之评传》的作者——刘友开先生。
这次“走进直播室”的人,共有4位长者。刘友开先生是其中最年轻有为的一位,刚退休5年。他分享的话题是在退而不休的业余生活中,创作出版了人民教育家《汪达之评传》的感受。活动结束后,在走出直播室的路上,我冒昧地向刘先生问起《汪达之评传》这本书到哪里能买到?他好像看出了我“爱书如命”的心思,便说约个时间我送你一本!
几日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读到了这本刚一出版问世,就好评如潮的新著《汪达之评传》,并俨然地“爱屋及乌”起来——从爱读《汪达之评传》到爱起了这本书的作者刘友开先生。
我爱刘友开真的是从读《汪达之评传》开始的。因为在此之前,我与他素昧平生。读着读着,我就觉得《汪达之评传》这本书不像是一个教师写的,而像是一位专业记实作家写的,那么详细真实。我们知道刘友开是一名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教学生活是非常紧张的。一个儿童从顽皮的孩子到小学生,全靠入学后老师的管、教、带。要摸准每个儿童的习性、特点,需要多大精力、多少时间?苦口婆心教诲、训导。教师虽说不上日理万机,但也算得上是日理百机呀。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老师要做到提名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家庭,容易吗?反正我做不到。而刘友开老师不但做到了,还抽出宝贵的时间,对他终身敬仰的人民教育家、著名的青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之父”、先进文化思想的引领者汪达之先生,进行大量的,艰苦的资料收集、人员走访。访百十人,查千卷资料,走万里路程。
刘友开老师之所以能做到这些,除了汪达之先生伟大的人格,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榜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外,这应该还与刘友开老师敬佩、学习、宣传汪达之先生的教育理念分不开;与他坚韧不拔的老黄牛精神,默默地耕耘着教育这片土地分不开;与他想改变现在某些人,以分数为高低量人,考上北大清华后,又出国留学,留学则留(外)国的现象分不开。
我爱刘友开老师,这样的老师我不爱,我爱谁呢?难道去爱那些课堂不讲重点,而留着课后给学生补课,赚取高额补课费的老师吗?我不爱刘友开老师,难道去爱那些专走后门,溜须拍马的老师吗?我不爱刘友开老师,难道去爱那些整天高谈阔论、夸夸其谈、整天招摇过市的老师吗?我不爱刘友开老师,难道去爱那些“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老师吗?所以我爱刘友开老师。
我爱刘友开老师,所以向刘友开老师学习,虽然退休在家,也不虚度光阴,看看书、读读报、查查资料,力所能及地写一些小文章。虽然文化只有小学的程度,写不上来的字就去问邻居、问走在路上的年轻人……功天不负有心人。现在,我已有不少篇文章见著多家报纸。今年是建党百年华诞的大喜之年,淮安市老干部局发起建党百年征文比赛,“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我也荣获得一等奖。今年,我虽然年近八十岁,每天除了打理好长有花草树木的“物质小花园”外,还要精心护理好读书看报写文章的“精神大花园”,把余生晚年过得更滋润,更阳光些。俗话说得好:“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而今,我的“精神大花园”之中,不又重新绽放出了一朵“开卷有益”的书香奇葩吗?
2021.12.20

作者简介
戴官宝:79岁,当过兵,打过仗,干过公安,管理过公路。退休后,以读些书报、写点文章为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