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割棵子(散文)
文/北山虎//朗诵/娟子
进了伏天,天热了起来。热得看家狗都耷拉着舌头,口水顺着舌头直淌。
那时的庄稼人好像不知道热。大田已经耪了三遍,可是还要割棵子。
生产队长其实就是一个很精明的经济学家。首先是让劳动力有活干。只有有活干,劳动力有工分,家家才有收入;其次,棵子肥虽然比大粪(人粪尿)和炕土粪劲来的慢,但是都是腐殖质 ,它养地;再次,省了化肥钱。只要不动现金,生产队长都认可。
割棵子是力气活,上山割棵子,晚了回来天热,关键是棵子的露水被太阳一晒,少了不少的分量。可是去早了,把棵子挑回家 ,鞋克朗里全灌满了露水,上下坡道路很陡,鞋内老打滑,一百五六十斤的担子,容易打趔趄伤扁担的。也许有人会说,掸些水不什么都找回来了吗?那可使不得,突破了庄稼人做事的底线,丢不起那份人。
割棵子是一年里的重活。割来了不算完活,还要用铡刀铡成半卡长的碎段,放进猪圈,然后挑土垫圈。
说生产队长是经济学家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庄稼不用粪是不行的,这棵子这个节气没有长筋骨,容易腐烂;大旱不过五月十三,这个季节,雨量又集中,沤在猪圈的肥发酵的充分。满圈的雨水,猪来回来去地就着水踩,不发酵才怪呢!
因为是按照分量记工分,所以有力气的劳动力要割两次的。到第二次程序走完,回家吃饭都点上油灯了。记得我们邻居 ,有一个叫王贺山的,村里论着还叫姑父。人狼虎(不拘细节),回家渴得不行,进屋就把板柜上的一大海碗的“水”给喝了。第二天,大姑找耗好的荤油,王贺山说,那是荤油?我当水喝了,这下子赔大发了,半年菜饽饽的油没了着落。
割棵子也是有讲究的。荆轲棵子最好 ,容易腐烂,棵子里氮磷钾的含量高 。另外这棵子还要用二齿镐捯两遍。把原来的棵子统统捯出来 ,再垫圈。都说那时粮食好吃,环保。说句实在话 ,那时的好粮食,是吃不到了 ,成本太高。


作者简介:北山虎,实名吴虎汉,唐山迁西人,老三届,老知青,开滦退休。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唐山作家协会会员,老三届诗社社长。坚持每天一诗。


主播简介:娟子,实名宋丽娟,老三届,老知青,学校退休,开朗热情,爱好广泛 ,尤喜诵读,几家平台主播,追求完美 ,愿用自己的激情和嗓音,唤起人间潜藏的爱之火焰 ,融化人间的冷漠与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