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 平水韵入声十七首
作者:若桐
(一屋)秋之韵兮
清江似练山初肃,半是秋风凋草木。
胜地仙翁入石门,幽居道士盘空谷。
来寻日落北溪舟,但见云横西岭腹。
未到深寒九月间,如何采得陶篱菊。
(二沃)月夜赋作
醉扶十二栏杆曲,碾碎冰轮些小玉。
翠叶风吹碧露翻,金波雨后瑶池沃。
三篇落纸墨犹青,半盏余香樽尚绿。
坐起深宵意未平,无端却被清愁续。
(三觉)晚妆怜
灯前拥被温深幄,冷夜偏长新梦觉。
晚雨篱花带露开,寒塘莲子无人剥。
云鬟愧我小金钗,雪腕怜生单玉镯。
入睡焉能一枕安,晨霞照影还重学。
(四质)台风“利奇马”连日雨后有晴
雾雨连绵晴半日,窗前湿气侵帏室。
儿童踩水不知归,老叟迎人相伴出。
稻穗抽珠带翠云,莲房饮露生瑶实。
从来万物寄风情,尚有千分清丽质。
(五物)还乡旧友有聚
故水天清林郁郁,春风巷口来披拂。
还乡曲径待多时,感旧方壶须有物。
起舞狂吟共此欢,高歌独酌知谁契。
依依奈别向斜阳,赠句能明君意不。
(六月)夜色
朝闻镜里催华发,夜静荷馨清入骨。
竹响凉轩细细风,诗吟玉宇融融月。
犹欣景物莫徘徊,但觉年光还倏忽。
意揽尘情都醉心,平湖影照青山凸。

(七曷)夜幕
落日清原生荻末,风扬遍地匀天阔。
花香锦绣一帆归,水染胭脂丛苇拨。
碧柳啼痕野似轻,青山月影江还夺。
幽芳韵著玉烟新,叠叠层层浓淡抹。
(八黠)深秋漫上荻岸头
叶底寒凉惊一刹,檐花怎奈秋风拔。
空传月下每如闻,不到溪边无觉察。
柳陌安知落日圆,梅亭肯信新霜滑。
天将荻岸时吹香,漫举残红当逸札。
(九屑)雪梅
爪印深埋三日雪,寒封驿路音尘绝。
天清日景晓光新,旷野梅林芳气烈。
正是今朝报影斜,遥知此处方香洁。
留枝更待故人来,只许相思花不折。
(十药)清秋雨后
雨后方知衾被薄,江头可怨西风恶。
庭无片月照纱窗,路有残红留绮阁。
燕子斜飞杜宇枝,蜻蜓稳立秋千索。
陶篱饮露望重阳,待发怜人馀旧约。
(十一陌)秋山拾韵
半岭新泉听涧石,山盘月下红尘客。
鸟啼雨后晓昏昏,鹤舞松梢秋索索。
紫翠欲寻众壑扶,烟岚却被千峰坼。
邀风顶上与君来,望那秦人过巷陌。
(十二锡)秋景
饮露篱花香屡锡,风徊满院连寒壁。
芙蓉挂月净纤纤,枸杞垂珠红滴滴。
玉砌秋兰尚未邀,霜衣睡蝶无从觅。
时闻旅客画桥东,管弄清音生昼寂。

(十三职)醉秋
雨雾瑶烟调素墨,黄昏洗出胭脂色。
含风径竹画翻成,饮露篱花描不得。
月自深山武胜关,云依古道青门侧。
红芳绝景望中来,鬓浸余香寒未勒。
(十四缉)书愤
半世诗文均未辑,幽怀慕古时熏习。
临池遣兴醉清风,对月销魂吟雅集。
玉宇烟峰百万重,云梯雾日三千级。
辛勤不作著书人,札稿吹飞谁肯拾。
(十五合)秋景
篱花径柳浓阴合,剪剪西风满翠阁。
晚稻香浮落日桥,残荷影入青云塔。
焉能胜赏路空还,自有诗人秋不答。
地阔斜阳画野亭,天然一曲无尘杂。
(十六叶)临摹一叶红
独向黄昏临醉帖,深寒拾起题红叶。
风微桂树一枝倾,露涤芝丛三秀接。
采采篱边借半窗,萧萧梦里余时霎。
诗中坐看小重山,水影秋光青叠叠。
(十七洽)中秋月夜
雪腕银环金玉甲,青丝绾结钗斜插。
千重翠羽寸心惊,一盏红香宽袖压。
醉语风依影浅深,欢颜月满人欢洽。
倾情漫与伴更吟,困顿仍能樽不乏。

若桐,原名徐彩霞,六零后,故乡河北,定居于天津,未来作家读书会会员。喜古诗词,作品散见于诗刊与微信平台。
持清池淡墨,研一帘烟雨;挽两袖馨风,和半盏香茗。玉烛下,看古卷在紫陌红尘里静默如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