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nj亢乃坚
《心 经 说》
“不生不灭”的定理,所阐述的是佛教的宇宙人生观。生命是芸芸众生的共同体,承荷这个“同体”的载体则是大千世界和宇宙空间。因此,万物皆灵性,草本皆有情,因缘合德殊胜,即得自在,即得安养。
“照见五蕴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警示众生反观自心,从贪、嗔、痴、慢中解脱出来,先自度“再度一切”。而一味将紧张忙碌归咎于“为了生存”,那是倒因为果的误区。当物质条件远远超过古人的生活,虽富而不足;忽略培植福田,又没有信仰,身安而心不安,谈何心灵安养之极致?佛经有云:“空、无愿、无作”为三解门,以无所求的心境,随缘而不攀缘成就一切,才能安安稳稳悠游于世出世间。
而“诸法空相”又应了“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金刚般若,义理之契合令人叹为观止!学佛改变本质,修行改变观念。如果众生在修持的道路上,能够认知(明白)教理,体味诸佛菩萨的良苦,依教奉行,发长远心,一门深入,则慧根将会示现原本的佛性,成就菩提,从而身心就有了安养之所。无所谓生,无所谓死。即所谓“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是也。生死之间不过是形态和空间的变易过程。自然、自在、自净其心、自得其乐,境随心转,真实不虚,苦又何来?
当纵横维次拓开心灵空间,大肚能容的海量就呈空极辽远之景观,深邃而空灵,极目而视,烦恼和重负将荡然无存,当下即入般若境界。同时照见我非我、人非人、众生非众生、寿者非寿者。在多维层面上,众生所执的生命也就很渺小了。
不可否认的是,谁都无法选择生存环境,难以抛开物性的欲望,更不能违悖衰老、病痛、乃至死亡的自然规律。因此,保持平常心、平静心、舒畅内心,“心无挂碍”,勤修精进,烦恼自然也就没有了。在蔚蓝的心海里听风观潮,在宽广的草地上听虫鸣鸟叫,体会“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以般若智慧,行菩提大道。
慧律法师大德有言:倘能以出世之超越、处世法之纷扰,以入世之积极,行出世之道业,则欲达入世之功业、出世之解脱,皆如探囊之易。同时,大德还希望“能以入世之修养为发端,而指归出世之圆融自在”。进一步阐释明达义理,成就于心的观点,导引众生于无明。
综上,以幼学之言,稚拙归纳:空为性相之终极,心乃万法之本源,观是自省之参照,佛属安养之境缘。芸芸众生,唯以空心观世,才能达到安养之极乐,才能达到究竟之所在。而《心经》则以荷莲之馨香弥漫于十方法界,并以缘觉慈航于众生的心海……
作者 亢乃坚
曾用名:亢国顺、亢季一,蒙古族人。笔名:伏燨、伏曦、原上草、蒙古包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得到星云大师力荐,在台湾和香港多家报刊开辟有专栏。
参与编撰大型工具书《香港法律通编》、《澳门司法商务法律汇编》、《世界贸易组织多边协定全书》。
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法学会法学专家,民革党员,收藏家。藏品除当朝高端墨宝之外,古董珍玩多数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老先生的遗赠。
居士,师从台湾高雄市文殊讲堂慧律法上人,法号净戒。
做人主张:德不配位,不与为谋。
作文主张:诗言有志,唯心品鉴。
微辰文化总顾问。
伏曦文学网刊总监制。
作家前线签约作家。
都市头条(lD10890367)认证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