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的中秋节
文‖倪宝元(上海)
白露过后,当丹桂开始飘香的时候,中秋佳节就随着一轮明月款款而来。每到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怀念小时候过节的情景,怀念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
儿时,因为兄弟姐妹多,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但即使这样,每到中秋节,父母总是想办法让我们每个孩子都吃上月饼,体会过节的乐趣。
过中秋节,父亲是很讲究一套程序的。第一个仪式就是祭月。一家人晚饭过后开始沐浴净身,等月亮从东方升起,父亲就在院子的场地里摆上方桌,把梨子、柿子、月饼一一摆上,然后在香炉上点燃一炷香,嘴上不停地祷告着什么。妈妈带着我们很安静地站在后面。我很好奇就问父亲在说什么,他非常严肃的看我一眼,我就再也不敢说话了。等父亲把一套准备工作做完后,我们兄弟姐妹五人跟着妈妈站成一排,向着一轮明月举拜。至今,父亲领着我们祭月的那种神圣感一直牢牢记在心里,我想这也是中华文明一代代源远流长的原因所在吧。
祭月后的第二个仪式,就是大家围着桌子而坐,听父母讲关于月亮的传说。一般都是父亲讲,母亲补充。嫦娥、吴刚、桂花树、蟾蜍等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从此进入我的脑海。从我记事起,基本上每年都要听他们讲一遍。那时候小小的我对月亮充满向往,心里总在想,啥时候能够上月亮上去看看,看嫦娥舞袖、吴刚伐树、蟾蜍献宝,看看广寒宫到底什么样子,以至于住在里面的仙人不愿回到人间。

等父母故事讲完后,开始第三个仪式:就是吃月饼。其实我们兄弟姐妹五个早就眼巴巴的看着月饼,口水已流半天,就等这个时刻。分月饼是妈妈的事。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困难,每个人每次只能分到一小块月饼。对现在来说,那时候的月饼虽又硬又简单,但却是那么的香甜,令我回味至今。我记得每次分月饼,因为是家里老小,总能比哥哥姐姐们多分一点,每次父母总是把自己很小的一份留给我们兄弟姐妹,那时候没感觉什么,现在自己做了父母,才深深体会到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每天的日子就跟过节一样,所以每次过节的味道感觉就淡了。其实缺不是物质,而是一种仪式感,一种让人一生忘不了的庄严神圣!
今夜,中秋的明月又在东方升起,那些儿时的欢乐和温馨却只能在梦中体会。我想,远走天堂的父母一定在月光里看着她的儿女们,聆听儿女托月光送达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