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小记
徐友梁

上午9:00参加区政协文史委会议,按惯例可以开单位的车。看看时间尚早、天气晴朗,我忽然心血来潮——乘公交车去!
过去有人调侃道:德国的公交准确到可以对表,而中国的公交可以培养人的耐性。等车、挤车、占座甚至坐过站的难堪和尴尬,早在多年前参加自考、出差、游玩及陪孩子学习时“领教”过N次。直到2009年春买了私家车后,终于告别公交,出行购物变得快捷、便利了。
在大家的翘首期盼中,10路车终于姗姗来也,但车上人多得连门都快关不上了,我只得放弃。想不到每年成百上千辆私家车的增加,似乎并没有减轻公交车的负荷。10多分钟后,319路公交“驾到”,尽管是两元车,我怎敢怠慢,赶紧上车、投币。
汽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工业南路上,耳畔又回荡起“请抓好扶手”“请给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请不要乱扔果皮纸屑”的温馨提示,还有那些曾经非常熟悉的站牌名。一阵凉爽的风扑面而来,我不由得向窗外望去,视野逐渐开阔起来。路旁的绿植在春光沐浴下油油地闪着光芒,晶莹如雪的千瓣白桃惹人怜爱,衣着时尚的年轻人不停地触摸着手机屏幕,小巧精致的店铺琳琅满目,远处工地上的挖掘机正在作业……曾经非常熟悉的道路,为什么两旁一下子出现了如此多的景物?仔细一想,这也不足为怪:自己驾车时精神高度紧张,眼睛总盯着前方,所能看到的只有灰色的公路、奔跑的汽车、白或黄的标线以及闪烁的信号灯,哪能看得见风景?而今天就不同了,作为一名乘客,不必担心违章问题而心情格外放松,更不必担心电话骚扰而尽可将一切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再加上公交车的底盘比轿车高出许多,乘坐在上面大有“更上一层楼,便穷千里目”之感,所能看到的景物自然就多多了。
不到一小时到达终点。慢车早行,低碳环保;既能赏景,又可小憩;心情舒畅,利于健康。乘公交车的感觉,真的挺好!
【作者简介】徐友梁,男,山东济南人,小学教师,喜爱文学,其诗歌、散文等先后在《齐鲁晚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生活日报》《历城》《华不注》等纸媒刊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