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菡妮10,11
到广州是为了一餐
早茶,那到长沙就是为了一位伟人,这是自幼的愿望,去看看韶山冲伟人的故居。到广州前便买了去长沙的票,只知道从广州到长沙,却没看票上写着广州南,等到进站时才知道要到南站乘车,好在我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车站,坐地铁赶到南站还来的及,到那儿时正赶上检票,从从容容上车,也感慨做事还是多留有余地的好。广州到长沙,高铁两个半小时,一路上, 绿色的山峦, 平整的稻田,金色的油菜花已经盛开,路旁白墙灰瓦的小楼,有点徽派建筑的风格,村庄静谧祥和,人民安居乐业。想着这是我们多少辈人艰苦奋斗,梦寐以求的生活,庆幸自己活在这样的时代 ,也对这样的日子多了几分珍惜 。长沙火车站是当年三大火车站之一,其它两个是广州火车站和北京火车站,这两个车站都已今非昔比,而长沙火车站依旧是往日的模样 ,并且成了长沙一道独特的风景,它的钟楼上有一个向上的火炬的雕塑,在那个时代向左或向右都有左倾或右倾的嫌疑,于是火炬向上,也代表了湖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长沙主要街道的两旁都种植着高大的香樟树,这是长沙的市树,湘江从市中心流过,江中有著名的橘子洲头,她的旁边是岳麓山,山上有岳麓书院和爱晚亭……单只这些便使我无限神往。在海口火车站竟没有卖报刊杂志的地方,到了广州书报亭随地可见,而在长沙火车站,居然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书店,而且种类很多,这让我惊喜莫名,她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一斑,好像不买书就对不起这个书店似的,选了两本喜欢的书,终于到了这个心之向往的地方,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我要好好看看她。
11
到长沙,报了旅游团,因为时间太紧自己总是看的少了点,一个是市内一日游,一个是韶山一日游,第一天是市内,先去天心阁,这是建在长沙古城墙上的一个阁,站在上面一面是城内一面就是城外,三国时,城内是吴,城外是蜀,关羽战长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现在,这里是一个公园,昔日刀光剑影的地方,是市民们晨练和休闲的所在。抗日战争时,蒋介石推行焦土政策,一把火把长沙城烧了个天昏地暗,天心阁也未幸免,现在的阁是后来重建的。长沙有一怪,不看姑娘看老太,这个老太就是马王堆的辛追夫人,那年在故宫展出时我看到过,随着出土的有大量的简牘,在长沙便有一个这样的博物馆,那时我们没有纸张,我们用简牘的时间竟有一千多年,以前我看书法都是看个皮毛,就觉得字好看,看了简牘对书法的理解又有一个新的认识,其实,我们老祖宗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就追求文字的和谐,对称,拙朴,流畅和美观,这也许就是书法的真谛吧,几千年前的刻在竹片上的文字,那么典雅优美,亲晰可见,也许这是冥冥中祖先特意留给我们,越过千年与我们的对话吧,总之,看了之后,除了赞叹感慨,还有深深的敬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也许穷其一生都不能够望其项背。湘绣是四大丝绣之一,湘绣虎,苏绣猫,湘绣艺人要把一根根的丝线层层叠加,把老虎绣得逼真,生动,单就一个眼珠据说要绣13层,还有许多伟人的绣像,不是到了这里是不会相信这都是绣出来的。长沙最与伟人接近的地方就是清水塘,这是毛主席和杨开慧住过的地方,他们在这里住了三年的时间,岸英,岸青就出生在这里,这也是他们婚后少有的在一起的一个时期,以后便聚少离多,天各一方,由于在郊区,长沙的那场大火没有把这里破坏,基本是原来的样子,静静的站在主席塑像前,仰视这个伟大的人物,他右手向前,好像给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如果他知道今天人们现代化的生活,不知是怎样的感受,他所追求的那个没有贫困,没有饥馁,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已经实现了,但是,我们真的还有很多很多事要做,很多很多路要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站在橘子洲,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主席这首词的意境和磅礴的气势,湘江浩浩荡荡向北流入洞庭湖,对面是葱葱郁郁的岳麓山,在橘子洲头,有一尊巨大的主席半身石雕像,是亚洲最大的石像,用八千多块石头堆成,这是他年青时的塑像,就像当年他在橘子洲头吟哦的那样。他在这儿,守着橘子洲,守着湘江,守着岳麓山,也守着自己坚定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