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菡妮12,13,14
12
长沙大学是一所开放性大学,没有围墙,游人可以随意游览,她的西面就是有名的岳麓山,岳麓山不高,大概只有380多米的海拔,但是却集儒,佛,道教一体,更有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这些足以使她名扬天下,老天爷真的太过偏爱这里,如此的灵山秀水,这里不出名人,哪里还能出!难怪蔡鄂,黄兴,陈天华等仁人志士死后会安葬在这里,我不知道如果让主席能有所选择,他是否会选择在这里,在岳麓山巅,俯视北去的湘江,遥看橘子洲,是否会有怎样万丈豪情的诗句在心中。爱晚亭在半山腰,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苍翠,流水潺潺,当年,毛主席游过湘江,爬上岳麓,在这里和青年的友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和心爱的开慧谈情说爱。春夜皎洁,微风和煦,爱晚亭见证了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伟人们的青春和家国情怀。爱晚亭对面就是著名的岳麓书院,里面回廊曲折,翠竹潇潇,古代君子认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是他们清雅高洁品德的写照。书院在近代中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国藩,左宗堂,熊希龄,杨昌济,蔡和森,毛泽东,朱熹,王阳明……数不胜数,我不知道是书院成就了他们,还是他们成就了书院。他们作为生物体都早已作古,但那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却为近代中国指出了一条条民族自立,国家强盛的道路,前赴后继,流血牺牲,这一腔的热血,换来今天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和国,他们每一个人,在天有知都会欣慰的。书院历经千年,以她培育出无数的伟人为骄傲,她静静的待在岳麓山中,接受着后辈的瞻仰和寻访,我不知道她有一天会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开启她教书育人的功能,但我自知到了这里,真的沾染了些许的"书生义气”,我能感受到那穿越千年的教导。书院门口的那付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可不就是书院本身真实得写照。
13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我不向往天堂,也不向往苏杭,那时候,幼小的心灵向往着一个小村庄_韶山冲,那个伟人诞生的地方,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此次到长沙就是为了到韶山,一了儿时的梦想,也是几十年的愿望。原以为只到韶山,可是半道去了刘少奇的故居,这真的是一份意外的惊喜。这个曾经为共和国主席的人,在他是非曲直的身后,终于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说法。通向刘主席故居的路,是一条植满苍松翠柏的宽大的阶梯,拾级而上,迎面是刘主席的雕塑,他的对面就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黄泥铸就的土屋,干净,整洁,里面的家居精致典雅,刘家故居依山傍水,环境清幽,四顾环视,想看看出伟人的地方到底有何不同,又一次感叹,所谓"地灵人杰”。有意思的是导游竟和我们说,这是刘主席的故居,不要谈论政治,实是好笑,我们只是怀着对伟人的崇拜来拜访和瞻仰,到是她的这番话流露了多少的暧昧,让历经过那个特殊时代的人想起些不愉快的事。车子继续前行,看不出通往韶山冲的道路与别处有何不同,路两旁是平平常常的百姓的房屋和田地,甚至有些破旧和凌乱。到了韶山要换上新的汽车,每人20元,这个刚刚实行的政策,究竟有什么意义不得而知,而这时你还看不到故居,有一个出售主席纪念品的屋子,有人给讲解,其中就有迎主席塑像那天出现的所谓的”日月同辉”的奇观,影像模糊短暂,再出来是一尊主席的站像,每个人都要去合个影,出来时你的合影照已被放在相框里又是20元。再出来,又是主席的塑像,大家个个站好,整理着装,这时有人把一个护身符样的卡片给你,手捧卡片向毛主席三鞠躬,然后双手合十,有什么要求主席保佑的尽管道来,卡片后留有可供写字的地方,你想让主席保佑谁,便写谁的名字,这个30元……之后到了塑像的广场,每个人可以或以个人或以团体的方式向主席塑像敬献花篮,个人好像是200多,团体每人10元,条件是你可以在花篮的条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至此,我已是忍耐了再忍耐了,其实大可不必这着样强人所难,每个到韶山的人不是心怀无限的崇拜和敬仰,每个到韶山的人不想和主席和合个影,不想得到他老人家的佑护,而向他老人家敬献花篮更是每个人的心意,是的,我们鞠躬时是虔诚和肃穆的,我们献花是真诚的心甘情愿的,可如此多的赤裸裸的商业色彩,把一份纯洁神圣的爱戴生生变了味道,我们不是怕花钱,到了这里花再多的钱我们也愿意,只是我们想花的有点尊严。在这之后我们参观了主席博物馆,好多东西都是主席生前用过的实物,其中有一件睡衣补了73块补丁,他用的暖壶都剥了漆,用过的毛巾破烂不堪,再用小毛巾补大毛巾……看了不由人泪眼婆娑,主席生前如此节俭,身后竟站在这里,恨不能每一根头发都被他们用来赚钱!韶山,你真得这么缺钱吗,湘潭你至于穷困如此吗,走在长83米宽41的石板路上,我的心五味杂陈,路旁是8块大石,上刻主席的8首诗词,也代表主席为中国革命献身的8位亲人,我不知他们地下有知会有如何感想,更不知主席有知会做怎样的反响,又或他们真的愿意为韶山和湘潭做点什么,可是,韶山你真的忍心吗?
14
很快,就要到故居了,那个向往了几十年的地方,要安检,除了手机钱包,不许带任何东西,故居里有武警不许照相,不锈钢栏杆长长的拦在外面,放一定数量的人进入,他们出来,后面的再进。对于这一切我默然,啥时候在人民和领袖之间隔起了这样的阻隔。匆匆浏览后,匆匆出来,因为后面还有人。毛家故居明显没有刘家故居气派,里面的陈设也差一些,但在刘少奇故居,你可以近距离的亲近,可以拍照,可以慢慢的观看。不管咋样,还是在红线之外拍了一张留影,后来朋友和我说,主席的故居坐西朝东,刘主席的故居坐东朝西。相同的是两个故居的前面都有一个池塘,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和我一样,把两个故居作比较,但从感情上来说,是大不一样,对刘主席是对那个时代的革命家的普遍的尊重和敬仰,对毛主席则是骨子里的崇拜和爱戴。但看到故居现在的样子,我无语,我心中的故居是有灵气,接地气,是亲切温暖的,就像我们回到自己的家一样,是心灵的家园,是一份情感的寄托!是谁,把这份情感生生的从我们身边推开,你无法接近她,触摸她,感觉她,我也感觉到她的无奈,忧郁和伤感,如果她是有生命的,她一定会大声的说:不!本来还有滴水洞要去,50元,当导游问我的时候,我说不去了,导游告诉我你是含这个费的,我大声说那也不去,导游莫名其妙的看着我。一路她声情并茂地向我们介绍韶山,介绍主席,介绍韶山冲,这一切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推销的广告,主席在这里被架在神坛上,不能和他热爱的人民亲近,不能在他的故乡里安歇,无数的他的大大小小的铜雕塑被编上号,然后用人民币去交换……我自以为不是个怨妇,却真的发了这许多的牢骚,我的朋友给我发来她2006年在故居的照片,那才是她该有的样子!别了,韶山,别了,我心中的圣地,所幸你昔日的模样早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刻在了我的心中,无论怎样的改变都不会损坏你在我心中的神圣。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烙在我们心中的烙印,而我们也将这烙印藏在心中,直到永远!

